人的精力都有限,所以,会用到最容易有收获的地方。比如非洲草原的狮子,多数在慵懒地晒太阳,除非猎物到来。
练拳也如此:当最初的激情和动力消失,功夫的奖赏又迟迟没有到来时,如何坚持?
据说,到达一定程度,还能把刻苦和坚持从大脑中删除,变成了比“慵懒晒太阳”更深刻的本能。
因为人性之一就是,对付出巨大努力而得到的东西,更珍惜!
这大半个月,散淡异常。每天的基本功都是松松地比划一下,琐碎的事务和沉重的身体同时发力,套路也就没怎么练。
我安慰自己:只要坚持着“混”下去就行。
今天找王刚教练晨练时,突然找到了胯旋转的感觉;还明白了,空挡和挂挡。
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不勤奋的我,竟然还能有“进步”?
打开网站看了几篇孙中华老师的文章,好像找到了一些答案。
首先,打拳枯燥寂寞,但我在做——虽然不是每天,虽然不是每次都全力以赴。
先做到,再做好;做,是一切的基础。
其次,嗜欲深者天机浅,一涉功名必不能工。这两句话讲了同样的道理:沉潜,纯粹。
我还做不到这样的状态。不过,对实用拳法的思考,对相关文章和视频的阅读,功不唐捐。
这些无形的精神领悟,变成思想意识的一部分,在身体内部悄无声息地进行调整和幻化。
功夫是有组成结构的:除了练套路,还需要有一定内在的积累。
也就是孙中华老师说的“眼高手低”——眼界和眼光要越来越高,要引领身体的“正确轨道”。
有一个拳友跟我说:要决定学就学好;要练就练好。
其实你胡乱地比划,和用心的付出和学习,回头看时,花费的时间、精力都差不多。
结局,却是天壤之别。
就像马云的每天,日理万机,日进斗金;却并不一定快递小哥更辛苦。
人和人的差距,有时是从信念和目标开始的。有的人先天强健,使命感强;多数人是在前进的路上,不断形成和强化的。
幸运的是,我总能遇到强化自己信念的人。
一个拳友说:坚持练吧,只要坚持练实用拳法,二三十年后肯定会有所收获;你可以给自己的人生,埋一条伏线。
虽然二三十年非常漫长,但他说的是“只要坚持”即可。
今天早上感受到一点胯的旋转后(当然,也可能是臆想),竟然野心陡增:也许这样练下去,我也能入门呢?
以前也听过什么挂挡和空挡,也看过陈中华老师用橡皮筋演示的视频,但和自己的拳连不到一起。
以前听教练说、听视频中讲:不要用四肢上的劲,是肩胯的拉伸旋转,要用整劲;但练习的时候,胳膊该怎么动还是怎么动。
人,是割裂的:身体和你的大脑,在两个维度运行,没有交集。
身体还是按照最省劲的惯性,脑子在字面上理解了那句话的含义。但是,挂不上档。
据说汉语中最美的词是,邂逅。
突然有某个瞬间,脑子里听到的的和身体上做的,邂逅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一个拳友说:就是那种一拍大腿——原来如此~~
孙中华老师说:于混沌徘徊中洞见精微,感受到日朗风轻的一派明媚。
就像支撑我此刻写下来的,必是发现“写”也是功夫的一部分。
每一次收肘,都是肩部启动、旋转;都是沉肩含胸;都是胯往上顶来挂挡。
每一次出手,都是从肘、肩、通过胸到胯,节节贯穿,一个整劲。
每一次记录,每一次脑海的回放,都是强化。这些强化像一个种子,洒进无边无际的潜意识,日夜不息地运转和生长。
某一天,会突然给我惊喜。
当然啦,还是要更刻苦些的。临走时,王刚教练很随和的说:拳,还是要天天练的!某某某,某某某,比你刻苦多了~~
我有点惭愧地笑了。
王刚教练说:先不求“功夫”,起码要把我们的身体“开发”好。
特别喜欢他说的”开发“二字,身体有无限潜能,一次次的练习,不断突破原有的边界,获得崭新的能量。
傅佩荣老师说:人”矿“不同其他矿藏,如果不开发,反而会腐蚀。
身体就是,胯越用越活——
坚持,再往前一点;也许,你就会再往前更多~~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学拳记之三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很累,但要坚持 (强烈推荐)
- 学拳不难 (强烈推荐)
- 功夫的“效益”与“成本” (强烈推荐)
练习实用拳法十一个月了,身体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是关节功能比以前滑润了很多,胸背也松软了好多,每天身体都感觉到轻快了,继续努力加油好好练习实用拳法。
给自己定目标一年的每天都坚持,想想自己就怕了,怎么可能做到呢?
于是把目标变小,每天早晨睁开眼时,就提醒自己:今天坚持练拳!就一天嘛,再忙也不怕,早起来一会儿就够了,晚上挤出半个多小时而已。
于是,一天,又一天,回过头来看看,哇,竟然能坚持了近一年了!真的不敢相信。
抓住每一天,我们都可以的!
有的时候,在减少练习的时候反而后进步。很多人都体验都这点。但这个进步都是基于前一段做了很大的努力的结果。 不是单纯的“练少了反而进步了”!
收到。开始下一段的“很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