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

Hand is higher than the elbow早就听闻陈式太极拳口诀有“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的说法。从字面上看,大约是说要想得势就必须争来脉,而出奇制胜的关键在于转关。不过,要得的是什么势?如何得?来脉是什么?如何争?什么是转关?为什么出奇在转关?这两句话对太极拳有什么意义?这些都不甚了了。及至日前看了陈中华老师的教学视频《定住、占位》,心下豁然开朗,终于明白了这两句口诀的微言大义。

定住占位》于2015年8月6日,发表于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英文网站,是陈中华老师于2014年10月,在澳大利亚帕斯讲课的录像。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网站上,其难度列为5级中的第2级。视频的内容或许技术难度确实不高,但是我认为这是陈中华老师最重要的教学视频之一。这段视频的内容整合了陈中华老师之前的诸多教法,出了太极拳打法的基本策略,而这正是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区别所在。

陈中华屁身捶。

陈中华庇身捶。

我理解“得势”的“势”是指双方相斗时的战略优势,“来脉”则是指对方的劲路或支撑线(这二者往往重合)。 “争来脉”就是要在对方的劲力将发未发之时将其截住或使其转向,使其不能作用于己身。其方法不是以己力与对方相抗,而是要先于对方占据有利的位置,这就是占位。“彼不动,我亦不,彼微,我已先”,此之谓也。

陈中华顺拦肘。

陈中华顺拦肘。

陈鑫在《争走要诀》中说:“两人交手,各怀争胜之心,彼此挤到十分九厘地位,只余一厘,分胜负全在此一厘地位。彼先占据,我即失败,我先占据,彼亦失败。盖得势不得势,全系于此。此两人俱到山穷水尽也。” 陈鑫这一段话清楚说明,除非两人水平相距甚远,否则相争只在一分之间。这也就是陈中华老师多次讲到的“51:49”和“崖边缘”(参看2014年北京讲座《引进落空https://www.zhenbudong.cn/archives/15775)。

对于占先的方法,陈鑫是这样讲的:“当此际者,该如之何?曰:必先据上游。问如何据上游?顶精(劲)领住中气,手略提高,居于敌手之上,身略前侵,逼迫彼不得势。”即顶劲不失,手略高于敌手,身略前倾,压住对方劲力,使其力不得出。这当然是极好的方法,但是陈中华老师所教占位之法更进一步。其方法是在接手之后,接触点不和对方抗劲,也不后撤,定住,同时上步,和对方建立更多的接触点。第二个接触点建立后也不再,再建立第三个,如此类推(最好能有5个), 直到把自己和对方之间的空间完全填。这些接触点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好像绳子一样把对方捆住或者毯子一样把对方包住,又或者像是在对方的周围打了几堵墙,把对方堵得死死地,对方已经一也不能了,一用力自己就会跌出。

陈中华和洪均生老师。

陈中华和洪均生老师。

或有人问,如果这些接触点对对方是一种限制,对自己不也是限制吗?毕竟你接触了他,就意味着他也接触了你。你跟他有5点接触,他跟你也有5点接触。难道他不可以用这些接触点反制于你吗?此问并非毫无道理。若对方功夫远超过你,你用这方法的确难以发挥作用。但如果双方功力相当,那它就非常好使了。这个方法起作用的前提有两个:一是你在对方之先占据了战略要点,这意味着你的时机要拿捏得准确;二是在你上步占位建立接触点的过程中,你自己的结构要始终保持完整,不能塌了,这样才能像墙一样封住对方。换言之,上步占位的结果应该而且必须是我顺人背。

假设你已经成功地上步占位,封住了对方的劲路,但是对方并不和你抗力,你应该怎样做才能将其发出或者放倒呢?我们知道这些接触点不可以用力,它们只是绳子、钩子,用来合住对方,要发放对方,必须用另外的力,就是陈中华先生反复讲授的间接力(参看Add One http://practicalmethod.com/2013/02/add-one-online-video/,Indirect Power http://practicalmethod.com/2015/07/indirect-power-poland-2015-online-video-trailer/ 间接力 https://www.zhenbudong.cn/archives/19407)。间接力主要来自于旋转,而旋转是通过关节的打开实现的,这就是转关陈中华老师在许多教学视频中都展示了这种转关的功夫。在《定住占位》花絮1分30秒左右,陈中华老师有一个精彩的演示。此时陈中华老师左腿在对方右大腿里侧,他的右手应该抚在对方右大臂上,右肘内收,左手和小臂之与对方颈后,左手大臂内侧接触对方右小臂外侧,左胸接触对方左手。此时陈中华老师至少有5处和对方接触。只见他将右足足尖略略外撇,身略右转下,对方便即瘫倒在地。陈中华老师通过打开右胯向右旋转并下,制造出一个向下的螺旋缠丝转关产生间接力不是从原来的接触点发出,而且以45度角作用于对方的力线,对方无法防范,无从抗拒,故称为“出奇”。

陈中华老师给同学们现场讲解提水、缠丝劲、等源于生活的太极拳概念。

陈中华老师给同学们现场讲解提水、缠丝劲、等源于生活的太极拳概念。

 

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 是太极拳阴阳相生相倚的哲学思想之现,与同一思想来源的中国兵法一脉相通。孙子兵法《势篇》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膑进一步在他撰写的兵书《孙膑兵法·奇正》中对“正”、“奇”做出了界定:“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换言之,以有形的应对有形的,就叫做正;以无形的克制有形的,就叫做奇。以有形应对有形(正)不是为了杀伤对方,而是为了消弭对方的攻势,困住对方(合住),而制胜则要靠无形(奇)。所谓有形的,在拳里就是功力、实力,无形的就是技巧、方法。二者关系,有形为、无形为用。当然,无形并非没有物质或实,但因其从对方意料不到的方向和角度杀出,故称之为奇(奇兵)。

陈中华老师所教太极拳,与此兵法若合符节。陈中华老师非常强调棚劲的重要性,而棚劲就是功力的体现。《带功练拳》(https://www.zhenbudong.cn/archives/15400)说明功力是武技的基础以及练出功力的方法。在2014北京讲座视频《筋拉骨推空转》(https://www.zhenbudong.cn/archives/15636)中,陈中华老师说若不能练出腰肾本力,在和对方性命相搏时,单凭技巧不一定胜得了对方。另一方,只有功力而没有技法,不会使用间接力,那仍然不是太极拳。太极拳赢人就赢在出奇上,赢在巧妙上,这正是太极拳的魅力所在。

在学练太极拳时,我们二者不能偏废。当然二者的比重在不同阶段会有所不同。初学时,我们应更多的在功力上下功夫,等到有了基础,再开始练习、钻研技法。

更多帖子

统计: 4958 总浏览,

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上有 2 条评论

  1. 再次拜读,又有新会:以形制形,消弥对方攻势,非为攻击,而是为了与之合(人被枪瞄准,首先威胁你的是对方的形,而不是力量,所以事先取得角度的优势而破其形至关重要;接触后,以一个几乎跟对方一样的形而应其力,又是占位的问题,同样角度还是关键);以正合,以奇胜,奇者,无形制有形,力量来自与关节的打开,犹如齿轮组的咬合产生无形的合力,作用于对方力线45度方向,而非接触用力,受教!

  2. 功力和技巧缺一不可,实用拳法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学无止境,既要埋头苦练,还须名师指。林律师博学,佩服!谢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