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2009年11月初学实用方法的时候,那时便有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 出手不出肘,收肘不收手。
- 不动。
- 一路(一个只由正圈和反圈组成的套路)。
以下是很多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初学者常常会问的几个问题:
答案就是练一路。陈老师是用英文上课的,当我第一次听他说yilu的时候,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我不懂yilu这英文词语是什么,只觉得是一个有趣的名称。Yilu原来是普通话拼音的一路。一路怎么能可以如此神奇呢?接下来我听到的就是我必须做到一万趟一路才能明白。这是一个大数目。我每天或每星期需要做多少趟才能实现这目标呢?我想我可能永远也无法达到。陈老师其中一个提到的是要定期录制视频,如果我练,我将能够看到进步。
虽然我在参加的第一次5天讲座中跟着模仿一路前13式的动作,在第一次与第二次讲座之间的三个月,我只专注练正圈和反圈,因为我只能记得这些。为了不让自己尴尬,我在第二次讲座之前强记前13式。由于多伦多团队尚算初组成,没有人懂完整的一路,陈老师一式一式的教。但是我发现在讲座中很难这样快节奏地记住那么多的细节。我决定在下一个讲座之前准备好一点,从视频中先学习一下。我议定一个计划,每星期学习一定数量的招式。我花了大约5个月的时间学习基本的套路动作。在第四次讲座前,我能自己完成整套一路。这时我从开始学实用拳法已经9个月了。
陈老师的一路详解视频内容很清楚。这不只是跟他一起做的那一种,他很仔细地解释每个动作。后来,我也看了一路劲路系列 Energy Alignment Series (英文版)。
因为我每周只练两次,一个星期共完成15趟一路,所以我并不相信我会达到一万趟一路。尽管如此,我从第一天开始就把一路数量记录起来。在 2011年10月我开始差不多每天练习5趟一路,跟着6趟,8趟,10趟,12趟,15趟,18趟,回落到10趟,近来最多20趟(历时8个月)前阵子下降到10趟。后来,我意识到记录一路数量就像在银行储蓄,存款渐渐地增加。
我在2015年1月达到一万趟一路,和在同年10月完成一万五千趟一路的目标,这并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神奇的力量。然而,一路的训练给了我一个比前好的身体结构,我明白到一路训练的重要,和它特定方式的原因。我对身体姿势和结构的认识也得以提高。我渐渐能看到劲路,也明白陈老师经常谈论的线。在这之前,当陈老师在许多讲座里谈到线的时候,我完全摸不着脑袋。忽然有一天,我开始看到那条线。在练一路的时候,我常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比任何其他任何时间来得要多。
陈老师在讲座中或通过我上传的一路视频慢慢地改正我的架子。他经常挑选一个动作或一个式子改正,并说要把同样的概念融入到整个套路中。我们必须有重点地练习每一躺一路,否则,我们只是没有目的地走走架子而已。以下是我在这几年以来一些练习一路的重点,每一段时间我专注练一两个:
- 一路是由正圈和反圈组成。学习一路要分清动作是正圈或反圈,但是一般动作不是一个完整像基本功的圈,只是圈的一部份。
- 确保做正圈或反圈时出手不出肘,收肘不收手。
- 确保步法和方向是正确的。一路当中大多数是半马步,有一些是斜行的方式,例如:搂膝拗步。
- 通过鼻子深呼吸到隔膜,并保持闭口。初练一路的时候,我只做一趟已经常常气喘。练了一段日子后,这种情况便改善了。
- 每一个动作都要清晰明确。收肘出手要清楚。机器人般练习。没有多余/不必要的动作。
- 整套一路保持同样的高度,例如:
– 在金刚捣碓臼或六封四闭中,不要站起来。
– 在左右擦脚踢脚前,不要站起来。 - 拦擦衣中左手是反圈。收肘时,肩要从上面反过来。
- 退步双震脚中左手是反圈。
- 保持海底翻花中轴笔直。左脚不要原地转。注:海底翻花是二路里的式名,在一路里有同样的动作,但没有名字。
- 半马步的后膝盖要朝上。
- 不要晃。
- 保持背部时刻挺直。收尾骨。不然,我们的臀部一般向后突,使背腰往后弯曲。
- 坚持前胯向上顶,这叫填胯。
- 不要低头向下看。
- 当后腿向前走的时候,前膝盖不动,例如:云手和六封四闭。
- 在正圈出手时,不要耸肩,例如:在搂膝拗步最后出右手时。
- 把肩跟胯/地下綑绑在一起。陈老师有言,“让狗吃了你的肩膀”。不然,肩便突了出来。
- 向前/进步出脚跟,往后/退步出脚尖。
- 初收:收肘通过丹田到后脚。
- 正圈:手必须比肘高。
- 手腕要永远直。这可以使别关节增加伸展,多一点训练。
- 肘要永远曲,肘尖在正圈和反圈中向地。
- 低架要多低?只要胯高于膝盖,你尽量可能低。
- 上半身不要倾斜或前倾。
- 每个动作需要有一个定点。
- 在每个动作的尽头拉长。
- 前填后塌:前胯必须比后胯高。前胯由后胯支撑,而后胯由后脚支撑。
- 带劲练一路。不能松着练。
- 整个一路要保持拉伸。劲要稳定,没有间隙。
- 前手需要连接到后脚。
- 每一个动作中应该有两个点相对地动。
- 每一个动作中应该保持一根矛从底部永远向前朝向对方。
- 当做云手丶庇身捶丶白鹤亮翅的时候,不要转动躯干。手臂动作需要环绕垂直的中轴。
- 保持头部不动,中轴不要被拖入其他动作,中轴要保持垂直拉长。
- 不要动前手,拉伸后腿。
- 每个动作必须要从腰部开始。
- 练腰部的劲,可以在几个动作中加点发劲。
练拳必须要有耐性,不能贪心在一次练过多的改正。重复练习慢慢会有一点点进步。我常常专注一段时间训练一个重点直到它变成习惯,才转移到下一个重点。这并不是意味着我已完全做到,因为那是永远不可能的。事实上,我经常需要提醒和检查自己。在一次见陈中华老师的时候,我的臀部突了腰便不直,陈中华老师见到后跟我说,“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我花了几个月练习才改过来。将来我还需要重温上述重点以图获得其他的见解。
在对众多陈中华老师的视频中,我对那些一路改正视频特别喜爱。我经常在其中发现我下一步可以改进的地方。其他人的错处也是我的错处。这些视频在陈中华老师讲座之间填保不能时常见到陈中华老师的不便。
最后一个练一路的重点是地面或鞋底不能滑,我们必须有良好的抓地力。在滑的地面上练拳会锻炼错误的肌肉。
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我颈部丶肩部丶腰部以前经常有疼痛,练了四年的实用拳法后,问题已比从前大大减少了。
以下的视频反映了我通过一路的练习获得的身体结构变化: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2MjUxMzcxNg==.html
以下的视频是我记录于15000趟左右的一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2MjUxMzcxNg==.html
一路是一条永没尽头的路,每过一段时间,便有新的风景。我们必须清楚规矩,并且坚持训练和不断寻找方法突破。我鼓励大家也分享你的一路故事。
您也来记录一下您的一路数量吧!
https://www.zhenbudong.cn/pm_practice_record_main/pm_practice_new_record/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学拳记之三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大青山学拳记之四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我的太极之路 (强烈推荐)
- 正行和前行 (强烈推荐)
谢谢何教练,读完受益匪浅,初学的几个问题真的是这样,尤其是第四条(我应该怎么训练?)很受鼓励。
看到了用心钻研地学习,受益匪浅。
仔细的学习了
我也是一个初学者,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很多技术,受易很多谢谢。
谢谢何教练分享,讲的太好了,记下来学习。
重新看了一遍,参加讲座后再看,觉得里面每一句说的都很有用,记住!
第13条、第27条最重要,但在我练拳的感受来说,其表述不准确。我试着来多句嘴,贻笑大方。
第13条:坚持前膝弓劲,将前腿股骨头向上顶起,拉开其与髋臼缝隙,骨盆保持水平。
第27条:前腿股骨头永远比后腿股骨头高,骨盆水平,前腿股骨头通过髋臼吊着骨盆,后腿股骨头通过髋臼顶着骨盆,吊着的地方松,顶着的地方紧。后腿股骨头由后脚支撑。(说明:股骨头与髋臼组成髋关节。)
淄博-冯移风的问题
何先生说:保持背部时刻挺直。收尾骨。不然,我们的臀部一般向后突,使背腰往后弯曲。
请问这与尾骨微微外翻矛盾吗?
陈老师曾在两次多伦多讲座里说过以下的。成年人的尾骨跟盆骨是合成在一起的,如果我们能练到它们分开,尾骨就可以外翻,像三脚凳子一样。这是当然非常难的事。我做不到,所以没有实际的里解。
受益匪浅!我是初学者,告诉了我好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