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功夫是好,但我看他 发表于 2012年10月17日 由 网站管理员 来源:http://tieba.baidu.com/p/1685036772 洪师一路: 我的一路: via 56.com 更多帖子打拳应注意什么,怎么才能学有所成? (强烈推荐)勇猛精进 道不远人 (强烈推荐)竞技推手和传统推手有什么区别? (强烈推荐)太极发劲种类 (强烈推荐)
象谁与不象谁其实并不是问题!关健是能不能在实践中致用,能灵巧且有实力的应用才是硬道理!我看能象陈中华老师这样无私的传授自家独门绝学的确实少见.说句实话网上的洪式视频我基本都看过,但相比而言我还是比较崇拜陈老师的东东!(陈老师的特点是细致入妙、浑厚大气、与众不同、自成体系) 登录以回复
昨天刚刚看到:网名“强国大头”的拳友在2012.8.29日发表的一篇评论.评论中指责陈中华先生说:“我看他的套路已经严重脱离了洪均生的本意,很多动作已面目全非,发扬了多少看不见,在他手里改坏了的却是不争的事实。” 他的意思说的很明白,就是陈中华先生的拳一招一式都应该照本宣科,完全模仿洪老先生的动作,越像越好。在这位拳友这里“像”是一个很高的标准。 写这篇评论的如果仅仅是一位初练太极拳的爱好者或者是在其它文化领域都缺乏学习经验的年轻人是可以谅解的,但如果是一位多年学习实用拳法或者是在其他领域有一些实际的学习经验的成年人,说出这样的话,就未免让人觉得浅薄。 我们就以学习书法为例来说吧,我们知道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临贴,也就是入门。所谓临贴即老师先找来某位名家的书贴或者老师亲自把要求你写的字为你写在宣纸上让你照着临写,高明的老师在这时期并不给你多讲,只是要求你多写,直到你写得“像”那么回事,老师才给你稍稍讲讲“笔法”,这时期“像”的确很重要,因为它不但使你对字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是熟练程度的体现。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入门而已,如果十年二十年过去了,你还只是停留在“像”这个阶段,我敢说你一定不是一个好学生,你之所以十年二十年不能脱贴,你一定是没有得到书法的精要,换个说法也行,你根本不懂书法,高明的老师看着你这样的学生不知道该是什么心情。 其实学习任何一门艺术,当然包括学习太极拳,其过程和体验都是一样的,都是先入规矩,然后通达规律,规律是艺术的精髓,是内在本质的要求。掌握了这些便具备了创作的条件,再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当经验积累和个人修养丰厚到一定程度,其作品必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当然的,所以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文学,书画如此,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种的太极拳何尝不是如此呢? 你不会不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洪传陈式太极拳已完全不同于当年陈发科先生所传套路之原貌,已经由洪先生作了很大的改动,确实已经很不‘像’陈老先生的拳了,用你的话说:已经面目全非了,你是不是要说被洪老先生改坏了呢?当然如果你一定要硬撑着说: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也没办法。 我们说洪传陈式太极拳,之所以说是‘洪传’是因为这套拳体现出了洪先生独立的风格是毫不违背太极拳原理的再创作。洪先生的创新是为了让后来者更好更快的掌握太极拳的规律,洪先生的创新把这个规律比以往传统的表现的更明白,更通俗,更简洁,可以说经洪先生改革后的陈式太极拳打破了玄虚和神秘,是学习和掌握太极拳规律这个核心问题的捷径,所以洪先生的创新,不是求新,是求真,是务实,不是邀宠,是发展更是贡献。 登录以回复
(原作者)能不能解釋一下洪公練拳的本意是什麼?難道追求形似即為其本意嗎?我看這不過是後人的意思吧。我相信洪公的實用拳法在外形上輿陳公發科所授的拳法也“相去甚远“,卻為陳公發科所肯定。因為實用拳法附合太極原理。陈中华先生所授實用拳法處處以”附合太極原理“為基准。我想這才是洪公實用拳法的本意吧。 登录以回复
对于不签署实名的评论及来信,我向来不做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核心问题,就此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文中提到李恩久、蒋家骏两位师兄,他们都是洪师的高足,且恩久师兄是其掌门人。拳法继承洪师,那是我佩服和敬仰的。 至于我的套路,的确和洪师晚年的套路相去甚远。那是因为他达到了高深的境界,而我只不过是个初学者而已。我曾遍访我的年长的师兄们,了解了一些师父年轻时候练拳的风格和样式,加上洪师授我之“理法”,我希望按照步骤练拳,循序渐进。现在已经练了30十年,五十年头力争做到洪师拳中的风格、特点。 不去盲目地模仿。 登录以回复
象谁与不象谁其实并不是问题!关健是能不能在实践中致用,能灵巧且有实力的应用才是硬道理!我看能象陈中华老师这样无私的传授自家独门绝学的确实少见.说句实话网上的洪式视频我基本都看过,但相比而言我还是比较崇拜陈老师的东东!(陈老师的特点是细致入妙、浑厚大气、与众不同、自成体系)
昨天刚刚看到:网名“强国大头”的拳友在2012.8.29日发表的一篇评论.评论中指责陈中华先生说:“我看他的套路已经严重脱离了洪均生的本意,很多动作已面目全非,发扬了多少看不见,在他手里改坏了的却是不争的事实。”
他的意思说的很明白,就是陈中华先生的拳一招一式都应该照本宣科,完全模仿洪老先生的动作,越像越好。在这位拳友这里“像”是一个很高的标准。
写这篇评论的如果仅仅是一位初练太极拳的爱好者或者是在其它文化领域都缺乏学习经验的年轻人是可以谅解的,但如果是一位多年学习实用拳法或者是在其他领域有一些实际的学习经验的成年人,说出这样的话,就未免让人觉得浅薄。
我们就以学习书法为例来说吧,我们知道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是临贴,也就是入门。所谓临贴即老师先找来某位名家的书贴或者老师亲自把要求你写的字为你写在宣纸上让你照着临写,高明的老师在这时期并不给你多讲,只是要求你多写,直到你写得“像”那么回事,老师才给你稍稍讲讲“笔法”,这时期“像”的确很重要,因为它不但使你对字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是熟练程度的体现。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入门而已,如果十年二十年过去了,你还只是停留在“像”这个阶段,我敢说你一定不是一个好学生,你之所以十年二十年不能脱贴,你一定是没有得到书法的精要,换个说法也行,你根本不懂书法,高明的老师看着你这样的学生不知道该是什么心情。
其实学习任何一门艺术,当然包括学习太极拳,其过程和体验都是一样的,都是先入规矩,然后通达规律,规律是艺术的精髓,是内在本质的要求。掌握了这些便具备了创作的条件,再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当经验积累和个人修养丰厚到一定程度,其作品必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当然的,所以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文学,书画如此,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种的太极拳何尝不是如此呢?
你不会不知道,我们今天学习的洪传陈式太极拳已完全不同于当年陈发科先生所传套路之原貌,已经由洪先生作了很大的改动,确实已经很不‘像’陈老先生的拳了,用你的话说:已经面目全非了,你是不是要说被洪老先生改坏了呢?当然如果你一定要硬撑着说: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也没办法。
我们说洪传陈式太极拳,之所以说是‘洪传’是因为这套拳体现出了洪先生独立的风格是毫不违背太极拳原理的再创作。洪先生的创新是为了让后来者更好更快的掌握太极拳的规律,洪先生的创新把这个规律比以往传统的表现的更明白,更通俗,更简洁,可以说经洪先生改革后的陈式太极拳打破了玄虚和神秘,是学习和掌握太极拳规律这个核心问题的捷径,所以洪先生的创新,不是求新,是求真,是务实,不是邀宠,是发展更是贡献。
中国有句古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原作者)能不能解釋一下洪公練拳的本意是什麼?難道追求形似即為其本意嗎?我看這不過是後人的意思吧。我相信洪公的實用拳法在外形上輿陳公發科所授的拳法也“相去甚远“,卻為陳公發科所肯定。因為實用拳法附合太極原理。陈中华先生所授實用拳法處處以”附合太極原理“為基准。我想這才是洪公實用拳法的本意吧。
嚴重同意,套路的打法和進階有關,外形看來不一同,但其理一貫。
说陈老师的动作与洪公晚年视频“面目全非”我勉强同意,但说“完全脱离了洪均生本意”,我表示坚决反对。不知道原作者以为的洪公的“本意”是什么。
对于不签署实名的评论及来信,我向来不做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核心问题,就此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文中提到李恩久、蒋家骏两位师兄,他们都是洪师的高足,且恩久师兄是其掌门人。拳法继承洪师,那是我佩服和敬仰的。
至于我的套路,的确和洪师晚年的套路相去甚远。那是因为他达到了高深的境界,而我只不过是个初学者而已。我曾遍访我的年长的师兄们,了解了一些师父年轻时候练拳的风格和样式,加上洪师授我之“理法”,我希望按照步骤练拳,循序渐进。现在已经练了30十年,五十年头力争做到洪师拳中的风格、特点。
不去盲目地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