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型为掌时,手腕、手指要伸开,伸直,使小臂和手掌如同一个整体,手掌外缘连同小臂外侧成直线,称为“七寸刀”,可用于斩、抹等手法。 勾手的手腕也要伸直。手腕伸直,力可以贯穿到手指,劲儿不会在手腕处断掉或者憋住,也不容易被对方拿住。
手腕伸直,说来简单,做到却不容易。练过其他拳法之人,手型为掌时,习惯立掌,掌向上翘起,手型为勾手时,则习惯于垂腕。从未练过功夫之人,手指往往弯曲如鸡爪,无法伸直,劲力就无法贯注。纠正之法,惯于立掌的,可在练拳时将一20公分长的直尺置于手背一侧,用橡皮筋绑在腕部。若能找一条长短宽窄相宜的木板,钉上尼龙搭扣,更佳。若手腕手指俱弯者,则需要用两根直尺或两块木板,前后两面夹住手掌练拳,久久自可形成直腕伸指习惯。
掌型为瓦楞掌。手掌的根部要向里束,手指向外撑,如同竹扫帚,下面一束,上面就自然撑开了。手指外展,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略向掌背翘起,拇指和小指则微向里扣,合住劲。这样力能贯穿到指尖,但是却不会散。
手抓对方手腕时,不能握死,只许轻轻笼住。这样捋时自然身带肘、肘带手,用腰裆劲捋动对方。
凡手外伸,手指必用力挺直,如有钢筋在手臂中贯穿。但在接手时,手不推人,而是用身推手。
手握为拳。拳型有两种,用拳背、或拳外侧劈、砸或击打时(如一路的金刚捣碓、庇身捶、背折靠、下掩手锤、肘底捶、护心拳,二路的护心拳、撇身捶、斩手、翻花舞袖、裹身鞭、劈架子、左冲、右冲、左右打桩、左右回头当门炮等),可按平常的方法自然握拳,四指平齐,拳面是平的。用拳的正面击人时(如一路的掩手肱拳、击地捶、指裆捶、白猿献果,二路的搬拦捶、连环炮、猿猴献果、掩手肱拳、手肘式、左右炮捶、左右二肱、窝底炮等),拳型为螺旋拳,握法以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卷向拳心握紧,拇指压在食指及中指第二指骨上,拳面形成斜面,自小指到食指,第二指骨依次增高,食指第二骨节最高,向前突出,与凤眼拳拳型相似。此拳因形如螺蛳,亦称螺蛳拳,食指第二骨节为螺蛳之尖。
击人的接触点即此尖端,而不是整个拳面。同时拳要向外略掰一点,使食指第二骨节与小臂骨成一直线。这样形成的线路最长,尖端最为尖锐。击出时以胯送肩、以肩送肘、以肘送拳。此拳穿透性极强,十分凶狠,不可轻易使用。
在很多情况下,手(或者小臂)在向外伸展时(如拦擦衣最后一动、单鞭最后一动、云手等),要尽量以肘为轴作弧形运动。手以肘为轴,意味着手和肘不是完全同步运动。肘这个轴虽然不是完全定死的,但是手相对于肘有一个向外的力和加速度,这样二者之间就分出了阴阳。久而久之,就练出了小臂上的掤劲。
看林克彤的文章,总感到是一种享受。文字精炼,表述准确,有起有伏,有理有力,尤其重要的是总能从中获得新的收获,那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实在在的东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