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愚下的浅见,陈、杨、吴、武、孙各式太极拳的行拳,在走架当中,惟有练陈式的常出现一发劲就抖动的情况。之所以陈式拳走架出现上述情况,在于其走架有外观明显的发劲,不像别的家练时把劲含着或者慢打(套路)缓放(劲力)。
走架时劲既然有“发”就得有“收”,没有对手受力嘛,这没有什么说的,问题是“收”劲的时候有人有抖动,有人则极力反对甚至嘲笑颤抖的动作。究竟应该不应该抖动,不少练家也未必往深了琢磨过。咱们在这儿就讨论讨论这事儿。
愚下以为,不能一概否定收劲时的抖动,得看那抖动是怎么产生的。
很大的劲力传递到与假设敌的接触点,又用肌肉的力猝然收住,是会容易发生抖动的。好比射出的箭钉进树身上,箭尾会自然抖动,随即抖动消失,属于正常现象。咱们不能反对这路抖动,因为知道发力的时候凡是起传力作用的身体部位都是有一定程度的刚性的,这刚度的刚柔恰如其分,是通过长期走架和推手摸索出来的,肢体具备恰到好处的刚度才能传递劲力,过软和过刚都传递不了。有这种刚度的肢体部位在收劲的时候,是会产生抖动的,太软太硬也不会产生抖动,这在运动生理学和力学上都有根据。
那么,是不是收劲时必须抖动呢?也不是。
如果收劲时的颤抖是刻意做出来的或者含有做作的成分,就不对了,那是做假给人看的,其实教人看了难受。您想,箭射到树上,有人伸手拨那箭尾,生教箭抖动起来,别人看了能不难受么?
有时间才能抖,没时间就没法抖。收(短)劲的时候传力的最后部位(如手、肘、脚)快速收回,没抖动的时间,当然就没有抖动;如果收(短)劲的一刹那,身体的有关部位还在传力时的最后位置上停留个半秒左右再撤回,就有时间发生抖动,不少练家也就是这么处理的。愚下对这种处理采取比较宽容的立场,认为这样给抖动一点儿时间也不为错,何况多年来不少人都是这么处理的,都几乎成了陈式拳的特点了。
当然,如果严格从武术的实用意义来审视,以掩手肱捶为例,右拳在传递了短劲之后,是要立即回右肘的(以便立即转入下一个动作),肘回来不用管右手,它自然也随肘迅速撤回来,也就没有抖动了。
供各位同好参酌。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5a3d69f0101c4dv.html
更多帖子
- “太极理论1”视频 (强烈推荐)
- “太极理论1”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 “间接力”视频花絮 (强烈推荐)
- “不要动!”视频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