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广金
实用拳法的套路训练,别具一格;实用拳法劲路训练独辟蹊径;实用拳法的教学要求,循序出新;实用拳法的合规合道,深入浅出。是故,太极新纪元。
笔者习练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是指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海外掌门人陈中华传承的实用拳法,下同)已愈数载,感慨颇多。
笔者料到,现在这样阐述实用拳法,业内方家肯定狂批不知量力,但经年后,实用拳法对太极拳的继承发扬所做的贡献必定有此定论。
中国太极功夫一定会有一脉—陈中华大师传承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以下简称实用拳法),走出深奥玄学或者舞美的藩篱,将太极文化放到实证哲学体系内去求证和探索,进而折射出东方太极文化的新意与靓丽。
(一)以体践行,将太极拳锻炼身体的作用推到一个新高度。把身体练开,打好基础。用具体招式作对比,来说明实用拳法与其他太极拳在练开身体方面的区别。
(二)以行载道,将太极拳与阴阳的道理结合进行实证。每招每式合乎阴阳之道,而且这种合道,是真实的,是可复制的,是可反复实验的,是能让对方感受到劲力的;不是“周身空灵”式的个人内在感受。据说一百个人有一百种“周身空灵”的感觉,到头来,身上劲道也没有练出来,合乎阴阳之理的那种太极劲路也上不了身,有的只是身体上得到某些锻炼,以及产生一些“周身空灵”感觉而已。
(三)以自身案例浅谈实用拳法的健身效果。以肩周炎、腰肌劳损等病案,梳理一下实用拳法的独特疗效。
(四)从太极功夫层面,谈实用拳法出功快的原因。
(五)从学拳的渠道方面,告诉你怎样学到“真”太极。
一、以体践行,把身体练开,为太极载道打下坚实基础
(一)评估一种运动应该有几个客观的标准,否则,每一种运动都是最好的。
有人说走路是最好的锻炼方法,这甚至是世界上公认的好方法。我们国家健身计划中首推的也是走路。走路简单易行,消耗热量,普及起来最容易接受。
有人说跳舞是最好的锻炼方法,身心在优美的旋律中得到陶冶,同时肢体运动,消耗了大卡,百利而无一害。
动作优美、内涵丰富、又和传统文化沾边,而又不是跳舞,那就选择太极拳运动吧。
无论哪种运动,评估其锻炼效果主要还得有客观标准。要不,谁也说不过谁。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关节的活动幅度应该算作一个标准;消耗大卡的数量也应该算作一个标准。用这样两个标准去衡量某种运动,我们就能得出运动的量级和效果。当然,不能违背规律盲目超负荷锻炼,以致得不偿失。
(二)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属于中、高量级的太极拳运动形式,如果想轻轻松松练拳,那就选择其他太极拳,如果轻轻松松练习实用拳法,那你的实用拳法就和其他太极拳没有什么区别。
实用拳法运动的某些具体标准:(1)实用拳法要求要练开四个大的关节,即两个肩,两个胯。两个肩关节要练到旋转360度,活动幅度够大;两个胯关节要练到旋转270度,活动幅度够大。(2)实用拳法要求练拳时做到抻筋拔骨。其抻筋拔骨的尺度能够实证。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海外掌门人陈中华大师有个视频记载,他的筋骨有较长的伸缩尺度,能够丈量出长度。
太极拳难练,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不是那种虚无缥缈的内在体会难以得到,而是主要包括以上这种锻炼的客观幅度难以达到,没有几年甚或几十年的刻苦训练,身体是做不到的。
如果你练太极拳几十载,而四大关节没有多少活动幅度,筋骨也没有多大的伸缩尺度,那你的太极拳不就和其他运动没有差别了吗?
如果你还是一味追求用意念去开肩、开胯,那肩和胯是永远开不了的。不信,你用客观的标准去衡量一下开了没有。所谓客观的标准就是把膝盖定死,另一胯对拉,你看有没有活动幅度?
(三)实用拳法既有专门针对性的功法,又有盘架时对动作的具体要求,保证运动实效,达到客观的标准和效果。
实用拳法基本功中就有开胯和活肩的功法。正圈、反圈的基本功练习就是针对肩关节的训练;提水的功法就是针对开胯的训练。
另外,在一路拳的练习中,每招每式要求动作大开大合,拳越练越大,要求抻筋拔骨,要求分阴阳(第二节详述),这些规矩都在保证把我们的身体关节练开。比如,实用拳法的铲腿(腿要铲出),要求把腰管住在界内(界也可喻作墙)只出腿,这样胯关节得到最大幅度的训练。不如此,随便出腿,固然是身体舒服了,难度降低了,但你关节的训练幅度就不够了,那你什么时候也练不开身体。再比如,掩手肱捶中的双下挤动作,手领劲伸向两侧至尽头回转,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肩关节得到最大幅度的训练,当然这也是开与合的练法。如果你的臂膀伸不出去就回来,那肩关节就练不到那个幅度,锻炼效果就大打折扣。
二、以行载道,一招一式均合规矩,均具阴阳之理
“太极者,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摘自王宗岳《太极拳论》。千百年来,阴阳的道理与太极拳的招式的关系阐述,汗牛充栋;但是把阴阳的道理与太极拳的劲路联系起来,付诸实践,用于劲路的培养和发放却少之又少。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就是践行阴阳之道的不二拳种。实用拳法中“开胯、旋转、不动”六字真言,开胯需要分阴阳,旋转需要分阴阳,不动为了分阴阳。实用拳法无时不在分阴阳。
(一)有动的地方,有不动的地方,就是分了阴阳。金刚捣碓第五动,中盘不动,右大臂小臂往右侧伸展,这就是分出了阴阳。实用拳法中有个推手的组合动作叫做“进步伸手”,上完步以后定住身体,只伸手,对方就出去了,这也是分了阴阳。在初练正圈时,上身不动,左臂或右臂划圈,这也是分了阴阳。推手中,对方推你,你合住对方的劲不动,手指横拨对方,对方即动根基。合住的地方不动是关键,只动手也是关键;一定要分开阴阳,否则效果就差。有一次陈中华老师展示太极推手功夫:“你看,现在搞不动他,分阴阳啊!”。对手扑通跪倒在地,令人惊讶,赞叹不已!
(二)中间一点不动,向两边对拉拔长,就是分了阴阳。陈中华老师在纠正学员练拳时常说,“不是晃悠,是加长”、“前面的往前走,后面的往后走”就是在指分阴阳。实用拳法规矩要求手的力向外,肘的力向里,这都是分阴阳。
(三)相对的“动”点也可视为不动,与它有关系的动点视为动,也是分了阴阳。例如,旋转的动作都是分阴阳。事实上旋转时中轴是动的,但中轴的空间位置是不动的,中轴的动与边缘的动比起来动的幅度小太多是近乎不动的。陈中华老师在北京的一个教学视频中讲过相对不动的道理。一个体重大的胖子很难推动他,是因为他“没动”。你推他,他动的幅度与他整个身体比起来极小,这样的动可视为没动;而同样的幅度放在体重较小的瘦子身上占比要大很多,所以,推一个瘦人好推是因为他“动了”。用“动”“不动”来衡量推手力量与效果,不是更合阴阳之理而又大道至简吗?
(四)实用拳法动作不仅讲究分阴阳,同样讲究阴阳的相互转换。周敦颐(1017一1073)所著《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这段话也讲了阴阳的转换。实用拳法中的双下挤动作,两手领劲向斜下向两侧伸展,到极限位置(动极而静,静极复动)时合于丹田。大青山教练们在讲拳时,常常要求动作伸展到尽头再回过来。无论是“极限位置”还是“尽头”的说法,或许就是阴阳的转换。
(五)实用拳法非常重视阴阳互为其根。在行拳盘架中有很多时候要求身体三盘不能同时动。对方推动你上盘,你中盘或下盘不动,这样就有机会反转;如果你三盘皆被推动,那就败了。正如大树被风吹动,树梢动而根基不动,大树仍能立身,如果树梢树根都被吹动,那可就要到了,道理是一样的。
三、功效显著,实用拳法快速出劲的同时健身效果极其明显
(一)“练着了”才能祛病,空想只是神安。腰痛按摩腰,腿痛按摩腿,从按摩店出来感觉到身体轻松,原来的痛处有所缓解或好转。这种经历恐怕人一生中总会有过的吧,应该也没人否认这一点。之所以疼痛之处有所缓解,是因为按摩师确实用手(或者其他部位)按摩到了那个部位而且是反复按摩才达到的效果;不是你躺在床上或者站在那儿自己放松入静就能达到效果的。因此,按摩师傅要想取得“实用”之效果,就必须在那个位置按摩或者反复按摩。
一个人某器官有了器质性病变,确实长出来东西,那就必须接触它拿掉它。靠意念空想是去不掉的。
我们往前数有某个年代,气功盛行,几乎尽治百病,人可隔空取物,名人佐证,不容质疑。但那么多年过去了,神人未现却出了判了刑的神人(王林等)。
你去看肩周炎,大夫告诉你吊吊身体,那是拉开你的肩关节,这是对的;如果让你用意念去治疗肩周炎能好吗?
所以,看一种锻炼形式能否对症有效,最最关键是看是否运动着有症的地方,运动不到那个地方,或者运动到但幅度不够,那就可能没效果或效果不佳。
(一) 找准位、练到位是实用拳法健身有效的根本原因。陈式太极实用拳法又有哪些原则和动作使练拳者尽快找准位置练到位?
举个实用拳法矫正腰痛病的例子来说明吧。
实用拳法有个十字“真言”:“收肘不收手,出手不出肘”。手永远在肘的前面。这其实就是健身的练法。
人体结构规律就是手管肩,肘管腰。动手,腰会无动于衷;动肘,才能牵动腰背,找到腰那个位置。练拳很多时候“手上没有动作”。
大家马步站立,做屁身捶动作,另个人用手摸着你的腰际感觉你的劲力。用肘领劲试试,立刻腰背筋骨得到抻拉,能明显感觉出来;手领劲做动作就没有那个效果,腰背得到的锻炼幅度小,几乎感觉不出来,那焉能有好的锻炼效果?
继续说矫正腰痛病这个例子。笔者练习实用拳法前有数十年的腰部不适疼痛,站着洗头腰弯曲不过三两分钟就直不起腰来。直到现在虽说不如年轻时那样,但确实好了。究其原因,除了上述谈到的找准位置练到位外,开胯也是很关键的一关。
胯如果太死,练拳时腰部受到不正确的张力,而且拳架越低腰部受到的张力就越大,腰部容易疲劳。胯的活动幅度大,盘架时腰部的位置就容易放正确,矫正好的几率就越高。
当然, 如果你的腰属于器质性伤害,医生让你卧床休息,就听医生的。
如果你有肩周炎的小毛病,实用拳法基本功中的正反圈功法专治此病,这不是夸张,因为该功法练的就是最大幅度活动肩关节。
(二)筋骨强壮是身体强壮的标志性特征,抻筋拔骨是实用拳法所强调的内含之一。人老先是筋伤筋缩。弯腰驼背时,筋出问题肯定是原因之一。
实用拳法的招式中要求抻筋拔骨的随处可见。单鞭的练法,右臂不动,开右肩,开右胯,开左胯,开左肩,出左手,这些动作无不要求抻筋拔骨。
实用拳法中的掩手肱捶,双下挤,手领劲伸到极限处回转,也是抻筋拔骨。
四、功在实践,实用拳法打造太极新概念
在大青山学拳时,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学太极十几载身上没有太极的东西,在这儿几日便有醍醐灌顶之感。
太极功夫是指用太极的方法使出与常人不一样的劲路,让人感到惊讶。
学太极数十载,你有的还是常人的劲力,甚至是那种拉单杆、做俯卧撑等健身房获得的劲力,那肯定不是太极拳的功夫。
(一)功夫在“不动”。做到“真不动”,作用力才能反弹出去。上步伸手动作,之所以对方感到劲力迅猛,龟背不动而发是重要原因。膝盖不动,大地之力才能往上走;肘不动,手之力才能往外发。对方推你小臂的时候,如果往后撤一点,动了,没合住,没捧住,全是错的。练到最后,身体的所有部位在动,但是小臂这个位置是不动的,手没动顶住,腰档膝胯都在动,就是手没动。不动才出太极劲力。
(二)功夫在旋转。实用拳法要求:肘要开,要转;胯要开,要转。肘和胯的连接就是两个齿轮的咬合,也就是转。练到最后所有动作都是转出来的。转是有一些原则和要求的,比如,转的时候那根立轴不能位移。陈中华大师用一路第六段里面退步胯虎后面的转身摆莲脚的动作做示范。这个动作要求是从右肩到右胯的垂直线上是一根立轴,这根立轴在转的时候不能位移。陈师给我们演示:定住这根轴之后,用两只脚一点一点的将身体围绕这根轴转过来了。再用翻花舞袖来演示转的动作,都是立体的转,没有位移。
(三)功夫在“手脚相连”、“两点对上”。手算一个点,脚算一个点,手脚相连就是两点之间要对上,没有距离。 “两个点对上了”指的是两个点之间建立了某种符合需要的对应关系。没有这种对应关系,就不能称为“对上了”,而只是(在太极拳意义上)互不相关的两个点而已。“对上了”的两个点之间建立的对应关系,可以指两点之间的对拉关系,可以是对压关系,也可能是因为拉缠或压缠形成的复合关系。形成这种对应关系的前提,是两点之间不能有障碍。没有了障碍,传力的时候,力才能在两点间由此至彼,快得如光如电,而且极少损耗,这就是陈中华大师之所以说“没有距离”。练拳就是在练两点之间消除一切可能的障碍,不该动处不动,杜绝横动横劲,甚至消除过大的力和松,以期建立符合要求的对应关系。陈中华大师做示范,他把一只手放在对手的身上,往自己脚上一合,对方就倒了,他的肘压在对方小臂上,往自己的膝盖上一合,对方就跪倒在地。这都是两点对上之后往一起合的威力。一点与另一点对上之后,可以换成跟远处的一点对上,完成后再改与更远处的一点对上,依此可以自头顶对到脚尖。这一步功夫有了,不论多远,两点能即刻对上,中间各部各点自然不动通透无碍,这也是一气贯穿九曲珠。
(四)功夫在有针对性的训练。 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是实用拳法“捷径”之一。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强调“下塌外碾”的训练,这个动作特别是下榻动作,首先是胯必须开,跨不开无法做到“下塌”——胯向后向下翻。如何尽快开胯?实用拳法的“提水”(拔井绳)等基本功,就是针对开胯训练的。
对开胯进行专项性的训练,集中时间攻坚,胯开的程度肯定比盲目训练要早点开、开大一点,从而尽快掌握“下塌”动作要求。 当然,如果连“下塌”的先决条件“开胯”还不明白的话,可以说永远也做不到“下塌”,或者说只能做到自己想象的那个“下塌”,不是真正的“下塌”。两种“下塌”的检验标准就是有无太极拳的力道。与人交手试一下劲,就能明白是否做对了动作;想象中的“下塌”肯定没有太极的那个力道。有针对性的训练,实用拳法的《规矩》就具有了针对性,按照规矩练拳,动作才能尽快做准确做到位,否则,你会用更长的时间达到动作要求,甚至一辈子也做不出那个动作。
五、登堂入室学太极,身心都要上青山
(一)无师不能自通。很多学习实用拳法的都有一个体会,老师演示了半天,有时语言表述,又是让你摸身感觉,一堂课下来,还是没有掌握。究其原因,一是你身体还暂时不具备那个条件,其中,主要是肩胯的开合幅度等,所以,老师能做出来你做不到;二是该拳法是用身体践行科学原理,本身就难,古语讲非言传心受不能通焉。比如说太极拳的不顶不丢。看字面你有千万种解释,实质上对的做法就一种,而且难以用文字说清楚,做个示范你用手用身体感觉一下说不定还能认识的快一点。自学太极拳只能是比划比划动作,学不到真东西。
(二)有师尚需明师。为什么听陈中华大师讲课有相见恨晚醍醐灌顶的感觉,就是陈老师能用力学的原理和经典通俗的例子将你以前学习的物理化学等知识“对上”,搭起交流的渠道,再加上用试劲的方法让你眼见为实,亲感身授,反复验证动作。如此这般你才能逐步明白,加以刻苦练功,方能上身。比如说太极拳的分阴阳,陈老师说动作里有动的地方有不动的地方,就是分了阴阳。小臂中点为界,手的力向外放,肘的力向里收,就是分了阴阳。太极拳的理论讲的明明白白,不是明师吗?
(三)从师更需意志。你遇着明师了不等于能登堂入室学太极了,你需要有刻苦的意志坚持练拳方能有机会进入太极殿堂。学拳大致要经过热血沸腾决心练、迷迷糊糊无进展、豁然开窍进步点这样三个初级阶段。而后逐一克服困难坚持苦练,方能登堂入室,体会到太极拳的乐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太极拳不是普通人练的拳,也不是聪明人练的拳,普通人没这个意志坚持,聪明人会偏离太极的道理,练出“那样的太极”。
(四)从师学习渠道多多。(1)陈师在世界上有150多个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研究学院、学校、练功点;在国内各省有几十个陈中华太极拳馆。这些地点都随时接受短训;(2)中国日照大青山有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培训基地,常年招收学员,也可以勤工俭学,学拳挣钱两不误;(3)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教练团队开设了微信教学,让你随时随地学太极,有了兴趣上青山;(4)另外,大青山培训基地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性的太极拳比赛。2018年第六届国际太极拳比赛,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比利时、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38 个国家和地区的128 支代表队,1250名参赛选手参加本次比赛。同时还吸引了来自上海、广州、四川、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体育部门100余人参观学习办赛经验,进一步扩大了赛事品牌和影响力,为近年来日照市参赛人数及规模最广泛、境外参赛国家最多,赛期持续时间最长、融合相关节会内容最丰富、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国际太极拳比赛。
让太极走向世界,让世界走向太极。大青山必将成为广大太极爱好者的圣地。
更多帖子
- 正行和前行 (强烈推荐)
- (旋)转,(中)轴,(填)满,。。。 (强烈推荐)
- 扣脚趾解决大问题 (强烈推荐)
- 手脚相连的结构力学 (强烈推荐)
写得好!学拳大致要经过热血沸腾决心练、迷迷糊糊无进展、豁然开窍进步点这样三个初级阶段
一语破天机。
实用拳法:
语言能解析。
身体能解析。
练习能解析。
坚持就受益。
所以我们要说实用拳法,练实用拳法,推实用拳法撒播实用拳法种子。让实用拳法造福全人类。
陈中华老师实用拳法,向您学习。您辛苦了!
中国太极功夫一定会有一脉—陈中华大师传承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以下简称实用拳法),走出深奥玄学或者舞美的藩篱,将太极文化放到实证哲学体系内去求证和探索,进而折射出东方太极文化的新意与靓丽。
写的好!转发了。
字字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