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丕金等一批学员在29届大青山讲座期间向陈中华老师递交了拜师贴。
常言道“三生万物”,第三次与陈中华老师相遇是在美丽的太极圣地日照大青山——2019年2月11日-13日来日照探亲之时参加了陈中华老师第二十九届大青山实用拳法讲座。
大青山这一太极圣地的确名不虚传,青山有灵太极磁场强劲,青山有情太极情怀漫乾坤,青山有意太极意形中和超逸,青山有缘太极聚缘通九州达四海深厚绵远·······
来到大青山后我更是能感受到陈中华老师对太极的那份专注和纯粹,它的太极情怀和视野格局着实宏远、真心璀璨。结合所闻所学所思,即兴随笔一二如下。
一、“开”小臂是实用拳法入门的密码

29届大青山讲座20190212合影
陈中华老师多用互动参与型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授课,他由如何让一个课桌上的两张银行卡彼此立住而不倒的办法讲起,指出:立住不倒的关键点就是两卡接触部位是一个点而不是一个面,两个面之间要有一定空隙形成夹角,角度很重要,在反复调整实验时,调整的都是两卡接触面的角度。这就为实用拳法里讲的打开关节的“空隙”做了铺垫。

29届大青山讲座陈中华授课-葛明
陈中华老师说:正常人的小臂里面有两块黏连在一起的骨头,要入太极的门就要把这两块骨头“练开”。因为我们平时基本不用、也不会用,所以这个小臂里面就是一个整块的骨头。如果没有分开,自然也就不好做两块骨头原本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一块微向前一块微向后的这种运行模式。练开小臂就是要让小臂里面的两块骨头单独能“动开、拧搓开”,分出阴阳来。

2019年2月10日陈中华老师在大青山给刘道宁改拳
前臂一旦分开,它就不是一整根骨头情形下的手臂了,分开后的手臂与之前相比内部结构就发生“质变”了,比如一块骨头微向前一块微向后的这种运行模式时,手臂就奇妙的变长了,就相当于手变大了,整个前臂都是手——陈中华老师讲到洪均生老先生的手特大,大的整个前臂都是手,在当年被日本人称之为“魔手”。
陈中华老师讲练拳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关节打开,开的度要把握好,恰到好处为宜。小臂开了之后,下一步就要开肘关节了:肘不动,只是伸手,不转,体会手臂的抻拉感。

John Hudson 手绘人身缠丝图
分开肘之后,轻轻向前出一下,要点是肘本身不动,大臂和小臂分开,前臂往前拉,后臂往后伸,一旦“对上了”力量就和之前不一样,肘关节就开了。
老师说按规矩练上一万下,肘就开了,就有“空隙”了。开了后你就能合住对方了,而这个合住,找对两点对上了就行,“合住”就像一张网子,你一动就网住对方了,就像对方的后背被人推了一下一样,而此时的掤劲给对方的是一种假象。陈旭教练做了很好的示范,特别是推手时,小臂一开就能合住对方,这个可真是实用拳法的密码,功在实践。我初次接触体验,实话实说也有点听不懂,有点懵。
陈中华老师指出:练拳就是通过调节人体的结构和提高原本的质量,把一个人练成36个人。
这一点确实没学会,虽然“通道”理论很形象,收肘要点也明白,但自己在组合做动作时就做不出陈老师描述的效果来。似懂非懂,接触时间短,功力暂无,此条不会,就只做记述吧。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实用拳法第十六届讲座学员感言 (强烈推荐)
- 实用拳法网站视频转文字感想-张耀民 (强烈推荐)
- 肖英和大家分享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快乐 (强烈推荐)
- 我所感受到的实用拳法的特点点滴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