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拳法两相宜

春节期间,“实用拳法实名群”举办了多次陈中华先生书法作品的抢拍活。陈先生雄浑遒劲的书法大受拳友追捧,得之者如获至宝,欢喜赞叹。陈中华先生自言学书的时间长于习拳,都是三十年以上的功夫了。仔细想来,书法与拳法都是中国的国粹,二者有很多相通之处。在下愚昧,试将两者浅谈一二。

6112b16eb88063一是都要循序渐进。学书当从楷书学起,因其笔画规矩,笔法丰富,初学者有章可循,便于提高。但正因法度谨严,初学楷书颇为不易。看初学者的习字簿,歪歪扭扭的象小孩子搭的积木一样,难以规整。学拳亦同,刚开始学习实用拳法十三式,那姿势真是别扭难看。但要想学真功夫,这就是入门的第一关。正是在别扭中逐渐克服不合拳理的习惯,通过“机器人练法”慢慢地“对准”、“校正”,才能有下一步的提高。书法最基本的要求是字要写对,成段成篇的要符合文法。实用拳法对拳式的要求,就是得做到清清楚楚严守规矩,最忌一滑而过。如果上来就追求“松活自然”,那是“楷书没写好就直奔行草了”,结果可想而知。

154无相二是要深入精研。洪均生公在1983年为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的题词中有“研应细研,究向深求”之语,勉励学员精进。太极拳是高明的搏人之术,“理精法密”为其本色。依陈中华先生的说法,要人的身动作完全符合拳法要求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接近。但这也正是拳法魅力所在,“洪老师九十多岁了还在进步”,这是怎样一种境界!现代社会太极拳流派纷呈,各具其妙。有的同学学了这派又学那派,朝三暮四,甚至想融汇各家,结果都是邯郸学步。学书亦然,不管学欧、学颜、学柳、学赵,都得先精究一体,找出规律、练好基本功再兼及众家。有人学书只一部《九成宫》就穷其一生,只因其博大精深,受益无穷。陈中华先生说自己“三十多年来只研习太极拳”,先生是一门深入对拳法下了大功夫的,才会达到现在神乎其技的状态。

校准三是要痛下苦功。前人学书,张芝临池尽墨,智永退笔成冢,均成一代大家。陈发科公日练拳三十遍,卧室地砖为之碎裂。实用拳法因何“实用”,皆千锤百炼之功,陈中华先生要求学员经过一个阶段就“挑战一路”正是此意。不单书法与拳法,世间任何技艺都是如此。卖油翁“我亦无他,唯手熟尔”,一语道破天机。但越朴实的道理大家都不愿接受,总想求绝招秘技。绝技当然有,都是苦练的结果,没有平日下的功夫,悟也悟不到,教也教不会。对学员提出的“为什么打不过”、“为什么功夫不长进”等问题,陈中华先生就一句话:“练得太少”。如果在实用拳法的学习中严格按陈中华先生的要求来做,数量与质量并重,很快就体会到明显的进步,不信可以一试。

172正行四是品行端正。唐太宗请问大书法家柳公权笔法,柳答“心正则笔正”。君不见书法史上的大家,多为后人道德楷模。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不仅拳法要领如此,立身处世也是这样。2014年大青山大赛期间,孙中华先生讲起颜鲁公的慷慨事迹,感佩之情溢于言表。颜体端严凝重,书如其人,如鲁公忠臣烈士之状貌。陈中华先生教授的实用拳法,初学套路似“机器人”,“拙”也拙到极处,巧也巧到极处。尽弃放松轻柔之“好看”,教给学员是真心实意的好东西。陈中华先生谦和洒脱,与人为善,但劲力是“沛然而莫之能御”的霸道雄强。试问任何传道授业的师傅愿把技艺付与品行不端之人?进德修业从来须臾不分,有“德”者方能“得”之。

220平淡五是“神为上,形质次之”。神采是书法的至高要求,殊不易得。看陈中华先生的拳架,不求表面的“潇洒”,不打成“太极拳的样子”,展现出的是实实在在的厚重功夫,这才是真正的“神采”,大道至简,朴实无华。再看那些基本功不扎实,“花枝招展”的表演,不就像横不平竖不直却以卖弄点画为能的媚俗“恶书”吗?

世间诸艺殊途同归,至理原无二致。“默识揣摩”,用心用功求之,书法拳法两相宜。

更多帖子

统计: 1309 总浏览,

书法拳法两相宜》上有 5 条评论

  1. 读了李先生的《书法拳法两相宜》,实感惭愧,早知有此佳作,我是万不敢投稿的。李先生的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论理严谨,语言质朴生,功力非常人能比。李先生文武双修,文章和拳法功力深厚,实乃我等学习之榜样。书法拳法,相得益彰,实有诸多相通之处,陈老师十年研习书法和拳法可证此道。我一度曾想写文以表此意,怎奈胸中无墨,习拳日短,感悟不深,一直未能如愿,恰逢元宵征文活,就临时拼凑《浅谈写字和练拳》,以抛砖引玉了,又承评委们的抬爱,侥幸入围,让我汗颜。练拳如练字,同李先生所言“世间诸艺殊途同归,至理原无二致。默识揣摩,用心用功求之,书法拳法两相宜”。我等需严守规矩,痛下苦功,循序渐进,方能登堂入室,习得真功夫。

  2. 由书法到拳法,从拳法到书法。书法如拳法,拳法似书法。人拳合一,书拳合一,人书合一。试问几人能到如此境界?

  3. 这本来是为元宵征文写的,因参评回避,现在看于剑拳友的征文投稿题材相似,就一起发出来吧,本文不参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