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请了一个特警教我们防身术。演习过程中,充分展现了我肢体的笨拙和不协调;但是,信心和理解,都大大提升了一个台阶。
都是要把对方一个部位卡死,作用于反关节,启动腰胯肩—-全身用劲。
在一遍遍被控制的过程中,我突然明白了陈中华老师关于“转关”的视频—-
身体有时要是“整”的,当发力时,劲道是流转的、一体的;有时又必须是分离的,当这个关节被掣肘时,有其他部分的转圜和挪移。
正常人的用力,是相反的。
发力时:要么是散的,要么中间断了、丢了。
化解对方的力量时,又像一个笨重的木板,而不是灵活的机关。

洪均生何淑淦
太极拳比较迷人的是,除却技术层面上“劲道”,还需要大脑,先解开人体这道“鲁班锁“。
人,除了劲路的流畅和周转;还有心性和能量的流畅和周转。彼此相辅相成—-助力通关,或者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
比如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中,有的人隐忍,有的人暴躁—-这些都不是”通“—–忍而未能发,或者发而不能收。
昨天那位教官两个小时的课程,最后气喘吁吁,浑身是汗。
最后检验我们学习成果时,他搂着我的肩:预期的动作是,我双臂协作,把他的一个大臂夹紧,旋转蹲下把他带倒。
结果我冲他嘿嘿一笑,顺势揽着他的腰:咱们走吧~~~
气得我们老师笑喷:走!去哪?咱能不能矜持点~~~
当大家笑作一团时,我偷偷对旁边的教官说:动作,需要再给我演示一遍;一紧张,忘了!
今天早上练拳时,突然成功做完整了“穿地龙”的动作;以前,要么蹲不下来,要么直接跌倒—-幸亏裤子结实。
由于坚持不懈的,看教练的套路视频——伸胳膊时,肩窝处也知道往内翻了——如此,看起来就不耸肩、缩脖子了。
每次这样细致地感受,自己每一点滴的进步,非常幸福~~~
不动心、不动念—–放松,把自己交还给大自然,任其如水般自然流淌。
卸掉自己所有的“力”,才能看到一股更神圣、更强大、更广博的力—–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学拳记之三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很累,但要坚持 (强烈推荐)
- 学拳不难 (强烈推荐)
- 功夫的“效益”与“成本”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