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把《规矩》这本书又翻了一遍,和初读时的感受,差异很大。
记得第一次读,前面的章节几乎跳过了—–介绍洪师的内容。
用一些小故事,再现了一代宗师的风范。那个时代大家的风采,宛如眼前—–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望之温润,即之俨然。
关于老虎和狗的比喻,曾经不明白,读来别扭。内在清晰和强大后,才明白——相对于别人的认知,事实更重要;尤其是被当作“工具”时。
原来一掠而过的内容,如今幡然领悟,这才是一个人功夫的精华所在。
岁月和经历真是一个好东西。
大的阴阳—横的竖的,而且周身无处不阴阳。
竖的——头,虚领顶劲;足,扎根大地。
当然还有更详细的,比如脚插进大地——不是用脚蹬地,而是胯部分阴阳—-从胯上下分离,往下的力传到脚又被大地反弹——-力发于足。
横的阴阳,比如掩手拱捶,我终于体会到一点点了,两个手必须在身体中线的两侧,从中间拉开。
出手不出肘,其实也是更细致的阴阳—-多了手腕处的阴阳。
至于无处不阴阳,骨肉分离和皮肉分离;我没有见识过,也没有丝毫体会。据说“文艺”的人,想象力都很丰富—–
所以书中所讲,一拳打到肋骨处,上下分离把力导出,我假装完全理解。
像我这般豪迈的人,在这些小地方真的分不了神;于是漏掉—-结果就是要么动作不到位;要么别着膝盖硬撑;要么自改动作。
但这次看书之后,找到了规律性的内容;再打套路时,就多了个心眼。
心眼,除了“心若比干多一窍”的天生奇才,我们后天也是可以培养的。
身体往下压
第二段的十字手,起手的时候身体要往下压;其实发力时,身体都要往下压。
“神领无散骨”,关键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神”—–因为拳中的“规矩”和我们平时的“惯性”完全不同。
实用拳法,是可以让我们脱胎换骨的—–此言不虚。问题是,你有多少的毅力?
这个一个典型的对付”熵增“的过程—–人,又典型的无序。
这些日子,逐渐领悟到为什么”太极拳的传承几乎是零。”
风华绝代的不只是美人;淡泊明志的并非仅仅王侯将相。除了用尽所有对抗本能的“模式”外,还要有悟性、有明师、有99%的汗水。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对追逐天命的人最大的考验是:勇气。
你必须足够勇敢,勇敢到聚精会神于拳——
可能没有精力把生活的其他打理好,或者你足够智慧,会做减法,剪掉你枝枝蔓蔓的精力消耗。
还可能,你依然没有功夫上身—–这个拳,聪明人练不得,追逐功名者练不得~~~
不是练不得,而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拳,是有能量场的,它只进入匹配的能量场的人身体里面—–除非你愿意修炼,变得和太极拳一样的通达包容。
“推手就是保持自身平衡的同时,破坏别人的平衡。”
其实太极拳讲的是一个中正,你时时刻刻都中正,举举动动都在圈内—-自然很难被扳倒。
人,难就难在,能跳出来看自己—–入戏难,出戏更难。
不知道自己的结构是怎样的,就已经被别人破了平衡。这部分不再说,因为我经验还太浅薄。
最好的刚柔
跟一个朋友说:我的新年愿望,是做一个女巫。
这通灵的女巫,确实只是妄想;然而捷径不只此一条,比如还有看书。
与古人会,与高人会,与不曾谋面之人会。
这段时间看拳比较多,有的刚有的柔,一直在思考—–为什么?
书中讲,最好的刚柔是——力刚好能保持结构传导,至于这个能最大传导力而不消耗力的结构,是钢筋木棍,还是神鞭水袖,都不再计较。
牛顿的老话:看的远,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理唯一贯
理精法密,理唯一贯。
就像每个人的字体,“太极拳”三字,只要汉字本身的笔划结构对,就好。
王羲之是王羲之的,颜真卿是颜真卿的,米芾是米芾的,你是你的~~你的也只能是你的。
新的一年,祝福每一位朋友,都炼出让自己满意的拳!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学拳记之三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很累,但要坚持 (强烈推荐)
- 学拳不难 (强烈推荐)
- 功夫的“效益”与“成本” (强烈推荐)
其实发力时,身体都要往下压。—-真会填胯,就知道什么是下压,什么是出手,什么是开。一样的东西。
春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