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曾问:你们自己呆在家里,能安静的呆几天?不烦不焦不燥—–这是一张试纸:
只有内心安静,才能真正安静。
中国的春节总是热闹非凡,锣鼓喧天;不曾料2020年始初,却被“囚居”在家,叩问起自己的灵魂来。
虽然未曾如愿前往大青山;清淡无扰的在家,倒也惬意。
昏天黑地的看了两本《大秦帝国》,所有的战争最后都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不只是将帅,也不只是兵力。
在那个蓬勃而孕育着万象的时代,有各种各样的国王,牵扯着幽微的政治;纷繁的局势,有可为,也有不可为,这下热闹了:
战国四公子,权臣,武将,诸子百家;当然,还有美女,和仙袂飘飘的世外高人~
风华绝代的还有偶尔的丫鬟,兵卒,渔夫~
总之,千丝万缕,盘根错节。纵横捭阖,统揽天下局势;穿针引线,精准的阡陌交通——所有这些,都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也一头扎进网站,视频看得头昏眼花—-改拳视频。
反复琢磨陈中华老师每一个修改动作—–当然,呵呵功夫没下这么足啦!走马观花,观的多了,竟然觉得~~~
一开始如获至宝,贪婪地记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要点;因为对比下来,我的八十一式似乎全都不对—-空有架子,没有内容。
脑子里回忆着那些话,又想不囫囵;终于想起来了,又做不到。迷茫中,下一个动作,直接忘记了!
于是破罐破摔,干脆只看不练;看的多了,反反复复“看到的”就是那些个要点—
一,整合力量,远端发力。
我理解的“绕”是把全部力量整合后,末端发力。
比如“进步挤”,不是直接撑开,而是下沉再往下外开,指尖外翻与头顶形成一个圆。
再比如“搂膝拗步”,胳膊不是直接伸开,而是绕过肩窝处的人;还是出手!
十三式中提水后的那个动作,胳膊插在两腿之间,不是直接往上抬—-而是先往前,再往上,这样就有了一个“撬”的力。
这就像秦军作战,从不单人对抗,只是矩阵—团队对战;我们的人体,就是个环环相扣的“阵”,手指是排头兵。
二,不动。
这次听到陈老师讲:你出拳,在挨到对方身上之前,所用的力气都是浪费;我们的动作,都有个调整,先到位,到位后再用劲。
一下子懂了陈老师套路中,很多漫不经心的动作—-那是到位前的调整,不需用任何力—–外力或者内力。
陈老师改拳时,常说的是:不要动,这儿不要动,那儿不要动~~~
这里面有一些下意识的动作,他不知道自己动了;还有一些是下意识的“代偿”,因为做不到真正的不动,只有别的部分动了。
所有看似最简单的不动,是因为有些看不见的但艰难的动,在打底。
就像当时秦国的丞相张仪所说:你们担心山东六国变法时,秦国会突然进攻,功亏一篑;可是秦当时商鞅变法,又承载了多少压力?又有谁来担保?
战争纷起的年代,一个国家的“不动”是要有足够的“动”来支撑;一如一战二战时,瑞士的中立。
当然,运筹帷幄非常关键;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拳—-首先要清晰每个动作,哪里动、哪里不动。
陈老师说:要把关键的做对,其他可以舍弃。比如旋转,可以多转几次,但轴不要动。
三,内劲
改拳基本都是在找劲路。
陈老师说:这个拳,一开始很费劲,后来是结构,再接着是火候,最后就是随心所欲~~(反正就是越来越简单)
“改”基本都是针对“费劲”阶段,非常痛苦非常费力的寻找新的用力结构。
再有就是很多动作,是需要定住身体中线部分,然后把左右往两边拉。
我还听到一句话:中间往里挤,外边往外伸;中间变小,外边变大。
这些全都是我不知道具体地方,怎么用力的;不过试着比划比划,倒是有点“意思”。
越好的东西,越细腻;珍贵的东西,都是细心打磨的结果。
陈老师说:这个拳很难很难,有的人想自杀都不想再练。
当时想到的是:能把自己难为到想要自杀,也是真的付出了!更多的人,是不会把自己难为到那步田地滴~
每个人程度不同—–每次基本功提水,我觉得胯部疼,就练一天停三天—–
当兔子拼命奔跑时,乌龟该如何前行?
就一直一直这样往前骨融吧;保持前进~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学拳记之三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很累,但要坚持 (强烈推荐)
- 学拳不难 (强烈推荐)
- 功夫的“效益”与“成本”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