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笔记,真的很重要-跟随高兴平教练学拳,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
一路81式,共计479动,每学一式我总是及时做好笔记,虽然我的记录随着一次次改拳添添改改,批批划划,连自己辨认都有些困难了,虽然前三节记录详细,后三节偷懒记录粗略,虽然当时高教练讲的填胯收肘,自己到现在还做不到,但毕竟是自己学拳的第一手材料,在套路练习中是可循的章。
平时与拳友分动训练时,会因为哪一式哪一动怎么做而产生分歧,我会查阅笔记,然后自信地告诉拳友,是这么练,当时高教练就是这么教的我们。有时拳友会犯嘀咕,一位初学者会比老队员打得准?去请教教练的时候,不善言辞的高教练往往会对我的动作点头赞许。面对拳友们的诧异,我会毫不保留的说,高教练教我们时,我做笔记了。
随着学拳的深入,我在学习陈中华老师的教学视频时,也在按陈老师的要求认真做着笔记。
陈老师在”西安2018年7月讲座-1″中讲到,拧毛巾动作要简单,肘往里一收,手出去一段,手出的再多了就是过界了,肩压下来,手只往前出去一点。身体每一个部位有一个固定的位置,出去了就叫过界。每个部位各司其职,每个部位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就干该干的活儿,不够就有其他部位再做动作做补充。陈老师举了一个“工匠分工铸剑”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在“西安2018.7.1-6”的视频中,陈老师讲到,一阴一阳谓之道,道就是路,路就是劲路,劲路就是打你的劲,打你的劲,有一个是固定的,两个都是非固定的就没有劲了。这就叫双重了。
在“”香港2018.11.17-18”的视频中,陈老师讲道,洪老师把小臂上的一个位置作为中心,定住不动练习收肘、出手,当练到一定程度有了感受之后,再把这种感受扩展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实用拳与其他拳的区别是训练方法上的差别,理论上都叫杠杆。
我所拥有的40多个陈老师的教学视频,我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对每个视频认真学习,对陈老师的每一句话认真聆听,认真的记录。有时一句话听不清,我会像何家伟教练说的那样,让视频暂停把这句话记下来了,再让陈老师往下讲,反正老师不会烦的。
一个假期做了九本笔记,我还试着把视频中我能接触到的实用拳法知识点做了一个汇总,共计39个。分阴阳、下榻外碾、割角成圆、六字真言,开胯、旋转、不动,间接力、对称,五点外争、五张弓、点线面、关节里的碾劲、三个帽子、三个圈等等,都在我的汇总之列。虽然就其中任何一个知识点要练成,也需要十年八年工夫,但我就像牛吃草一样,先吃进脑子里在平时的训练中再一点点反刍,能消化多少就消化多少。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高教练的讲课我慢慢能听懂一点,我在练习基本功的时候,也会慢慢把所知道的知识点融进去。做大六封四闭我会一边做一边想,两手相合,由点拉成线,线成面,收肘,压肩,填前胯,蹬前脚,下沉,腰裆胯转换,外撑后膝,蹬后脚,一条棍,间接力,力达指尖。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深对理论的体会,理论联系实际,拳理拳技都在慢慢进步。
练着练着有点小感悟了,我也会随时记下来的,《力,都是挤出来的》,《温故知新》,《钓鱼竿与结构力》,《曲中求直,正圈为例》,《关于瓦棱掌》,《天下事有难易乎》,《目标,行动的动力源泉》,《对支点的一点认识》,《关于螺旋缠丝》,《学拳路上,永不知足》,《2019,一路走来》,在赵青云教练和高教练的鼓励下有几篇还发到了实用拳网站上了,在众位班门前是想努力提高自己。
两年多的习拳历程,我有对实用拳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有所知晓,由昔日的比划太极操到现在的收肘,压肩,开胯,旋转,感谢陈老师的视频相伴,感谢高教练的一路指导和鼓励。文章结尾引用四段高教练鼓励我的文字作结,这四段文字也是我随时记在笔记本上的。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也知道学习的过程,实用拳法理精法密,规矩森严,健身防身效果显著,是太极拳中的阳春白雪。
真正的热爱不是叶公好龙,不是浅尝辄止,更不是朝三暮四,而是在嘈杂中坚守内心的那份宁静,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专一和专注。
坚持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努力做,一点一点积累,一点一点升华,让努力,行动,坚持都成为习惯。
惟其艰难,才彰显勇毅,
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惟其磨砺,才使得玉成。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学拳记之三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很累,但要坚持 (强烈推荐)
- 学拳不难 (强烈推荐)
- 功夫的“效益”与“成本” (强烈推荐)
写的好,笔记记的好,学习了!
写得好!学习了。
写得好,做的好,向你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向您致敬、学习!
寫得好!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