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走路的时候,突然感觉胯很空又很真实—以前它和我的身体结合地如此亲密,以致压根感觉不到存在—现在,胯有点酸,即使单纯的坐椅子上。
这些日子坚持的还好,算是对得起一开始学拳的“疯狂”了。
每天半小时的基本功没有断过,背可以直立了,据说“裆也圆了”;同时视频也看了不少。
简单做个总结:
缠丝劲
陈老师在一位拳友的私教课中讲,我们的拳不是直来直去,而是捻着有种缠丝劲—螺旋缠丝。
公转和自转;就像正圈,贴着对方的身体,一直贴着,伸出去—-不是直接伸出去,而是旋转着伸出去—螺旋的管道,通向一个笔直的方向。
我的体会是,旋转的同时,方向不再在一条直线上;或者,忘记了旋转。比如马步时,大腿的肌肉是要外旋的—当胯没有开时,忘记大腿肌肉的外旋,膝盖就会内扣。
陈师说分阴阳有两种方式:一端不动,拉开另一端;中间不动,拉开两头。
《系辞》中讲: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分阴阳中的“分”很重要,分开了就有了;不分什么都没有。比如脚一变动,腿就跟过去;接着是原来另一条腿不动直接把胯拉过去,我们往往偷懒会直接身子移过去—这样,就“分”不了阴阳了。
一张弓
为什么分阴阳很重要?
太极拳常说的不动,就像木制或钢制的弓身,要有固定的两点;我们身体的筋腱就相当于弓弦—
这与机械高度配合的齿轮箱,是一个道理—-分阴阳是一个开关按钮,分了阴阳,就是“启动了”齿轮箱。
赵青云说陈师的六封四闭,像一个严密的齿轮箱—-不能碰,一碰就绞进去。
我只能发动强大的想象力,每根骨骼的牵扯都是一个齿轮。以关节相连的两根骨头,即旋转方向相反的两个齿轮。
再加上各个方向的力—比如头向上,脊背向下,尾闾又保持不动—-不同方向的力,螺旋前进,效果嘛,应该挺可怕。
陈师的讲座中说:上身一杆称,秤砣是肘,用来称对方;下身一杆秤,秤砣是丹田,用来打对方。
用五五称,用四六打—不是三七,要有回旋的余地—-所谓的中庸,四六可以随时回到五五。
时至今日,我还不知道丹田是什么,貌似是腰胯的核心部分。
陈旭教练前两天的《推变拉》的教学视频中讲,先对抗,找到彼此合力的结合点,然后再在这个合力点的前方增加一个力—-这是“阴”力。
即《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
迎难而上
我从来都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学太极拳完全是“误入歧途”。
可能从小到大,挨打太多了;以至光阴中某个片断,看到自己的力量就发了疯似的追寻。
看了一些推手的视频后,发现难度是一样的,所谓“四两拔千斤”之妙,需要的锻炼和琢磨,完全不亚于单纯的肌肉力量训练—
需要你围住对方,让其不得动;然后把持自己中正的同时,对上他的发力线,最后再创造出一条新的发力线。
这是,分阴阳—-啪,对方就出去了。那时,你就也有一样,能拿得出手了~~~
更多帖子
- “太极理论1”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 高泉植2012.10.24日 (强烈推荐)
- 高泉植改拳照片幻灯片 (强烈推荐)
- 2012.11.4日 (强烈推荐)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