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左右的时间,自己在练习实用拳法的时候,偶尔会出现膝关节的疼痛;有时在做铲出的动作的时候,会突然出现膝关节失去支撑,落空的现象。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感觉膝关节的问题有加重的趋势。由于日常生活没有受到影响,也便没有在意。前段时间在学习陈老师东台讲座视频的时候,陈老师讲到如果膝关节出现问题,就要停止了;心中便生出一些顾虑…。
近日一直在学习陈老师莱芜讲座中的视频;其中莱芜19-10在线视频中,庞教练在一段讲正圈的视频中,讲到用力时不能蹬到脚的一侧,蹬到脚的一侧就是膝关节撑过了。而我在平日里练拳的时候,我的脚是经常会蹬到脚的一侧的;这个错误的动作致使我平日练拳时穿的鞋子很快就在脚外侧鞋帮上缘磨出一个洞来。
再结合在莱芜学拳时高教练讲的膝关节的投影要落到脚踝的内侧,形成一个小三角形。我渐渐地感觉到,我练拳时膝关节的疼痛和脚外侧的蹬伸是由于膝关节“撑过了”的原因导致的。再练拳时,在基本功练习阶段我就有意识的调整自己膝关节的位置;套路练习时也主动加以纠正膝关节的位置,有时单独拿出时间专门练习“出腿铲出”的动作。现在不仅膝关节的疼痛问题改善了许多;还感觉脚上蹬出的力量也比以前更实了!心里非常的高兴。
其实,陈老师的莱芜讲座我是现场参加了的;后来得到这些视频后我也不是第一次看了。但是受限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好东西没有能一下就得到;才恍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在这里同样适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学拳练拳中更是我们的必备法宝。
膝关节属于滑车关节,它的运动仅能沿冠状轴做屈、伸运动,不能横向运动。膝关节的外撑或前倾超过脚踝会使力聚在关节上,力到不了脚,即不利于传导,也会造成损伤。膝关节在运动中的正确位置,香港拳友林克彤先生在《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之十二中有准确的表述;前后看,膝关节应处于同侧胯和脚尖及脚跟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左右看,膝关节应处于同侧胯和脚内侧及脚外侧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膝关节位置正确了,向同侧胯和脚后跟连线上运动,即产生掤劲,又不受力。
膝关节做为腿这张弓的中节,它的位置在合理传导下肢的劲路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环。位置不好,对方来力的传导就不好;自身产生的掤劲就不够到或不够完整;还容易造成膝关节的损伤。相反,调整好膝关节的位置,下肢的受力传导就顺畅;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力就自然够整、够大。另外,膝关节做为下肢的中节,找到正确的位置后,还能帮助稍节的踝关节和根节的胯找到理想的位置;这样,下肢与躯干乃至上肢的连接就更加完整了。
就像陈老师说得“把力装到筒子里”;我们把膝关节位置调整对了,找到了上下连接的正确劲路,就等于把腿部的关节装到力量传导的筒子里。身体就会形成从身到脚;再从脚到身的正确劲路。避免了膝关节的外撑(有时是前倾),对“筒壁”的用力损耗或者是膝关节跑到筒壁的外边,破坏了正确的结构力。
膝关节的位置如此,我们全身的关节亦然。在学习和练拳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各关节,尤其是肘、肩、胯,要在正确的位置上,向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使身体各部位“各在其位、各司其职;该动则动、当定必定;动定结合、阴阳互根”;也许我们就会体会到陈老师讲的“结构力”了。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学拳记之三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很累,但要坚持 (强烈推荐)
- 学拳不难 (强烈推荐)
- 功夫的“效益”与“成本”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