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逻辑、故事、说辞,只和聊天侃大山有关系,和我们练拳没有关系。这种思维模式长期熏陶我们会把我们拉进一种虚拟现实中。真假功夫,古代现代是这样的,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也是如此。这里用这个思路谈谈练拳的【苦】。任何时候靠的都是信念、吃苦、坚持、不抱怨。
我经常和陈旭、韩瑞等说,准备吃一辈子苦,不会苦尽甘来。不要被这虚假广告迷惑。只要接受了吃苦这个现实,你这一辈子就能过得去。
那甘,那甜是什么?是一种假象。比如说我们现在谈起2013年的吃苦故事,可以笑着说,听的人可以热血沸腾,我们可以说的津津有味。这是所谓的甜。新学员可能会说,看到师父教拳时那潇洒的样子,很是受用。看到教练们推手是赢的淋漓尽致,很是痛快。很羡慕!

陈中华树下沉思2014 意大利 Salami Plant Visit in Italy – 14
对我们来说,你们看到的山,是我们翻过去的山,那不是山,我们前面面对的,才是山。无穷无尽的山!等我们很多年后死了,后人会绘声绘色地讲述大青山那般大无畏的侠士的故事,也会给未来的人很多料。但是这些都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说知道的就是人生苦难,我们就只会一直这样拼下去。不同时代不同苦的走下去。这是我对韩瑞的一篇博文的评论: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学拳记之三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大青山学拳记之四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我的太极之路 (强烈推荐)
- 正行和前行 (强烈推荐)
“对我们来说,你们看到的山,是我们翻过去的山,那不是山,我们前面面对的,才是山。”被这段话深深的震撼了。
功夫就是吃苦,常态,跟古现代没有关系,跟别人没有关系,只跟一件事有关系。
人生苦短,珍惜当下。
苦与乐是一对阴阳,同时存在,互为其根,不可分离;先苦后甜,先甜后苦都不是太极;如同扛杆,苦乐是其两端,重要的是寻求一个中间支点,开始都是费力扛杆,支点转换到最佳状态的时候,苦与乐就无所谓苦乐了,欲辨已忘言了,这才是生活的本味,才是持久的本因。
准备吃一辈子苦,不要想什么甜。到最后苦也没有了,甜和苦都是幻象!
陈老师:“对我们来说,你们看到的山,是我们翻过去的山,那不是山,我们前面面对的,才是山。”
面前永远有还没有翻过去的山,身后翻过去的都只是平地。
学习了,如常练拳像吃饭睡觉一样
只有苦 没有甜,甜是一种感觉。
坚持每天刻苦练习,进步的感觉就是甜。
感谢师父教导!
谢谢陈老师,文章写的真好,非常受益。
陈老师只要接受了吃苦这个现实,你这一辈子就能过得去。能过得去的是什么?指的是难关么?
就是能过的正常。不正常是什么?是自卑或者自大。两者都表现在抱怨上,虽然抱怨的内容不一样。
谢谢老师教诲。
只有苦,没有甜。甜是一种感觉。谨遵师父教诲。
苦和甜总量是相等的,是伴生的,是同时存在的,就像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