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有从内而外的膨胀力,又有从外到内的压缩力。由此能看出师父的动作照片给人一种特别的感受。看多了才能体会到。
大腿和胯肩连线分阴阳。劲路是一个不规则的八字。八字是指两个圆中间一个共享的相交点。在这个组合中,相交点是胯。胯是不动点,在这种情况下,不动点(相对的)是力的源泉。分阴阳后的力形成两条线,两条线的两头一头是膝盖,另一头是肩。膝盖和肩是两个力的表现点。
以此类推,上肢肘是不动点,分阴阳后,肩和手(指)是力点表现点,由于肩这个表现点,已经被胯点那个组合点表现点【肩】用了,这里肩上有两个力,两力相交,通过不动点肘返回手之后已经被加码扩大。

注意:劲的源泉在胯。从胯开始分力。到脚下到手指。但胯的三角定住。力要从这个三角的外侧出去内侧回来,或者内侧出去外侧回来。
下肢膝是不动点,分阴阳致使一头力到脚(脚下是地面,是真不动),另一条到胯,胯是上一个组合点不动点,但相比地面点真不动只能退居二线,还要动。但这个动是在轨道上的受极大限制的动。
这样以来到达手指动力是经过三个组合的叠加力。每个组合都内有分阴阳,结果是所谓的【九转阴阳】也就是叠加的无限大。
劲是由不动和动两个部分生成的。不动是不可变的必备条件,动是起始(催生剂)。其他的相对动和轨道等都是协调因素。
所以我们叫催生剂的那个动为劲源。
那么怎么看待“劲始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这个说法?
劲始于足:
所有的动作只有到了脚这个不动点才能生成力(我们在这里不分力和劲),换句话说,动只能在碰上不动才能转变成力。例如我们开车行驶在每小时一百一十公里,对车和车里的人来说这是正常状态,什么也不是。但是一旦碰到一堵墙,就出现由于突发大力而产生的车祸。所以一切都是过程,在过程中什么也没有。只有最后阴阳发生了碰撞,才能有力的产生和表现。
发于腿:
这里说的“发”才是起始,催生剂。“腿”具体是大腿根,也就是胯。
主宰于腰:
主宰指的是控制、协调。胯的两头:大腿和躯干下边的普通意义的腰这两个部位的啮合形成锥齿轮。这个形状的齿轮能将竖力转横力(或者横力转竖力)。腰泛指身体的核心部位,也可以叫裆胯部位。躯干下部、胯、大腿这些部位形成的齿轮箱通过转动和换挡等方式对力进行必要的协调。 这就是“主宰”。
而行于手指:
最后这种起始于中间的胯,先行到膝、再到脚,然后顺路返回到胯,再到肩、到肘、到手的有轨运动是我们太极拳行拳走劲的过程。
注意这是理论上的劲路行走路线(劲路行走图),这只是全貌图。随着功夫的提高,这个全貌图会开始变的简单。第一就是去掉肩。劲由胯直接接到肘。这就叫“无肩”(五无五有)之一。
更多帖子
- “轴-香港15”在线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 “转动意念-北京14”在线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 “下去-大青山16届讲座”在线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 “陈中华教推手的节奏”在线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谢谢陈老师高屋建瓴,举重若轻的讲解,收获很大。劲源在胯,外定内动,力向下经不动点膝到脚,脚真不动,产生力,力返回叠加到胯以上力。主宰在腰,腰可调整力的方向到哪儿去。力向上到肩,肩压住与胯合,力由肩到肘,定手定肩压肘,使手在轨道上运行,行于手。
学习了
己学习
感谢陈老师把复杂的劲源(路)图文并茂,言简意明。并把打拳劲路的拳理分段讲解:劲始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而行于手指。中心点在腰(胯)就像古时候用脚踩的抽水浇灌车,水就是劲(路线),脚只有踩下去,水才能被抽上来,那水车的转轴就是胯。把河水抽上来浇到一块田里,这这是一个方向的劲,在抽水中间,如不用脚踩,这水(劲)反方向推动轴(胯)将水回到河里,这时这个车轴(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以把它传上去,也可以把它转下来。但传上去的劲是无限的,传下来是有限的。请指正
学习!
如此深奥的精髓,用最通俗的语言阐述出来,好好练习,希望自己能够慢慢领悟!感恩陈老师的孜孜不倦!
学习了,劲源在胯,始于足,发于腿(胯),主宰于腰(齿轮箱),行于手指(无肩)。
学习了
师父,这个图的力的走向是固定按照箭头的方向吗?
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是一个独立运行的闭路圆。
谢谢师父。明白了。
已学习
已学习
胯的三角定住,力要从这个三角的外侧出去内侧回来。
先把胯肩膝定住再转。
*不动是相对的。同一个点在a组合里是不动点,在b组合里却是动点。
*不动是分层次的。完全不动是不动。在轨道上行驶不脱轨也是不动。
*劲源在胯还不太理解,通过老师的分析,理解成了劲是从脚底,通过以膝为不动点的组合,传到以胯为不动点的组合,再传到以肘为不动点的组合到达手指?所以劲源在脚下?而膝、胯、肘都被相邻的两个组合共享所以力有叠加。
*九转阴阳数不出是哪九转,不知道具体是怎么走的。
劲是由不动和动两个部分生成的。不动是不可变的必备条件,动是起始(催生剂)。其他的相对动和轨道等都是协调因素。
所以我们叫催生剂的那个动为劲源。
谢谢老师详释。
三角形的连系与部分重叠出来的劲路,间接力的输出。
自己没有练到,就理解不了
需要反复在实践中练习,逐步分段练习,再各个组合。达到身体的高度协调。感谢师父。
不动点是阴阳交汇,力点源泉。表现点是力表现出来的点。
肩有两重性。
不动有优先级。
学习了
真正的拳门秘籍。
感谢陈中华老师的无私传授!
争取早日领会,学会。
学习了。
还需在练习中找感觉,大概齐能明白点道理,谢谢师父的讲解,学习并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