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师父先强调了实用拳法只讲基本、根本性的东西,不玄虚,不“深刻”,只要是往“深刻”里想基本上都是错的。接着,带着我们复习了“校对”“死性”等内容,并讲解了换点。
2)用眼花和幼儿阶段倒水、吃饭做例子让大家加深对“校准”的理解,要能把想要做的与实际做出来的对上。
二、“死性”是指我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习性、心性,很难改,但却是与我们实用拳法的要求是相反的,一定要想办法改过来。
1)不同的东西去除”死性“的方法是不同的,木材是用水,竹子用火,木头(竹子)必须按照需要去除其“死性”(脾气、不服)才能成为一件有用的东西而不会开裂或变形,才能持续、长久地有用。
2)练习实用拳法重要的一点就是针对不同的情况,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除自己身上的“死性”,才能练成真正属于实用拳法的东西。否则可能会导致也在跟着学、十分用功练、就不出”东西“情况的发生,也有些人是出了些“功夫”,但不是实用拳法。
4)肘手分阴阳,阴阳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肘手分阴阳要有支点。
5)肘手只分了阴阳还是没有用的,一定要有个第三点才有用。自己练时第三点是支点,交手时第三点在对方身上(中线)。
6)第一:伸开、延伸、拉长。第二:找点。之后是换点、腰裆转换,就有了“劲儿”了,就有了”间接力“。
三、换点的练习
1)等力杠杆:中间为支点,化劲。
2)费力杠杆:大力转小力,力转换为距离。
3)省力杠杆:小力转大力,但速度和距离没有(变小)了。
四、在师父着重阐述”死性”时,对我的触动很大,在这里也做自我反思和检讨,并努力改正。
1)自己在学拳时还是有一些习惯没改过来(尤其是快速和有负荷时)。
2)是在传播实用拳法时偶尔会引用以前学过的其他拳法进行解释,这是还没能去除自己”死性“的一个体现,长此以往会形成”知障“,阻碍自己和学员的成长,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实用拳法的术语,不要更改和过多解释这个”底线“。
3)在耐心不够,有时一件事重复多次还没得到预期的回应会很“着急””生气“,既然知道”死性“是很难改的,就不能苛求学员能一下子做到。这也是一种修养,要慈眉善心,而不是去”金刚怒目“。
更多帖子
- “太极理论1”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 高泉植2012.10.24日 (强烈推荐)
- 高泉植改拳照片幻灯片 (强烈推荐)
- 2012.11.4日 (强烈推荐)
所知即障,为道日损。学习实用拳法的感觉,很像弯道开车,离不了导航员,得随时调整方向。否则就直线开出去了,就不在“道”上了。
持续跟随老师特别重要!
谢谢徐敬鹏!为道日损,损的是死性;损之又损,每次练拳都要以检讨、查错的态错,不断检讨自己,克服自己拳架上、思想上不合于实用拳法规矩的地方;以至于无为,合于实用拳法之道。另:导航员的比喻很恰当,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