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大师洪均生先生珍藏了六十余年的老照片
洪均生先生于一九三O年拜陈发科先生为师,学艺十五载。因其幼年家境殷实,自小接受私塾教育,文学功底深厚。青年时又因体弱,不能工作,专事学拳。在与陈发科先生学拳期间,形影不离陈发科先生左右。很多陈发科先生在北京传拳的轶事,都是由洪均生先生记录下来流传于世的。洪先生还博览强记,善于思索,著书立说,铸就了洪均生为一代太极拳大师和理论大家的历史地位。
洪先生对陈发科先生极为尊崇,每每念及发科先生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总谦虚的称自己为:“是陈发科老拳师一个不成材的老学生。”洪先生对师兄弟们的感情也极为亲近,在晚年与陈照奎先生、陈豫侠先生、冯志强先生、杨德厚先生等多有交往。下方照片为洪先生珍藏了六十余年,极其珍贵。在1994年又在照片后方补充了文字,从文字中对陈发科先生和师兄弟们的感情可见一斑。
照片后面的文字应写于1994年,字体略为模糊,部分文字本小编辨认不出,请精通行草书法的拳友帮助,在评论区补充指正!多谢!
一九三二年冬与陈福生师,刘慕三师及同学杨益臣等合影
前排右端为趙仲民,陈照旭(字晓初),中间
(此处两字难认)
为刘慕三(无锡人)
(此处两字难认)
为陈福生师与陈豫侠(年八岁)
后排为张教师(汇文小学),洪均生(年二十六岁),杨益臣(学的最好)
(此处一字难认)
为刘亮
我从三O年跟陈师习艺
曾拍过两张合影,为北京与三十余位同学所照,其中以李鹤年,赵仲民较熟,能忆起
姓氏
(此处一字难认)
有萧玉良,郝
(此处两字难认)
都以小楷在照片中记出同学名字,
(此处一字难认)
此照久已
(此处一字难认)
失,
(此处十一字难认)
曾被裂成两半,从我鼻端一分为二,
(此处三字难认)
动乱中大被抄去,经李学刚补缀
(此处一字难认)
拍,其中师友等九人分别?藏幸
存
(此处五字难认)
现(此处两字难认)有无限感慨。
洪均生记
时年八十有七
洪先生自感遗憾未学到发科先生之器械,常言:“宝山空手而归”。1983年10月,力邀发科先生之女陈豫侠到济南传授弟子剑法,陈豫侠先生慨然应允。1986年初再次到济南为洪先生庆贺八十大寿。1986年10月17日,陈豫侠先生猝然去世,洪先生悲痛万分,撰写了一文“哭侠妹”在《少林武术》杂志上刊登,真挚之情,跃于纸上,读者无不悲戚!文中写道:
“我于一九三零年初从陈必科老师学拳时,豫侠甫七岁,照奎三岁,大师弟照旭年二十岁。我曾于一九三二年与陈师、照旭、豫侠及部分同学合影。如今我是这张照片上唯一幸存者,思念往事,能不伤感!”又言:“一九八三年,豫侠初次来济,她表示这是‘回娘家看望兄嫂’。的确这样,我们的感情胜过亲手足。当时同登岱顶时,我还说:‘十年登岱一次,今后还要相约三次来游。’曾几何时,言犹在耳,而侠妹不复见。殁者已也,存者何勘!”
洪先生业已离世二十余年了,老一辈武术家相继走入了历史。而老一辈武术家们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告诉不仅要继续老一辈武术家精湛的技艺,更得继承他们为师、为徒、为友的态度与本分,以及人性中纯真而朴实的真情感。
请随手关注,我会经常讲真实的武林故事给您听!
更多帖子
- 莒县团队总结报告 (强烈推荐)
- 2015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香港讲座总结 (强烈推荐)
- 云水之间 青山太极 (强烈推荐)
- 2016全年【十期】实用拳法临沂研修班第一期总结 (强烈推荐)
照片后面的文字是不是:“在南京西路150号6楼611室与冯志强师弟初次会谈”?
六楼
弄错了。需要辨认的是下方九名太极拳前辈的那一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