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克彤先生
本文谈的是开后胯的问题。为了讨论的需要,首先对胯的前后作出定义。有些流派把同一侧的胯分为前后,将身体前面的部分称为前胯,后面的部分(臀大肌处)称为后胯。本文的定义不同于此。本文认为,身体一侧的胯是不分前后的。人有左右两胯,分别在骨盆与两个大腿骨股骨头衔接的地方。左右两胯在套路动作中,除了正马步外,必分前后。而胯的前后是以劲力的方向界定的。一式中劲路或有转换,胯的前后也随之变化。比如金刚捣碓第三动左脚铲出,双手右采,此时劲路向东南方(即右后方。此文中方位依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和洪公《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之例),故右胯为前胯,左胯为后胯。待到下一个动作,劲路转向北方(即正前方),则左胯变为前胯,右胯变为后胯。
我们练提水,虽然可以前后胯都练,但一般是练开前胯(即后胯不动,只动前胯),但是在拳架中,出现的较多的反而是开后胯。一路中开前胯的动作只有六封四闭、斜行拗步等几个动作,而所有的转向动作中都要开后胯。
很多人在拳架中的大步型喜欢站八字大马步,例如拦擦衣、单鞭,虚步也喜欢站成小正马步。喜欢站大马步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误以为两腿(特别是两膝)分的越大胯就越开。但是如果胯没有真正打开的话,腰裆不会转换,站正马步反而容易双重。由于重心落在两腿之间,并不稳固,动作时就容易起伏晃动。特别在转向时,后胯打不开,腰必后凸,裆劲就塌不下去,劲都浮在上面,上下不能连接,上步也必然沉重不灵。
实际上一路中只有背折靠、下掩手锤等少数动作有大马步,其他大步型多为仆步、弓步或侧马步。这些步型的重心一般落在前胯上,非常稳固。两胯前高后低,前胯和前肩形成一根立轴,为旋转和撬动提供了支点。转向上步前,一定要将前胯填起定住,前膝向上,后胯打开,后膝指向后脚,此时上步方可稳定灵活。
更多帖子
- “太极理论1”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 高泉植2012.10.24日 (强烈推荐)
- 高泉植改拳照片幻灯片 (强烈推荐)
- 2012.11.4日 (强烈推荐)
开后胯,前胯是前锋,阻敌于外、于前。后胯是根,支撑前胯、提供撬的劲。
师父说“沉就是拉开”,在开后胯这里非常应景。
开前胯的动作主要是上下开。将前胯上下拉开。这样前胯和肩的竖线就建立了,就能把敌方堵在这堵墙之外。
要对付敌方还要用前胯的左右转动和后胯的上下左右动作形成杠杆力。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