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昆与陈中华老师合影
星移斗转,不知不觉中,练习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已经五个年头了。一路走来,正像陈老师讲的那样,就是在懂了、没懂,知道、不知道之间来回循环,好像看不到要停的样子。但有一点是清晰的——没有真正明白。
所以,不能停下脚步。
练拳,就像谈恋爱。刚开始就是看见了,觉得对方好看,对眼了,所以追求她。慢慢接触、了解,发现对方不光外表漂亮,而且有内涵。到后来,发现不光人漂亮,品性好,有内涵,还有高尚的情操和信仰,一下子感觉捡到个大宝贝,喜上眉梢,就像孙悟空刚学会七十二变,高兴的真蹦那个劲。
练拳又像看风景,一山一景,一步一景,精彩纷呈。美景如画,感受颇多。一练拳、大千世界,红尘纷扰,一时竟可全部抛诸脑后,不禁让人神清气爽。但是,不走长久的山路,看不到最好的风景。无险风光在险峰,正是此说。浅尝辄止,永远只能在山门外晃荡。最后,还想说的是,任你风光无限却也只关山水,万变当中那不变的东西要找到。
人们常说,看你跟一个事物是否有綠,就看你能否发现了这个事物最内部、最核心的东西。如果你能发现就证明你跟它有綠。什么叫有綠人,不深刻的、反复的付诸实践、行动、思考,如何成为太极的有綠人。
想做有綠人,就不能停下脚步,哪怕用一生的时间也要追寻到底。初心不改,方有始终。
练拳时间一长,就对它有了感情,所以一提起他,就想多说几句。
一、传承
什么是传承,这是一个深刻又简单的问题。简单说就是你百之百的从里到外模仿下来,不能改了样。说它深刻,是因为常人百分之百的做不到,都想加自己的理解,自己的以为,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思考,加上一点就不叫传承,因为你给改了。传承这事太难,因为你得先清楚传承的是个啥,再把它放到自己身上。实用拳法就是个不动,你得让不动传承到身上。练拳过程中,我发现人是两个部分的人组成的,一个是思想上的,一个是身体上的。一般来说是思想指挥身体,但是练拳却身体指挥思想,身上做不出实用拳法的动作,思想上如何也领悟不了,怎么也不明白。这也是总听不见陈老师的话,听多少年还是听不进的主要原因。
二、沉肩
沉肩是被动的,是其它地方做的动作,外表看起来是肩往下往后沉了。造成沉肩这个外表动作的主动动作就是开腋窝,这也是我这一年来上网课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肩不动,朝着特定方向开腋窝,肘在空间绝对不动,大臂不动只自转,后腰就直接跟手连上了。时间一长,还会发现两个腋窝是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做动作另一个像翘翘板一样,随着一起动。如果后胯会开,能做出后屁股往脚后跟直压的动作,就会发现在做所有动作时,是两个后腰不停的在揉命门。两个后腰一个跟前手连着,一个跟后脚连着。沉肩如此,填胯亦如此,其它都如此.
三、膻中
膻中是上身的核心,一般人做上肢动作,膻中是固定不住左右动的。腋窝开不好,是因为不知道膻中只能上下移动,不能左右移动的。更多的人是知道,但身体做不到。膻中会左右动,也说明在开腋窝时只注意其中一边,应该两边同时开。
四、要保证自己在正确的路上
这个地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方向错误,风雨兼程也只会让自己空手而回。之前自己练拳就最担心这个,好在有我们真不动网站上陈老师,还有各位教练们的教学视频和文章可作为参照,但其实更好的还是网课,上网课每周都能看见陈老师,看见陈老师就觉得心里踏实,再仔细听陈老师的各种讲解,对照视频教材,尽量保证自己在正确的路上,偏离了马上回来。当然,如果有练拳伙伴也可以常交流,多请教,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在正确的路上练拳。
五、力的源泉
实用拳法中力的源泉到底在哪里,太极拳源源不断的力来自什么地方,个人体悟,太极拳力的来源是一个单缸发动机,它是在五点外挣的前提下,在膝、肘、肩不动的前提下,由膻中向丹田的直压发动的,真的就像汽车的单缸发动机,这个发动机一动,膝窝、肘窝、胯窝向特定的方向领劲动,带动全身被动的动。所有动作,所有发力全是膻中到丹田的合。所以,太极拳练的不是开关节缝,是开关节缝之后,关节缝会领劲,最终让这个关节与相连的两侧骨头成为一个圆弧,练的全是窝里的劲.
一说起太极拳就有种神彩飞扬,欲罢不能的感觉,仿佛是人生状态立刻切换到兴奋的频道上了。我想,如果不是实用拳法本身有这么大的魅力,我们练拳人也不会有这么大的热情,世界上那么多人也不会对实用拳法情有独钟,魂牵梦绕了。
实用拳法是一个神奇的拳法,他的动作要求都是我们正常人做不了的,他要求动的地方是我们一生当中身体上那些特殊部位从来没有动过的地方,而且最核心的地方又是讲不出来,讲出来就都不是的东西,很多人看到的都是指月之手,手指地方都没人看,所以他有趣的很,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的时间探求到底。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学拳记之三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大青山学拳记之四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我的太极之路 (强烈推荐)
- 正行和前行 (强烈推荐)
但愿太极与你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