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使用5个维(层)。这5个维组成了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所有动作组合。这里的“维”不同于科学的词汇。更像科学词汇的”面“。这5个维是:
太极的维属于结构类,但也可以是时间/速度/节奏类。
注释:
- 点:指单纯的一点,不是一个可以转的球样点。例如,在纸上用笔点一个点,这个点,一点也不能动。
- 线:一条线。例如高铁在轨道上行驶。轨道就是一条线。高铁在上面不能下线。
- 面:一个平面。最简单的例子是地面。说你只能在地面上,那你就不能双脚同时离地。所以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有个规定,不允许双脚离地的蹦。
面在太极拳理通常有横竖:横的是地面或者和地面平行; 竖的像一堵墙,或者与之平行。竖面和太极拳的关系就像攀岩,一定要有最少一点合在墙上(竖面),否则就败了(掉下来了)。 - 体:是一个整体有横有竖的物体。这是普通意义的三维物体。
- 动:动是以上四条之外的东西,普通意义上我们说是动作,也可以说位置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等等。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使用5个维(层)。这5个维组成了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的所有动作组合。这里的“维”不同于科学的词汇。更像科学词汇的”面“。这5个维是:点\线\面\体\动。
太极的维属于结构类,但也可以是时间/速度/节奏类。练结构的调整(平行、分阴阳)、练时间的变化(时间差)、练速度的变化(有和无)、练节奏的变化(有和无)。
点:指单纯的一点,不是一个可以转的球样点。例如,在纸上用笔点一个点,这个点,一点也不能动。
线:一条线。例如高铁在轨道上行驶。轨道就是一条线。高铁在上面不能下线。
面:一个平面。最简单的例子是地面。说你只能在地面上,那你就不能双脚同时离地。所以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有个规定,不允许双脚离地的蹦。
面在太极拳理通常有横竖:横的是地面或者和地面平行; 竖的像一堵墙,或者与之平行。竖面和太极拳的关系就像攀岩,一定要有最少一点合在墙上(竖面),否则就败了(掉下来了)。
体:是一个整体有横有竖的物体。这是普通意义的三维物体。
动:动是以上四条之外的东西,普通意义上我们说是动作,也可以说位置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等等。
1.点:两个人推手接触点。例如,吊车用来起重的钩子。真不动。
2.线:吊车钩子与吊臂的钢丝绳。钩子只能在其两点为直线或延长线上运行。例如,肘往腰上收。
3.面:吊车轮胎及操作台所在的是横面。吊车的支撑及稳定吊车的大小臂连接的是竖面。例如,我的的胯。
4.体:吊车整体来说是个三维体,人也是个三维体。
5.动.操作台开始上下前后转动搬运货物为动。由丹田带动胯的肢体运动为动。
上节课老师讲了“采劲”。据此可以理解采住对方一点是不能动的,真的不动。采的时候按照劲路方向采,就是线,高铁一样固定的路线。面就是身体正面和采的方向合适。面就是身体中正横平竖直。体就是檀中穴管住横的,左、右和中立轴管住竖的。按照规矩运动,就是实用拳法要求的动。采劲本身就是一个动作。
实用拳法的意:1、真不动,要关注到身体某些部位的点是不动的。特别是肩肘手,胯膝踝,还有头。比如头不动保持虚领顶劲,肩不动开腋窝等。2、分阴阳,要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互争,产生直线,沿着轨道进退,骨缝开合,筋膜作用。3、1和2都做到了,身体就感觉有网裹住,形成面,各方向均衡的拉力,横面和竖面形成锅面,可化可发。4、由点线面组成的互相牵拉的有张力的立体组合,加上身体三个中轴,是太极体。5、太极体形成,学会用丹田为核心的运用。
可点、线、面来说明分阴阳,点如头顶、手指尖、拳,以之为不动点,可形成万向的面,活动范围最广;线如上身一侧,以其为立柱(不动线),可形成360度的可自转的面;面由三点组成,如两肩十会阴,以其为面形成一面墙,较难以被撼动。体则是三维结构体,如"面"十"点"加上"动",将丹田力触发到対方身体,构建结构力。
点:不动点,如百会。
线:一条线。如六封四闭前手和后手(后肘)在一条线上走,也体现在竖轴上。
面:比如两肩上两个点,两胯上两个点,就是个面,一旦不合竖面就是晃了。
体:三维物体,小臂,躯干等。
动:动是以上四条之外的东西,比如膝走上下。
点:5点外争。双手双脚头顶百会构成五点是一个目标点也是接触点
线:头顶百会的点垂直向下到会阴这是一条直线形成中轴(竖)中轴是不能晃的只能上下动形成竖的轨道。手到肘,到肩,到胯,到膝到脚形成一条直线,合肘出手,手上的中指点到肘尖形成一条直线,动时沿线运动不能出现,轨道就是由线形成。
面:我理解是一个立面一个平面。立面是两肩两胯是个立面,也是同侧肩胯形成竖线(轴)由点到线形成面。双脚在地面形成平面。就好比农村磨面的碾子,磨盘是个面碾子与磨盘的接触面,碾子是人的胯以上的上身为立面,磨盘是胯下的下身为平面。
体:就是中轴为一竖,加上前手和后脚的连线为横。相当于碾子有了竖轴和横杠(推碾子用的)加上磨盘和碾子整个结构就有了,这就是体
动:就是结构都有了,给他一个力则已中轴的点不动的转动,上身(碾子)动,下身(磨盘)不动。这动与不动产生了“碾”便出了“挤”劲,就是动的结果。
1.点:点是不动点
2.线:线就是轨道
3.面:面是整体的结构,如身体象一扇门,定住一个竖轴,旋转着出去
4.体:体是立体的、三维的,如一个球或一个运转的齿轮,突出一齿或少一齿,就会卡死或打滑,也就是不能过无不及。
5.动:也就是老师说过的上帝之手,外加一点点力就能把人打倒,这个力怎么来,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把它练到丹田里,由丹田催发出来。胡言乱语一番,请老师指正!
点:手抓住墙上一固定物,身体做前后、上下、左右移动,手就是一个点。
线:正圈出手与后脚蹬成一线,如有一条棍,棍不丢就如同有了轨道。
面:单鞭铲出之后,上半身一动不动向左移,上半身就是一个面。
体:金刚捣碓最后一动胯上填,肩下压,肘横向就是三维的物体。
动:走路和打套路。
1点,是力的目的,力达一成点,不能散。2线是力的运动轨迹,力走线不走园,3面是力到点后发散成面,使打击点形成对面的伤害,4,体是结构,正确的肩肘胯,形成结构力,是打击和抗打击的前提,5,动,是不动,结构不能改变,利用上帝之手,间接力,和杠杠力,通过丹田,达到打击目的
1.点的理解:固定支点确定瞄准对方攻击位置。如:正圈收肘、转腰、出手、手指瞄准定位不能
动。2.线:是身体部位运动轨迹。如:拧毛巾两肘要在一个轨道线上运行,不能跑出这个限制。3.面:太极通常有横竖中轴不能动。如:白鹤亮翅、十字手收脚和开步时形成立柱,固定中轴,脚与地面接触吸吮。4.体:是点、线、面、有横竖,有前后左右形成的整体。5.动:是靠肩肘胯身体各种作出的动作。肘:收前后,胯:转左右,膝:落上下,丹田:内转,形成一体完成。
郭会春4月2日
学习陈老师点、线、面、体、动的解释,我结合动作的理解如下:
1、点:是单纯的一点,比如金刚捣碓②动,前手中指端不动。
2、线:如正圈②动收肘不收手,手中指尖是在45度线上走。
3、如左转身捣碓2动,左手出手时横劲,想象手上面有一个平面,平行于地面,手不能向上冒出这个水平面,右手竖劲在中轴形成一堵墙,由中指尖领劲贴在墙上,正如老师讲的像攀岩。
4、、体:普通理解点、线、面构成体,多种图形组成,在太极拳里,如 基本功的六封四闭,定住中轴,百汇顶起,肘肩胯合为一体象铁板一块,所有动作都是转跨出来的,其他都不动。又比如金刚捣碓的⑥动上步,以左肩胯为轴,右肘和右跨定死是体。
5、动:是动作,太极里的动应该是合住丹田转胯带动身体其他部位做动作叫动。
这是我学习太极拳以来,对点、线、面、体、动的理解,不知对否?肯请陈老师指教!
学习陈老师点、线、面、体、动的解释,我结合动作的理解如下:
1、点:是单纯的一点,比如金刚捣碓②动,前手中指端不动。
2、线:如左转身捣碓2动,左手出手时横劲,想象手上面有一个平面,平行于地面,手不能向上冒出这个水平面,右手竖劲在中轴形成一堵墙,由中指尖领劲贴在墙上,正如老师讲的像攀岩。
3、体:普通理解点、线、面构成体,多种图形组成,在太极拳里,如 基本功的六封四闭,定住中轴,百汇顶起,肘肩胯合为一体象铁板一块,所有动作都是转跨出来的,其他都不动。又比如金刚捣碓的⑥动上步,以左肩胯为轴,右肘和右跨定死是体。
4、动:是动作,太极里的动应该是合住丹田转胯带动身体其他部位做动作叫动。
这是我学习太极拳以来,对点、线、面、体、动的理解,不知对否?肯请陈老师指教!
一个正圈包含了点,线,面,体,动
点:首先固定头,膝,脚
线:出右手时,左脚,膝,胯,右肩到右腋窝,右肘,右手一条直线
面:左胯下沉向右开步时,左边形成左立柱一个面,不能移动,只能出腿胯撑开
体:出手定式有横有竖形成一个整体
动:做动作时随着丹田带动身体各部位位置发生变化,,时间也在推移
1、点,是基础。用来在动中不动,在不动中动。
2、线,是过渡。以不动的点为引导,连接点和面。
3、面,是发展。就像一个圆中的扇形,也就是太极的一部分,在面中审视线在点的牵引是否正确。
4、体,是结果。运动的每一度有误差则体不正,因此可以反朔点、线、面的轨迹,以求整劲的最大化。
5、动、是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练习中必须用动来检验,就像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也必须在动中持续调整误差,已达到符合自身的整劲。
因为接触实用拳法时间不长,但是经常陪孩子练习网球,所以很冒昧地结合网球练习,谈我对陈老师提的五维的学习体会。
第一,网球击球点是一个点,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太极拳发力要打击的那个点?第二,手和拍子走了一条弧线,为的是在击球点形成90度垂直角度,以取得最大的打击力,这是线。第三,为了支持这条线的力量,整个身体形成的竖直平面围绕左腿形成的支撑轴转动(这个非常像我们现在练习的左转身捣碓,这几天我一边练习左转身捣碓,一边陪孩子练球,明显感觉打球不用力了,只要以左腿为轴,转动右胯,带上右手就行),这是面。第四,为了支撑这个面,身体必须有上下的力,也就是中轴稳定,这个上下的轴和转动的身体竖面形成整体。
在实用拳法拳法动作里:
1、点是指不动,真不动,同时速度和时间上来说为此时为零,节奏等也是无,暂可以说是无极状态。
2、线是指动作里相对不动,像老师讲的火车在轨道上行驶,轨道是条线,时间和速度上来说可以说是同时同速的,节奏上是同等一致。
3、面动作里指的是范围界限,动作必须在横竖特定的范围里,需要合于面上或碰到,但确不能出界,时间速度上来说,要在特定时间点特定的速度上,和节奏上。
4、体是空间范围内做动作,在时间,速度和节奏上的配合
5,动,是距离,速度,时间,节奏等可以代表一个单位。
点:1、可见的头、手、脚、胯等是明点。2、推手时接触点。3、作用在对手身上或空间里的点。4、点是不动的。
线:两不动点之间连线形成线
面:点线结合形成面,身体在面的后面
体:面与面形成体。
动:转。
对于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5个维层的浅理解:
1、点:真不动。a正手圈里中指指向一点(初始点),绕固定轨道运行后回到初点。b基本功中定住两头走中间(收肘不收手)初始点没有变化。c推手中与对方的合力。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点线之间相互转换。
2、线:肩肘胯(肩肘之间、肘腕之间),脚膝胯(脚膝之间、膝胯之间)可以理解为线,有固定的运行轨道。
3、面:固定两脚即为平行四边形或梯形。从而形成面。面的形成即可使身体与地面充分接触吸吮,又可使身体上肢得到更稳定的支撑。
4、体:身体即空间。有横有竖,形成整体。
5、动:即旋转(螺旋缠丝)
小结:点、线、面、体、动,5个维层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相互转换、相互统一。
1.点:任意开口三角的三个顶点就是点,可以固定两头走中间,可以固定中间走两头。和对手接手的位置就是点,合上了就不能动。
2.线:几个身体部位统一的运动方向,比如肩肘手在一条线上运动。身体里的轴应该理解为轴或者棍,不应该按线来理解,线应该特指运动轨迹。
3.面:就是一横一竖一上下,如手肘轴在水平面运动,肩胯轴在斜平面上运动,中轴在垂直平面运动。
4.体:就是把固定点,滑动轨,以及三个不同运动方向的面形成整体结构。
5.动:就是正确的运用体,在时空运动中始终维持正确的结构。时间上,一动无有不动立刻传导。空间上,有点固定就有另外的点动,一动就按轨道运动和各自的面动,
总结,能把以上内容在自己的拳里体现出来,拳就有了规矩,有了规矩才会有功夫。
1.点,就是真不动。
2.线,就是轨道,也是真不动,从线的一头看过去,是不动的,不能偏离轨道,偏离了,就动了,就是老师说的要在管子里面运动。
3.面,有几个点要固定在一个平面,这是更大的不动,三个点不动,就是面,这就更难练了。能练出自己身上的墙来,就有功夫了。
4.体,有几个面组成,得下大功夫而不能成。
5.动,老师说过,要有第三方,画龙点睛,我理解有看不见的劲路,当然老师是能看出来的。昨天我浇花,看见水流,好像有点触动,水,本身是不会动的,可是一旦给他一个动势,力量会很大,并且无孔不入,无微不至。在推手中,有了这种功能,总会找到对手的缝隙,最后,把他冲倒,或者让他失去平衡。
1,点:拧毛巾时,手不动,手就是一点。六封四闭前手和后手不动,定住两头(两点)定中间(胯)。提水时前脚和头不动,也是两点不动动中间。
2,线:正圈收肘时,手肘在一条线上(一个筒子里)运行。拧毛巾时两手一前一后也在一个筒子里。往往要练出虚线,如六封四闭定势,前手和后脚,胯和脚,前手和胯都有一条虚线连接。
3,面:3个点形成一个面,如肩手肘,肩肘胯,胯膝足,手肩胯等等都会构成面。丹田的横截面是个横面,后背有一面墙是竖面,身体的外侧都有一面墙,都是约朿动作不能出格。
4:体:象板凳上一样的结构。大人抱小孩,小孩自由松沉下去,大人小孩构成三维。六封四闭动作,前手和后手被动地一前一后在筒子里运动,前胯填起来时力的方向垂直在前手和后手这条线上,前肩和胯还有一条竖线,这三种力三个方向构成三维。
5,动:用掩手肱捶举例,有点(拳头不动),有线(手肘在筒子里),有面(这时也可以把对方看成一个面),有体有动(最后发力)。理解有限。
“五个维(层)”中的点、线、面:我的理解应该是我们肢体训练的参照物。固定一点,在一条线上运动;固定身体一面,可以活动肢体。体和动:是立体构成的参照物,是空间结构的参照,是身体运行轨迹的参照。
目前的理解是:
1点是定位,是空间中的一个支点,根据需要确定位置;
2线是连接,有内部连接与外部连接
3面是正面斜面,因支撑轴而分,轴正即正面,轴偏成斜面;
4体是球体,面对内对外的灵活变化就形成球体,才能具备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效果;
5动是在时间空间变化中仍能保持球体。
两点形成线,三点形成面,四个点(非在前三点形成的面上)形成体。"点”不容易固定,它有无数个方向运动;“线”已经有了限制,它可以定住一点动另一点,也可以围绕两点形成的轴转,"面"限制就更多了,“体”在我们三维层面上讲就完全固定住了。在对抗中,"点"可以设在自己身上,也可以设在对方身上。
点、线、面、体、动5个维,从简到繁,有条不紊
印象中陈老师似乎说过拳是用来划分空间的。这些点线面体可以体现在身上,但其实也是空间中的关系。
1、点:是不能动的,是用来合住对方的,我们可以加点,但它在空间中是不能移动的,是合在对方身上的。
2、线:线是我们身体部位运动的轨迹也是轨道,不能跑出这个限制。印象中陈老师称之为“不动”,如肩肘手关系下手在轨道下向前运动的轨迹,是线的一种。
3、面:在线这一轨道下一横一竖的交错就形成了面,印象中陈老师说过太极的运动是一竖一横,体现出来了“转”。如肩肘胯锻炼下肩胯向前运动,而手是在垂直于这个方向的另一条线上运动的(横的面)。或如身体下落而手向外申(竖的面)。身上的点脱离了这个面也就是脱离了构成这个面的线,即离开了轨道。就是败了。
4、体:体是空间,也是横的面与竖的面一同存在构成的,是身体综合运动的结果,各个方向也就转起来了。
5、动:动是位置的变化,脱离于以上四者,也是将以上各个维串联起来的东西,点成线,线成面,面成体,要靠动作完成。
1.对于“点”的理解,记得第一次去线下学拳时,第一堂课学正圈,就要求正圈第二动手指不能动,要定位,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点”,之后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陈老师提出了:定住两头动中间,定住中间动两头,还要一点(一块石头),还有套路中很多动作要找“支点”……都是点。
2.线:最明显的就是四肢,躯干,伸直了都是一条线,但练拳时这些线要有方向,要有各自的轨道。还是以第一次去学拳为例,学正圈的第一个动作,收肘,就要在线上,不是胳膊要用多大力,是动作要在轨道上,要瞄准,贴合这条“线”,才有用。学习过程中又知道了肩手的连线,胯足的连线,例如在做初收的蹬脚,和蹬一根动作时,是膝盖往胯足连线去靠,做到三点一线。还有身体各处的轴线,说的最多的就是中轴,要定、直、实。学习野马分鬃时在两次动作中间转换的时候,右手定位,我找了一根棍横着,右小臂贴住不动转换到下一个野马分鬃,我感受到了一根横轴。还有若干条线、轴,还需要多练习,反复感受,体悟。
3.面:在学习过程中,教练讲过躯干三根立轴,中轴、两边的肩胯轴,这就是一个面,我在练习过程中这个“面”很容易就变形了,例如我初学提水时,肩胯不开,做起来就浑身扭曲,躯干这个面不存在了,像是折皱的纸,谈不上平面,教练说要像“石碑”一样,前提是这三根立轴要定住,也就是先要做好面的上一级——线,管好线了,再谈对面的控制,同理,在找线的同时要管好点,点不固定,这条线就没有方向,就会乱晃。
对于后面的“体”、“动”,我认为我目前的水平做不到,目前我的中轴依然没有管好,时常松懈,乱晃,那就管不好面,就刚才总结的结论往下推,面做不到就谈不上体,没有体就没法动,就是晃,陈老师讲的“真不动”,要想真动,先要做到真不动。
1、点,只有一个点,不能打击或控制对方;有了两个点,有了打击或控制对方的基础;2、线,两点之间也是线,但陈老师突出应该是轨道,每个动作都应该在无形的轨道(线)上运动,不然就没有了威力;3、在线的基础上,加上第三个点形成面,为进一步打击和控制对方奠定基础;4、体,是在上述面的基础上,通过转形成的体;5、动,在无形轨道上的动或身体的位移。请陈老师批评指正。
【体】简单的说是三维。
二维的面转出来的三维和不转的三维都属于体,重点是要有三维形体,这样理解对吗?
陈老师把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精华提炼出来了,如果所有动作都能够做到五维,身体就能够转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