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之悟??xml:namespace> 再行文之前,首先,我们应当由衷的敬谢太极大师陈老师,正是因为他卓绝的研究与悉心传教,才是我们这些晚辈后生们结缘那博大精深的太极拳,在此,我们应该真诚的向陈老师道一声:“您辛苦了,谢谢您陈老师!” 一谈起学习太极拳,说实在的,我们确实应当感念那些太极大师们,正式因为他们用自己毕生的心血与苦心钻研,不断地总结与挖掘太极之道,才使太极拳越来越完备,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奥妙,我们学习太极拳,首先就应该不断地感悟与领会太极大师们的太极精神与太极情结,应该用一颗求学的虔诚之心,用一颗对太极的敬重之心,用一颗神圣的“敬道”之心,去虔诚地膜拜我们的太极前辈们,心诚则灵,他们的太极精魂会带给我们一股强大的力量与能量,引领着我们这些太极学人们不断的进步与超越····· 其实,我总觉得我与太极拳有一种无法言说、与生俱来的太极情感,仿佛练好太极拳已经成为我一生为之奋斗的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正如我名字“温道武”向我潜示的那样:“温道武”,谐音“文道武”,这个名字注定了我要在武功上有所建树,这一文一武,一张一弛,一阴一阳,正暗合着神奇的太极之道,从这个方面上也昭示着上天铁了心要让我用一生去问道太极拳,“十年苦练无人晓,一朝成名天下知”。 我们都知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再由八卦续衍万千事像,这就是“道”,天地万物皆是由道产生的,人这一辈子,其实不是为求名利而在这世上走一遭的,而是为了了悟人世间中种种道理,为体道、悟道、证道而来的。不然的话,人的一生将是一无所成,空无意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曾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早上能解悟人生之道,傍晚之时即便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是值得的,愿意的。这是一种神圣而伟大的“殉道精神”。 如果站到这个高度上去认识、看待我们的实用太极拳,那么,太极拳便是人类依照天地之大道而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感悟总结出来的一套拳法。太极拳是对宇宙之道的演绎与阐释,是借助我们身体运动去解读天地大道的过程,这叫以武阐道,以武演道。正因如此,太极拳大师们才深深地被太极拳的无穷魅力所吸引,而忘却一生的荣华富贵,淡去所有的功名利禄,却甘愿为追求太极拳的至高境界而不辞辛劳,孜孜不倦地精研太极拳理;甘愿为弘传太极拳而操劳着,奉献着······这些让人肃然起敬的太极前辈们忍受住了“高处不胜寒”之寒冷,克制住了“独孤求败”之孤寂,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以一颗清苦之心、谦逊之心、好学之心的崇高精神,一步一步地抵达“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职高武功境界。 对于陈氏实用太极拳来说,我特别欣赏陈老师经常提到的“对准原则”,当两个人交手时,只有双方的劲路对准了,太极拳的威力才能爆发出来;太极拳中的“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才可以产生出来;太极中的以柔克刚、以虚击实的神奇与奥妙才得以显现出来······发劲的一方只有对准了对方的最要害处、最核心处(受力点),这时只要一发劲,对手就受不了。这便是“对准”的拳法原则,当然了,“对准”的道理在宇宙万千事象中是普遍存在的,永恒存在的。比如,两个人的谈情说爱时,只有男女双方都看“对眼”了,“对口味”了,此时就可以说这两个人“对准”了,处在了同一频道上了,这时候才会一见钟情,心有灵犀,最后结缘成一段甜蜜美好的情爱;比如神舟飞船在太空中要完成对接动作过程中,即便差上一毫米也无法成功地完成其对接任务,只有使它们百分百“对准”了,才能成功实现对接动作,比如,国家领导人在惩治中国政事问题时,只有使所实施的政策政令“对准”了中国政事问题的最核心处,才能真正解决社会问题,正如良医为病人治病一样,一般要使疗法“对准”病人的病症,对症下药,才能妙手回春,疗愈病者的疾患······一定要“对准”,宇宙中任何两种事物之间的交流、连接,一定要建立在“对准”的基础之上,也就是使两者处在同一个频道之上,去对话,去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宇宙中两个事物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进而实现它们的运动发展与变化。反过来讲,如果两者在连接交流之时,没有“对准”,那么,必然会出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的不良后果。正如,99度的热水,仅差一度也无法沸腾,正如高考时只差一分也没能到达一本线一样,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呀,一定要实现两者之间百分之百的无缝隙对接,才能符合太极之道,才能取得成功。??xml:namespace> 其实,太极拳中的“对准原则”的有效实现必须建立在有效连接的基础之上,正如催眠术那样,催眠师努力地与被催眠者建立一个高效、稳固的思维连接,让被催眠者完全相信催眠师的话语,一步步跟着催眠师的指令去做,那么,最后就一定能完成催眠。但前提是一定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思想连接。这个道理就非常像两个人进行交手时,两人身体的相应部位一定要连接好,双方的劲路也要连接好,才可以谈论下一步的“对准”问题。如果两个人连身体的相应部位都没有连接上,怎么可能完成“对准”动作,进而发劲击倒对方呢?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里面就体现出太极拳中的另一个道理:就是顺序问题,比如说同样一个人,如果我们这么说,这个女孩平时在夜总会当小姐,但是她一有空就去大学里听课学习,这样的话,人们会特别的敬重这个女孩。但是如果反过来说,说这个女孩平时是大学里的一个大学生,但凡有空就去夜总会挣钱,这样的话,大家就受不了了,觉得这个女孩的做法很可耻。同一个说话的内容,就是因为顺序的不同,反而造成两种相差甚远的反应。这正如太极拳一样,练拳时,尤其是初学拳法时,一定要谨记练拳时的顺序。正如《大学》中所说的那样:“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只有通达事情中的先后顺序,我们才能做好此事,这样就可以说是接近于“道”了。学习太极拳时,一定要严守师傅所传授拳法招式的顺序,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学习、练习,才能取得快速的进步与成长。 另外,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要有一个时空的观念。比如,我们在做划圈动作时,首先我们就要调整好四肢、五体的空间位置,哪个部位该放在哪个空间位置上,就应放置到相应的空间位置上,这叫太极中的“空间观念”,然后在进行划拳运动时,一定要注意“手”、“肘”、“肩”、“腰”、“膝”“足”等各部位运动的顺序,这是太极中的先后观念,而“先后”说的是时间问题,所以这也称作是太极中的“时间观念”。一定要牢记这个太极中的“时空观念”,我们都知道人们在下围棋时,经常讲到一个原则:“先为不可攻,以待敌之可攻。”反映在太极拳中便是:在与对方交手时,只有持守住太极中的“空间观念”,处理好各个部位的空间位置关系,才能掤得住对手的劲,这叫做“守”,然后,当我们进攻对手时,就要求我们持守太极中的“时间观念”,处理好身体运动时的各个部位的运动顺序问题,最好发劲击退对手。 当然了,其实学习太极拳,从本质上讲,就是学会如何更好的使用我们身体中的各个部位,来帮助我们在与对手拼斗时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练习太极拳,就是练出一个如何正确使用我们身体这个工具的有效方法。如果我们不去修练太极拳,那么,纵使你有很大的力量,很大的勇气,很刚硬的身板,但因为你不会驾驭这些身体里的资源,故无法抵挡住对手的进攻,反而在搏斗中苍然败北,称为对手的手下败将。正如一个人经营一个公司一样,智慧的人知道如何运用公司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懂得整合公司中的资源,将所有的资源都为我所用,从而创造出不小的公司业绩,而对于那种愚笨的人,纵然他有大量优秀的员工、丰富的资财,但是因为他不懂得如何整合这些资源,不通经营之道,最终只能落得个闭门破产的悲惨境地。 太极拳,不单单是一种拳术,它更像是一种修炼武功的方法,是一种理念或思想,更是一种功力,而不单单是一些招数。因为任何招数都是很容易就能学会的,然而功力却需要历经冰冻三尺、绳锯木断、滴水穿石的累积与沉淀。历经千锤百炼的锻造,才能锻造出钢中之钢,才能淬炼出无敌与天下的功夫。在两人交战之时,招数第一次应用时,固然可以起到击倒对方的作用,但是如果你第二次再用同样的招数时,别人就适应了这一招数,所以别人就不会再吃你的亏了,你也就无法再击退他了。相反,如果你练就了一身的功力,那么,你就永远能把对手击倒。因为对手再也无法克制住你了。除非对手也苦练上几年,练成与你同等的功力,达到或超过你的功力,才可以,否则,根本不行的。功力是道,招数只是术,明了武功之大道,也便懂得了武功之小术,有了道,术自然就不请自来了,但是仅仅掌握了术,却无法解悟大道。小术易学,大道难求。招数易克,功力难攻。 当然了,太极最终要分阴阳,而且分的越细越好,新车为何劲力十足,速度飞快,就是因为新车上零件之间连接得很好,螺丝拧得很牢。当汽车运转时,因为有动,又有不动,也就是新车分出了阴阳,分的很细,分的很彻底。相比于那些开旧了的旧车来说,旧车因为经常磨损,而导致螺丝有所松动,零件之间的连接出现了缝隙,故而,它的阴阳分的就不是很好,分的不那么细,也不那么彻底。过年放鞭炮时,鞭炮的爆炸也是分出阴阳的缘故。然而,如果在脚上穿上溜冰鞋再去拉拽一个重物之时,结果怎么拉也无法达到目的,这是因为没有分出阴阳的结果,因为没有持守“有动有不动”的缘故。 太极追求的是阴阳平衡,不偏不倚,太极要求立身中正,这也从某种层面上体现着儒家的大正至中的“中正”之道、“中庸”之道。《论语》中说:“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正是印证此中道理。太极讲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盈极必亏,圆极必缺······练习太极拳永无止境,太极没有最高境界之一说,而只有更高境界之说。所以,即便我们的太极功夫再厉害,再高深,我们也不应该称雄天下,争尊四宇。因为太极理念里没有“第一”之说,而只有阴阳衡平,只有阴阳之间永恒的运动变化与发展,生生不息、亘古不变。太极中没有武林至尊或武林霸主,只有学无止境,练无止境·····在问道太极、不断追寻太极更高境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有一颗赤子之心,一颗谦逊之心,一颗好学之心,敢于不耻下问,因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要善于向其他人学习,向天地学习,向虫鱼鸟兽学习,师法万物,方可登达太极的更高境界。 其实,太极中也体现者身与心的合一,这一点是了不得的。因为长久习练太极拳,能让人始终保持有一种平和、宁静、恬淡的心态或心境。我们知道智圣诸葛亮兵法中有句话说的好:“兵战为下,心战为上”。即在两人对垒交战之时,比拼的不仅仅是身体上手脚筋骨的功夫(这里我称之为“身力”),还比拼着的双方的心态(这里我称之为“心力”)。身力强的人并不一定能取胜,因为如果此人的心态无法在激战中保持宁静与平和,那么他也将无法取胜,而对一个身力虽有不济,但其心力很强的人来说,最后,他反而取得了胜利。太极拳既练身力,又练心力,练就那种不论遇到何种险境,都能保持一种静如止水,稳若泰山、思虑调达的心境或心态,这是一股强大的心力或心功。 太极也教会我们在平时与人打交道之时,要知道“避实击虚”之道、懂得“以退为进”之道、明晓“以柔克刚”之道、通达“后发制人”之道等。 太极也启示我们,在平时练拳时,一招一式都要严守规矩,恪守理之精,法之密,以一种十分严谨的心态去问道求知。当然,平时的练拳是在没有对手的环境下练习的,两人之间试手,一般要保持对手的进攻或发力,是固定方向上的,是相对死的劲,是静态的劲,这是练拳的过程。而当到了实战的时候,对手成了活的,成了变动的,所以就不能再用固定的死的套路或招式去应对,一定要活用平时学到的东西。在动态的交手过程中,对手是一直变动的,要想与对手建立良好的连接,与对手合住劲,就必须不停的调整自己的身体,变动自己的招式,变换自己的劲路。正如《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在修炼“独孤九剑”的时候,最后的招式是“活剑式”,也就是说不管修习何种武功,练到最后,都要忘却一切僵硬、死板、固定的套路或程式,达到“活”的境界。 在练习太极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专心于自己的动作,即使是在与对手试手或交手时,也不要过多地关注对手怎么怎么样。因为有些人在与人试手时,经常诧异:对方怎么没有被我推到呀?我怎么推不动对方那?是不是我做的这个动作不对呀?等等疑问。其实,这些问题是不应该去疑问的,我们只管做对、做好自己的动作即可,其他的东西都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人们经常说陈老师劲大,根本推不动他,其实,并不是陈老师劲大,而是他把动作做对了、做好了的原因。正像有个人考试中考了第一,同学都说他真厉害、真了不起,其实,并不是他有多么多么厉害,这只是给外人的一种感觉或印象而已。好成绩的取得只是因为他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发挥了自己该有的能力,挖掘出了自己该本具的潜力而已。 练习太极,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身体练成一个可以自我调整的传导劲力的通道,这条传到通道能在大地与对手之间搭建一条有效的连接通道,这样,就能借助大地的力量去对抗对手,这叫借力打力,借势打势。当我们与对手交战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借助大地之力,牵制住对方,去对衡抵消对手的力量,注意一定要把对手的劲合住了,此时的劲就是太极中的“掤”劲。此时,如果再向对方额外的施加一个小力,那么,对方必然吃紧,支撑不住。太极中的“借力打力”、“借势打势”的道理,启示我们在平时做事、与人交际的过程中,一定要懂得假借别人的力量,来做自己的事情,善于借助外势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样将节省掉大量的成本,从而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陈氏实用太极拳虽然绝少谈论到有关“气”的的概念,而更多地使用物理中的力学原理去讲解,并不是说它没有练气的成分在里面,它也是有“气”的相关理念融合在里面,只是因为这种解读和传授太极的方法更容易被听懂,容易被理解和学习。从物理中力学的原理出发去解读太极拳,只是我们学习太极拳的一种简之易之的方法,一种途径而已。当然还可以从站桩、运气学、经络学的角度去诠释它。虽然两者所走的路径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正如:美术与音乐一样,虽然各自沿走的路线不同,但是最终都是要到达真善美的同一境界。 太极中要先练松,后炼紧,只有懂得了各个身体部位上的松,也才能做到整个身体的紧。太极中要先分练,一个部位一个部位的练习,然后再总练整个身体,即先练零,再练整,先把身体中的各个零部件练好,练得十分听话,练到松活,才能最后达到使整个身体这个大机械紧的目的。 太极练的是一种整力,而不是一种分力;是一种系统力,而不是元素力,因为元素力再大也是小力,而系统力再小也是大力。 练习太极拳,就是训练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团结、听话的能力,好比说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军营,而身体中的各个部位就是军营中的士兵,一开始这些兵都是新兵,都不听话,不听从号令,所以就没有战斗力,没有杀伤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好好地训练他们,让他们学会听从军令的指挥,团结一致,这样才能在作战中具备强大的合力、整力,成为“战必胜、攻必克”的钢铁军队。练习太极的过程就是训练身体中一个个士兵的过程。 我们知道习练实用太极拳时,先得练习基本功,抻拉关节与筋骨,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疼痛难忍的过程,但必须忍受住,要想追求到太极之道,练出太极的劲力,就必须历劲抻拉时的疼痛难耐,正如当年唐僧去西天拜佛取经那样,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方可修成无上之正果。疼痛是人的情感,是由于人的欲望所致,而人的欲望又往往与道的方向相反,“为欲日增,为道日损”,练习太极拳就是追求道的过程。《老子》中曾经提到:“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越是人们所厌烦的地方,就越是道所居存的地方。所以练习太极是疼痛的,是人人都不想要的,是人人都有所厌恶的。但必须这样去忍着疼痛去一点一点的练,最后才能练出深厚太极功夫。习练太极拳一定要返璞归真,追求客观的道,而不是主观上的官能的快乐享受。比如,练功时的疼痛、劳累、酸胀等都是人们主观上不想要的东西,都喜欢快乐享受,但是若想修习了悟体征精深的太极之道,就必须克服主观上的舒服和享受,必须去做不想做的事情:吃苦,忍疼,受累······当然了,一朝我们修成正果,便是苦尽甘来,享受那经络的通畅无阻,气血的盈满流达,阴阳的和合,与天地同泰的至乐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