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记陈中华老师的首期国内实用拳法培训班

272973_10150255515993630_630813629_7300581_1718248_o

陈中华老师的首期国内实用拳法培训班圆结束了,在他和总教练洪森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学员们各有所得欣喜而去。我有幸从学了三天,自觉大开界,受益匪浅。

高超实在的太极功夫

国内的太极拳大师多如繁星,都号称“威镇寰宇、古今无匹”, 各种交流会、研讨会、大赛甚嚣尘上,但真正出来给学员现身说法的却少之又少。往往出来露个脸还遮遮掩掩,就怕“绝学”给人看去了。洪老师有言:“手把手地教还学不会呢,还要留一手?”,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反观某些大师的做派,谈论拳理褒贬人物,口若河滔滔不绝,与人交手就避之不及,恐怕是害怕一试手就漏馅了吧。我之所见,陈老师是来者不拒,不管对方是练什么功夫的,想试就试,而且把用法详细解说;有时自己当不会化解的一方,让对方用正确的方法拿住或发出自己,以使学员对正确做法有亲身验;或者让多名学员各倾全力“制住”自己,而稍一即解脱反制,妙不可言,使学员佩服地五投地。这是平易近人的大师风范,也是对自己精纯功夫的自信。

dscn6411在学员中,不乏学有所成的别派高手特来较技,而简单试手之后,无不服膺赞叹。实事求是地说,陈老师的水平太高了,一搭手胜负立判,“一个回合”都算不上,接下来就是讲述用法了。人高马大虎背熊腰的外国学员,个头几乎是陈老师的两倍,给陈老师想往哪儿发就往哪儿发,有时是腾空而起,毫无还手之力,观者无不咋舌惊叹(有很多学员实拍的影像资料)。

跟老师推手,感觉就是丝毫用不上力。自己进攻时着力一触即走,在力量落空的同时,老师的力从别的方向就转过来了,让人应接不暇,实有“进之愈长、退之愈促”之感;而老师进攻的时候,自己对的就像是铜墙铁壁,无孔可入、无机可乘、无计可施,而那铜墙铁壁又毫无余地地压将过来,于是步法也乱了,招法更无从谈起,连喘息回旋的余地都没有。后来想想都是两手两脚,老师的格又不算强壮,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老师总是笑笑说“你练的少了”。

灵活施教的教学模式

陈老师早年在加拿大曾任过多年的大学语言学教授,丰富的教学经验使他在教学方法上严谨不失幽默,具而不拘泥,往往使学者不知觉中会颇多,别具一格。

有时陈老师脚著拖鞋,一手执一瓶可乐甚至茶杯,另一手与人自在推手,谈笑间对手被发出无数次,老师的脚步位置却没有丝毫变化,手中的茶水也没有一倾洒。开始学员们都赞叹老师功夫神奇,后来一想,老师这不正是在实地讲解“不要动”的拳理吗?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大受启发、印象深刻。所以跟陈老师学拳,要多脑筋,不经意间往往会有新发现。

dscn6490陈老师在给学员们讲解基本功“画圈”时,看学员们总是做不到“出手不出肘”,就随手把自己的眼镜举起来让学员们象日常生活中一样伸手去拿,说来也怪,这样都能做到“不出肘”了,然后再让学员把这个感觉做到画圈上,体会“拳术来源于生活”的真义。

陈老师平时和蔼友善,幽默风趣,但是不是缺少“师道尊严”呢?我有幸见过他两次“稍有不悦”的情形。一次是在他给我说拳的时候,我自以为是忙不迭地阐述自己的认识,还跟着比划(当然是错误的),老师看我一,严肃地说“听老师讲的时候,不要插话;看老师示范的时候,不要模仿”;还有一次老师讲解基本功提水”时,要求提胯,我那时不知深浅,只觉得作那么做不太雅观,就做不来,老师说“你怎么不按要求去做呢?我说的话你怎么就是不听呢?!”当时自然不胜惶恐,现在想来,爱之深方责之切,老师的栽培之谊真是重于泰山啊。

陈老师曾讲过一则轶事,洪均生先生晚年有次勾手的腕不直,陈师当即按洪师讲的原则指出,洪师笑言“我年纪这么大了,就不能有小的不对吗”,马上改正,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陈中华老师就经常接受学生们的批评。大师们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后学晚辈永远学习。

质朴谦冲的为人风格

古来就有“穷习文,富练武”之说,要学武功,一要有时间二要有钱财,否则要学真功夫门都没有。陈老师不是这样,他告诫我说,“要自己找时间,不要让时间去找你”。普通人有谁能不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如果让生活琐事绊住乱了手脚,老来将一事无成!所以别白日做梦顿悟神功,要自己去挤时间练拳,老老实实地照正确方法习练,练一遍有一遍之进益,积少成多,“功夫”下得够了,自然会有所成就。

dscn6996来自香港的国际法大律师林克彤先生在山上学拳时,赞叹陈老师有“广阔平等”的心量,诚哉斯言。在学员中,有大学教授、政府官员、豪商巨贾,而我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学识浅薄无职无权又不名一文,陈老师一没有因为这些对我稍加冷淡,而是与别的学员一样来认真指点,有些地方怕我不能理解往往还教的尤为仔细。感动之余,心想只有仔细参研拳法,方不负师恩。

大青山上的客人很多,有的已经是别派的前辈。比手后虽有胜负之分,但陈老师从没有以技骄人对别的派别加以评判,而是只从技术层上分析利弊得失,使来者无不口服心服,对“实用拳法”有了一个真实客观的认识。

从学的三天短暂而充实,从早上五点开始练拳到晚上9结束,除了就餐和午休的时间,陈老师和洪森老师一直和我们在一起,言传身教至今历历在目。回来后忙里偷闲将部分见闻及心得笔述于此,虽以蠡测海不足以表现陈师风范之万一,唯愿与同好共勉。

2011年8月23日凌晨1时于黄岛

 

何家伟 August 26, 2011 at 14:38 [edit]
李信明, 谢谢提醒。
“要自己找時間,不要讓時間去找你”。普通人有誰能不為了生活奔波勞碌?如果讓生活瑣事絆住亂了手腳,老來將一事無成!所以別白日做夢頓悟神功,要自己去擠時間練拳,老老實實地照正確方法習練,練一遍有一遍之進益,積少成多,“功夫”下得夠了,自然會有所成就。

REPLY

杰•史密斯(加拿大) September 6, 2011 at 18:26 [edit]
完全赞同。感谢分享。

REPLY

尼古拉 比尔曼(德国) September 6, 2011 at 23:04 [edit]
好文章!

REPLY

马西墨 赛拉悉尼(意大利) September 8, 2011 at 3:30 [edit]
李信明,顶你的文章!今年夏天我有幸在大青山住了几日,颇有同感。我建议所有的对太极拳感兴趣的人“山上亲历一下”否则,你会觉得我们这些“过来的人”对陈中华老师的能力是在“添油加醋”、“夸大其词”。要三上大青山见为实,要亲历一下陈老师。我今年53岁,也不容易。我的儿子13岁,有8年武术功夫。今夏也随我去了大青山。他是我的自豪。他在短短的几天里学会了一路。他对我说,“爸爸,我再来中国的时候,我一定在上大青山,我要学陈老师的真功夫。“
李信明,我有个不请之情,我在给意大利的育杂志写一篇有关我的大青山和实用拳法经历的文章,我能应用你的文章的内容么?
先谢了。拥抱我的太极同门们!
马西墨

更多帖子

统计: 818 总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