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7世界混元大会上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太极拳的修炼者,也适用于所有练拳的人,不仅过去是这样,今天也不例外。
今天练太极拳的人,不外乎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为了身体健康,另一个就是为了得这个功。然而,对祈求得到功的人来说,窥视到功的真正含义都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就是这个功,使多少修炼的人迷茫、使多少人误入歧途、使多少人白白浪费终生的精力、又有多少人敢说他得到这个功呢?
如此不可企及,然而这个功是真的(见过冯志强宗师神功的人就会明白),所以不能放弃对它地追求。但是这个神秘的功除非习者做出最大地牺牲而不能得手。
作者就学于陈公发科两位亲传弟子(洪均生、冯志强)门下数载,现将对功的一些心得与同学研讨如下。本文见解只是个人学习心得,不代表师门理论及见解。
功是什么?
功是一种通过修炼而得到的极大的几乎超凡的能量。从太极拳上讲,也就是推手中的能力、功力和杀伤力。有功的人,就能轻而易举地制服对手。这种功在太极拳上主要有三种主要表现方式。
太极功的第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发”
太极拳发人的时候,能将对方随意地发起来,两脚离地,腾空放出去很远,而被发放者不受丝毫伤害。传 统意义上讲,太极拳的推手只用这种力,只不过是方向和角度因人而异而已。在我的学习生涯中,见到洪均生老师主要使用这种手法,每每跟来者交手,都是轻描淡 写地将对方“发”出去。
太极功的第二种表现方式就是“化”
能将对方传来的所有功力都化为乌有,本身就是一种极高极难的功。高层次的太极拳大家都有这种“功”。据说陈公发科的弟子 田秀臣就怀有这种功夫。当年在北京拳界有“田秀臣的化,冯志强的打”的美誉。
太极功的第三种表现方式就是“打”
打用的是力发一点,无坚不催的功。这种功是用在散手,也就是太极高级阶段的斩断手上的。我的老师中冯志强就因常用此功法而著称。
以上的三种个人功夫的表现方式,发、化、打都是基于太极拳的功的。所以从某种方式上看,这些不同的表现方式和个人的性格有关,和功力反而无多少关系。
下面需要考虑的是,我们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修炼“功”呢?在哪些领域里用功,才能像那些名家那样得功呢?
功在哪里?
“功在哪里?”这句话听上去可笑,其实不然。我们要首先知道功在身体中的部位,才能设立有效地训练方法。更确切地说,如果我们能确定练功对身体部位的要 求,那么我们就练之有法了。
我们知道,力是在肌肉里的,劲是在筋里的,法是在骨头里的,气是在皮肤和肌肉中间的。本文谈到的“功”是在骨头间的关节里的。这就是所谓的“拳不敌法,法不敌功。”。我们这里只讲到“功”。所以要想“找到”和“得到”功,就一定要从骨头的结构和骨缝里求之。
如何练“功”?
首先,练功就是练关节。并不是身上所有的关节都练,更不是所有的关节都一样地练。举例说,腕关节和踝关节自然活动一下就行了,而不要去练它 们,这两个关节是管灵活的,不是管功力地传送的。而胯关节要练,要有意识地练,更要多练。这是因为胯关节是身体躯干中的中心部位的关节,是主管功力地传送 的。所以练功的人都要有意识地专门练这个关节。
其次,练关节要有具体的方法。用意识去把关节拉开。不要有意地用力把关节拉长,只要觉得关节间不“挤”就行了。要无时不在地使关节不“挤”。 同时,关节还要能转。举例说,肩部要朝下转;膝盖要朝上指;胯要面对四面八方。
“功”与练拳
我们本文讲的“功”其实是和混元太极拳系统中的“丹田一粒混元气”是指的一个理念。混元系统中的诸多练法就能使学者“得功”。
站桩是混元系统的基础功法。通过站立中的有效放松,练习者会增强关节放开的意识。站立的时候,习者并不做任何动作。然而,他其实是在不停地 (但是这是肉眼看不见的)放松、伸开全身的每一个关节。这些动作(意念)会逐渐将身体引入一种无极状态。这种状态恰恰又是能使身上的功力发出来的最佳状 态。
缠丝功是混元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的功法。这个功法为习者得到“丹田一粒混元气”而做准备的功课。有时,缠丝功能使习者直接得功。缠丝功更直接地锻 炼习者的关节。全身的十八个关节都从正反两个方面得到锻炼。缠丝功还有直接的攻防使用价值。这些价值又使缠丝功不同于站桩功。
混元系统中的套路只不过是缠丝功的不同组合而已。他们的设计是按气的流通和武术价值为基础的。所以,对于关节的锻炼,套路又是高级的练法。传 统上陈氏太极拳只有两个套路。冯志强宗师根据他几十年的太极泰斗的练功体验,设计了使学生更好地得到丹田一粒混元气的有效套路,诸如:24式、38 式、48式、等等。
兵器(主要是剑、刀、棍和枪)、推手等其他训练方法都是基于气功、站桩和缠丝功的。他们都是一个目的的:得气。
功在人的身体的骨缝中,也就是在关节里。这些部位正常人一辈子使用但不曾去练它。所以,练功并不容易。难在不能得法,无法去练。大多数人是不会在全脸不动 的状况下动鼻子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人
练功,会按自己的感官
体验练习肌肉、筋皮和力量。这是
练功不得法的症结所在。能够使身
体的各部位
分开,使运
动神经能统一、
分开、并独立行使,这是练 功的必经之路。
常人练功是按照他的机能反馈法去练的。这种练法只能使肌肉、筋骨、皮得到锻炼。将关节拉开、动起来、转起来是我们真正要做到的,可是,这样的练法,不可能给习者机能反馈的。
将关节拉开,使之能动、能转的练功方法,并不会给练习者有任何特别的感觉,但只要按法坚持练下去,“功”就会慢慢上身,也就会慢慢地从关节中释放出来。
结论是,最大的挑战是我们一定要找出最佳的练功方法。一定要坚持在关节上练功。只有关节能轻松地转动,能够有机地配合协调,能够按照情况的需要而自然地调 整。只有达到这点,才能在对付地方来力的时候,能在任何角度都能百分之百地传送功力。功力的传送是双向的。一是将敌方的来力,百分之百地传送到地里,而自身不 留丝毫余力,否则,就会累,就会受伤。另外,是将自身的功力,百分之百地传送到敌方身上,同样不可滞留丝毫余力在自己身上。
关节传送功力的质量,就像汽车上前轮驱动的定速连接轴。这样的关节能够用准确地角度,去引化和引转地方的来力。按此道理,力的转换不靠力量,而靠调整关节的两 边的角度和距离关系。
我们认定这是功力所在的关键。长期的训练必须配合使用最佳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技术,有效使用关节,都是“得功”的先决条件。
结论
本文只是简略地概述了功。介绍了练功中的几个基本议题:什么是功?功在哪里?怎样练功?怎样使功上身?等问题。
功是太极拳功夫的结果,极其复杂,本文只提及九牛一毫。这并不是说功就这么简单,或者功就在“这个部位”。这篇简单的介绍是本着提供背景信息、普通指南、抛砖引玉的原则,仅供同习者参考。如果同行的探索者能由此而得到启示而得功,那更将是不胜欣慰。
“功在缝里-5级教练培训课程花絮20210827″在线视频购买
https://www.zhenbudong.cn/archives/124588
力的转换不靠力量,而靠调整关节的两边的角度和距离关系。
功如何上身?
功在人的身体的骨缝中
也就是关节里
这些部位正常人一辈子使用但不曾去练它
所以 练功并不容易
难在不能得法 无法去练
大多数人是不会在
全脸不动的状况下动鼻子
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人练功
会按照自己感官体验练习
肌肉 筋皮和力量
这是练功不得法的症结所在
能够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分开
使运动员神经能统一 分开
并独立行驶
这是练功的必经之路
常人练功是
按照他的机能反馈法去练的
这种练法只能使肌肉 筋骨 皮得到锻炼
将关节拉开 动起来 转起来
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可是 这样的练法
不可能给习者机能反馈的
将关节拉开
使之能动 能转的练功方法
并不会给练习者有任何特别的感觉
但只要按法坚持练下去
“功”就会慢慢上身
也就会慢慢地从关节中释放出来
结论是
最大的挑战是
我们一定要找出最佳的练功方法
一定要坚持在关节上练功
只有关节能轻松地转动
能够有机的配合协调
能够按照情况的需要而自然地调整
只有达到这点
才能在对付对方来力的时候
能在任何角度
都能百分百地传送功力
功力的传送是双向的
一是将敌方的来力
百分之百地传送到地里
而自身不留丝毫余力
否则 就会累 就会受伤
另外
是将自身的功力
百分之百地传送到对方身上
同样不可滞留丝毫余力在自己身上
关节传送功力的质量
就像汽车上前轮驱动的定速连接轴
这样关节能够用准确的角度
去引化和引转地方的来力
按此道理
力的转换不靠力量
而靠调整关节两边的角度和距离关系
我们认定这是功力所在的关键
长期的训练必须配合使用
最佳的训练方法
提高训练技术
有效使用关节
都是“得功”的先决条件
习拳路上有了新的信息和指南
辛苦您了!谢谢老师!
功与练拳
本文讲的“功”其实是
和混元太极拳系统中的“丹田一粒混元气”
是指的一个理念
混元系统中的诸多练法就能使学者“得功”
站桩是混元系统的基础方法
通过站立中的有效放松
练习者会增强关节开放的意识
站立的时候
习者并不做任何的动作
然而 其实是在不停地
(但这是肉眼看不见的)放松
伸开全身的每一个关节
这些动作(意念)会逐渐
将身体引入一种无极状态
这种状态 恰恰又是能使
身上的功力发出来的最佳状态
缠丝功是混元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法
这个功法为习者得到
“丹田一粒混元气”而做的准备的功课
有时 缠丝功能使习者直接得功
缠丝功更直接地锻炼习者的关节
全身的十八个关节都从正反两个方面得到锻炼
缠丝功还有直接的攻防使用价值
这些价值又使缠丝功不同于站桩功
混元系统中的套路只不过是
缠丝功的不同组合而己
他的设计是
按气的流通和武术价值为基础的
所以对于关节的锻炼
套路又是高级的练法
传统上陈氏太极拳只有两个套路
冯志强宗师根据
他几十年的太极泰斗的练功体验
设计了使学生更好地得到
丹田一粒混云气的有效套路
诸如 24式 38式 48式等等
乒器(主要是剑、刀、棍和枪)
推手等其他训练都是基于
气功 站桩和缠丝功
他们都是一个目的 得气
论功
功在缝里
捻 揉 碾
下榻外碾
螺旋缠丝
扭矩 扭力
上身是技法
力量从下身来的 脚接地
即要有用法 又要有力量
到最后追求的是功夫
功是哪来的?
功就在关节里
我们能想到的身体结构出来的力
如老虎 北极熊 猎豹等
不管多大的力 速度多快 有多灵敏
都是动物的本能 人身上也有
力 他的能力 力量的大小 速度的快慢
变化极限由身体条件决定
人把身体上的关节当关节来用
不是当连接来用
出来的力 是人造出来的力
不是大自然中动物本身的力
造出来的这种力就叫功
要练出太极劲 不是蛮力
今天练太极拳的人
不外乎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为了身体健康
另一个就是为了得这个功
功是什么?
功是一种通过修炼而得到的
极大的几乎超凡的能量
从太极拳上讲
也就是推手中的能力 功力和杀伤力
有功的人
就能轻而易举的制服对手
功在太极拳上主要有三种表现方式
“发 ” “化 ” “打”
功在哪里?
力是在肌肉里
劲是在筋里
法是在骨头里
气是在皮肤和肌肉中间的
功是在骨头间的关节里
这就是所谓的
“拳不敌法” “法不敌功”
这里只讲功
“找到”和“得到”功
就一定要从骨头的结构和骨缝里求之
如何练“功”?
首先 练功就是练关节
腕关节和踝关节 自然活动一下就行了
这两个关于是管灵活的 不是管功力地传递的
胯关节要练 要有意织的练 更要多练
胯关节是身体躯干中的中心部位的关节
是主管功力地传递的
所以练功的人要有意识地专门练这个关节
其次 练关节要有具体的方法 用意识去把关节打开
不要有意的用力去把关节拉长
只要觉得关节不“挤”就行了
要无时不在地使关节不“挤”
同时 关节还要能转
举例说
肩部要朝下转
膝盖要朝上转
胯要面对四面八方
未完待续
感谢老师的点播。虽然有些地方不明白,但以后会朝着这个方向去练拳。
觉得跨与腋窝这两个大关节加上脊柱这个中轴是人体练的大框架
英文版:https://practicalmethod.com/2007/01/on-gong/
感谢老师指引方向!
要想功夫上身,就的把关节拉开,按规矩练拳。
练功就是练关节,要用意识把关节拉开。凡此皆是意。受教了!
受益了!体会:功在骨缝,于打开关节中求之,无论是基本功还是一路均须一以贯之,从几大关节处”较劲儿”,先求长功再论其他!
受益了,要想得功,必先练结构,由紧而松,最后达到结构的周身协调
谢谢师父的分享!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功与时间与花费的功夫相辅相成。功来自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功之得来,又不能急功近利,所谓欲速则不达。我们唯有按照师父的心得,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行,相信功夫上身指日可待。
功夫上身
感谢陈老师的文章,使我明白了明其法,再勤练,才能得其功。
特别受益。感觉学拳是学形,练拳是练里,有一个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的过程。四肢只是些工具,真功要在体内修。关节,关节,一个“关”字像座山,开了关才能翻过山。
指明了锻炼的方向
按规矩练拳,刻苦练功。
练出一根棍两根棍甚至更多(棍多了相交就是点?),再把棍子练会转,转起来是圆。这种圆不是身体外形的圆,也不是动作上所谓“走圆弧”。
摘抄陈老师文字:
“功”是在骨头间的关节里的。
练功就是练关节。
胯关节要练,要有意识地练,更要多练。这是因为胯关节是身体躯干中的中心部位的关节,是主管功力地传送的。
练功的具体方法是有意识地“拉开”关节。(拉开关节要注意方向、角度;拉开为“位置”服务,位置为“结构”服务,结构就是力)
能够使身体的各部位分开,使运动神经能统一、分开、并独立行使,这是练功的必经之路()。
将关节拉开、动起来、转起来是我们真正要做到的,可是,这样的练法,不可能给习者机能反馈的。(急功近利要不得,旁人说教听不得)。将关节拉开,使之能动、能转的练功方法,并不会给练习者有任何特别的感觉,但只要按法坚持练下去,“功”就会慢慢上身,也就会慢慢地从关节中释放出来。
一定要坚持在关节上练功。只有关节能轻松地转动,能够有机地配合协调,能够按照情况的需要而自然地调 整。只有达到这点,才能在对付地方来力的时候,能在任何角度(角度角度角度)都能百分之百地传送功力。功力的传送是双向的。一是将敌方的来力,百分之百地传送到地里,而自身不 留丝毫余力,否则,就会累,就会受伤。另外,是将自身的功力,百分之百地传送到敌方身上,同样不可滞留丝毫余力在自己身上。
练拳练功,大家都在说,又都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功,怎么能得功。陈老师从自身对功的理解为大家平时的练习指明了方向,也指出了训练方法
拳不敌法,法不敌功 ,规矩练拳,功到自然成!
太极功的第三种表现方式就是“化”“发”“打”
实用拳法练的是结构力,良好的身体结构是得功的重要表现,要得到这种结构力,就要通过把关节的筋和韧带拉开,把骨缝打开,使关节能转,以调整身体的骨架,使之能成为良好的传力和受力结构。
十年前师父写的文章,今天再次提醒我辈学习。一定有师父的深层用意。功是积累的结果。
‘’按此道理,力的转换不靠力量,而靠调整关节的两边的角度和距离关系。
我们认定这是功力所在的关键‘’
1、打开关节,特别是肩胯肘,提供最大的活动度;2、对关节的控制力,精准的控制力,保证每一动,关节的角度力位置准确;3、组合,组织身体的多个关节做出角度力量上的精准配合;4、松,精神上的放松,不惧不怕,体现在和人交手时依然能自如的做到前三点。
练拳不练功,到底一场空。
拳不敌法,法不敌功 !
按陈中华老师的规矩练拳
功到自然成!
感恩老师的分享!按陈中华老师指引的方向和教授的方法认真勤练。积累到一定量相信大家会有收获!
将关节拉开,使之能动、能转的练功方法,并不会给练习者有任何特别的感觉,但只要按法坚持练下去,“功”就会慢慢上身,也就会慢慢地从关节中释放出来。
功力的传送是双向的。一是将敌方的来力,百分之百地传送到地里,而自身不 留丝毫余力,否则,就会累,就会受伤。另外,是将自身的功力,百分之百地传送到敌方身上,同样不可滞留丝毫余力在自己身上。陈中华老师的这句话,给我们指明了练功目标,有了目标就可以在实用拳法的引领下,逐步达到练功目标。
师父的这篇文章太重要啦!真正的醍醐灌顶,拨云见日!看来,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求是把关节拉开。师父多次在讲座中提到只有把关节拉开,才算进入到了太极状态,否则,练的就不是太极拳。按照师父实用拳法的规矩要求,练好实用拳法基本功和一路套路,就能够做到。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不折不扣的始终如一的做下去,当做到一定程度,并足够好的时候,就一定能够体验到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全新的感觉和能力。感恩师父!
师曰:最大的挑战是我们一定要找出最佳的练功方法。一定要坚持在关节上练功。只有关节能轻松地转动,能够有机地配合协调,能够按照情况的需要而自然地调 整。只有达到这点,才能在对付对方来力的时候,能在任何角度都能百分之百地传送功力。
自认为:练功的方法仍在于按照师父的规矩,持之以恒的练,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功夫会从量到质的变化,相信只要坚持一颗不动的心,点点的积累,到积沙成丘,积滴成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