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如果认为立身中正就是中定则还是浅了。中定是指全身的劲力都要合在自己的中心一点,而且这个点不可随意移动。因此中定与立身中正有重合之处但并不等于立身中正。在特定得情况下(特别是推手时),只要能保持中心不丢不动,可以允许躯干倾斜俯仰。可见中定是比立身中正更高的要求。

说中定是太极拳的核心,是因为中定体现了太极态。

作者林克彤先生
《易传·系辞上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虽然二者对于道的展开方式的描述略有不同,但其内在逻辑是完全一致的。道就是无极,是混沌,必经太极阶段才能演化万有。而太极态就是蕴含阴阳的一。
太极拳所以以太极为名,就是因为始终不离这个太极态。《太极拳论》通篇讲的就是这个太极态、就是守中。太极态不仅体现在套路得起势和定势中,也体现在动作的每一个瞬间。乃至在与敌对阵时(无论推手或是散手),仍不能须臾离开太极态。
太极态是劲力合于一处又遍及全身,合于一处之一处通常是丹田,大约是脐后脊柱前的位置;遍及全身是指劲力要通达于全身任何一处,但在全身要均匀分布,使所有地方的张力相同,整个人如同一个有弹力的球体。这里说的球体是指力的分布,而不是指人体的结构形态,如同皮球。当然结构形态越接近于球状则越佳。在这样的劲力分布状态下,对方发起攻击时,一处受力则散于全身,而中心却不受力。只要中心不动,对方便难以取胜。
因此,中定就是要守住这个中心点,守住这个一。套用《易经》的思想,这个点就是卦的吉位,是最好的位置。所以好,是因为“无过不及”,因此可以应对任何变化而立于不败之地。若不能守中,则我劲或者出尖、或者散乱,都会使对方有机可乘。
以战争做比喻,中心点就是司令部,身体的其他部分则为战斗部。司令部指挥战斗部作战,战斗部则保护司令部不受攻击。在战争中司令部或指挥人员可能会亲临前线,但是只要战斗部可以保护司令部不受到敌方直接攻击,则局势就仍在我方控制之下。
那么在对方对准我们的中心发起攻击时,如何才能保证我的中心不被对方控制?就是陈中华大师反复教导的分阴阳,一旦接触点和中心分出了阴阳,对方之力便无法触到我的中心。功夫到了,即使让对方把手放在你的腹部,他仍然无法控制你的中心。而分阴阳的办法就是螺旋缠丝。
每次拜读林师兄的文章都有收益,守中、分阴阳、螺旋缠丝是我们太极人一生的修炼,生活中若能时时保持太极态,与拳有益,与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