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触实用拳法之前,对太极的所有印象都是松而柔,仿佛不柔无以克刚,好似一柔就能克钢。看到的拳架也全是以松柔,圆滑为外在表现,但真的用时,发现全是想象。 2016第一次上大青山,看到实用拳法,不禁疑问破口而出:这是太极吗,这么硬邦邦?
实用拳法外在表现就是硬,棱角分明。
首选实用拳法的劲力来自筋骨。筋就像弓的弦,要把箭发出去,需要一定的硬度,骨像红缨枪的枪头,没有硬度无法刺穿敌人。
脚下硬,膝盖硬,头硬,中肘硬。
硬是石头,硬是棍子,硬是钢珠,硬是大地。
洪师爷曾要求陈老师60岁之前,都不要去练松柔。
最近,对硬有了两点体会:1.对方的来力要通过接触点全部整体地传导到脚,到大地。使对方的力在我身上其他部位发挥不了作用;其次我方脚(腰跨)发出的力,通过硬的传导,全部传递到我方和对方的接触点,即对方的身上,而中间没有任何浪费,只是传导。
这个过程说的容易,练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上肢,下肢,分开练,反复找到有劲的那个部位,最后再把一根根棍接到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怕别人说我们的拳不像太极,因为太极不是以像不像为判断标准的。当别人非议你,说你的拳不像太极,我们应该感谢他,因为这是我们走向太极的开始。
陈老师曾用一个“炼”字形容练功的过程,炼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首选是把自己炼成一块铁,越炼越硬,硬到极致,加上碳成为一块钢,但这个百炼成钢的过程是漫长而寂寞的,需要耐心、坚韧和持之以恒的内动力。化钢为柔是个质变,相信在正确的道路上日日前行,当有一天,全身18个大关节像钢珠一样形成齿轮箱结构了,外柔内刚的感觉会不请自来。
所以,“硬”才是太极的硬道理!
更多帖子
- 肘和膝 (强烈推荐)
- 知道和做到 (强烈推荐)
- 真不動 三字經-馮嘉傑 (强烈推荐)
- 打破认知,校准自己的动作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