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见缝插针给我改拳:掩手锤的不动走筋、架子的高低、网子、刚好

7月的一天早上,有缘在北京和陈老师见一。我想他舟车劳顿,估计也喝不到很地道的咖啡,所以本来是想去给老师做杯摩卡咖啡,因为时间太短估计没有机会练拳。但是,陈老师插针,口传心授,给我改拳,让我认识了以下4个重要的内容(不一定领悟的对,仅分享上来):
1、掩手锤的不动走筋:初级学习的时候呢,就是要求前膝盖不动开胯,后腿的膝盖可以走。但是这是分阶段的,当真能做到一定的开胯,其实要求是两腿一都不陈老师让我摸了他的脚踝。当你真不动发力时,脚前的大筋开始鼓起来,让整个下盘变成一个很稳固的铁塔。当然,这是需要用核心启的。
2、架子不能太低:架子低确实有用,比如经常说的“低架练功”。但是,要具问题具说,在技击的时候,不能太低,因为为了要让力从上往下传导。太低,在胯上力就断了,不容易传导下去。到底要多高,多低,原则就是能保证下盘是个铁塔,力能从上往下传的铁塔。大致的外形就是上发的图的腿与身的角度(我感觉不能再低了,可以再高一些,传导会更顺利)。
3、网子:根据对陈老师原话的回忆,陈老师说:“我全身很多地方都对着你一个地方,你跑不了,这就是所谓的网子”。当时,我双手扶住陈老师的小臂(手腕与肘关节中间的部分),根据陈老师的讲解,我清楚意识到,陈老师的头顶、手指尖、肘关节、肚子等地方,都在“对向”我身的一个。这让我感觉力很大,而且跑不了,总是被对着。
4、刚好的位置:这个很难,陈老师反复纠正我,手一抬,肘关节的位置应该在哪里(陈老师:“肘低一,再低一,再高一,对,就是这个位置”)。我感觉,根据陈老师的讲解,最刚好的位置,是一毫米都不能差。我理解,这个刚好的位置,是需要让肘关节正好和胯能相互连接上。对此的具理解和实践,后还要继续练,和找老师请教。

小结:只能练了再说
      通过陈老师这次给改拳,明确感觉到,只有练到一定阶段,有了感受,有的问题老师一说,马上就能感觉到,也能当场改正。但是如果没练到,老师讲了高级别的道理、理论,有时候是用处不大的。因为身没有感觉,身就理解不了,思想上自然也理解不了。所以,只能练了再说。
统计: 164 总浏览,

陈老师见缝插针给我改拳:掩手锤的不动走筋、架子的高低、网子、刚好》上有 3 条评论

  1. 京鹏有随时做笔记的好习惯,感谢分享。
    老师见插针口传心授,学生练到了并有感受的才能理解并当场改正。学习的过程就是如此。
    老师随时付出,为了培养更多的教练员,为了传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