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拳经历
我是2013年开始接触陈式太极拳,有老架、新架,也有器械、推手。2015年开始在网上学习陈中华老师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理论,两种拳在我身体里打架,越来越强烈,坐卧难安。2021年冬,疫情宅家,50岁的我,从心所欲,于2021年11月27日,通过赵景玉教练介绍,跟随陈师开始学习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2023年4月,老师回国并举办第42届大青山讲座,28日晨,第一次见到了真人,在紧临海湾的真不动日照太极馆里。5月6日夜,行递交拜师贴礼,正式成为递贴学生。
4月28日晨,在真不动日照太极馆里。有幸第一次与师搭手,应该没超过30秒。没有照片也没有录像。陈师采用的是六封四闭的高架站位,我与师顺步双手左右互搭。我的每一动都被轻松化解,陈师的双臂像两个风车的页片,自如的旋转着,躯干纹丝没动,我想感爱老师的中线,不但无法进入,感不到一丝丝的力量,却像一个提线木偶一样,在陈师的身前左右移动着,轻飘飘的,被悬挂了起来。我内心惊讶了几分,目光从两臂两肩移聚到了陈中华老师的膻中,老师的躯干胸口窝,像个接收卫星电视信号的小太阳锅。
这,是吸星大法吗?
第二次:透,点到为止的三拳。我是一片树叶吗?
早上7点日照拳馆是有晨课的,我得到允许参加旁听。陈老师讲到太极劲是什么感觉时,需要有人配合试劲,我被选中。陈师说打三拳。第一拳没有打招呼,右手拳背轻打我丹田,对我说“有点东西,跟谁学的?”,我答“跟您学的”。“好,你鼓一下劲”。第二拳打在了剑突和膻中之间,“好,就这样,不要动”。最后第三拳是同样的位置,我应声飘落地板,像一片树叶,没有任何感觉,大家笑了,我站起来,觉得很舒服。我感觉同样的三拳,不同的结果,不知道为何,只是久久地回味这种感觉。随后老师讲解了什么我都不记得了,隐约记得,发力要打透。后来多次听到老师说到几股劲打才能“打透”,而且不伤人,我想我那次应该是被打透了吧。之后听到类似的发力讲解,也能听见、听懂一点,比如背折靠、裹身鞭、搬拦捶的用法,应该是源于此次被打吧。
劲,无感觉?
第三次:言传,惜字如金“走里面”。我是小和尚了吗?
5月1日天色初晓,大青山小广场,陈旭教练带参加讲座学员晨练。到提水功法时,老师走到了我的身边时,轻声对我说“走里面”,我点了一下头,继续练,但并不知道如何改变。我当时想,老师为什么如此惜字如金,再多说几句,讲讲操作流程,哪怕给我再捏一下动作呢?我不明白我走的是哪里,但一定是没有走里面。我装作走里面的样子,机械地跟着教练继续傻傻地做着。
虽没听懂,但是把这三个字当做珍宝,这三个字,像个小动画人物,时不时地会蹦出来,到我的脑海,提醒我,“走里面”。这三个字,慢慢地,练拳时经常会有对上一下“走里面”的感受,但又不是很确信是不是真的对上了、做对了,但很受用。
举两个例子:
最近的某一天,在西安一位拳友交流实用拳法的基本功拧毛巾练法,在我压右肩的一瞬间,肩到了肘里,肘到了手里,手对着拳友的丹田,没有碰到拳友的肚子,拳友的身体已经后退出去了(当时拳友双手掌合着我的右手掌),体会到了“走里面”的感觉,对方诧异地看着我,也许是他体会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我是小和尚了吗?千万不能把经念歪了。
第五次 搓,我是一幅画,还是一个乒乓球?
式如上图的动作,老师反复做着,突然间,感觉自己像一幅画被挂在了对面墙上又落下,起身摸着左侧肋骨被搓过的皮,跟陈旭说了一句“就这么一点皮就能搓起来?”。后来细想没有这么简单。回味当时的感觉是老师张开了一张巨大的网,以像血盆大口,要将我吞没。
然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边练边琢磨,也在老师的网站上找答案,也反复看那一段视频,不得其解,这一搓太综合了。
之后我在微信上问过老师:
“陈老师,我一直在回味,在西安您是如何把我发出去的。那种感觉很特别,刚才突然想到,我是一个乒乓球,被您用右肘搓到我的左肋,像拉弧旋球一样拉出去了。”反手提拉弧圈是一种乒乓球的技法。“您构造了一个会动的U形,向右开口的内圈”。老师回了我四个字“我看到了”。
“陈老师,我一直在回味,在西安您是如何把我发出去的。那种感觉很特别,刚才突然想到,我是一个乒乓球,被您用右肘搓到我的左肋,像拉弧旋球一样拉出去了。”反手提拉弧圈是一种乒乓球的技法。“您构造了一个会动的U形,向右开口的内圈”。老师回了我四个字“我看到了”。
后来在直播课上又和老师交流这个被打的情景,陈老师对大家说,“不用问这个,这是传拳的一种方法”。
陈中华老师讲,“太极拳的进步是永远的”。
我就带着这种不断积累的体会,像得了珍宝,相信自己一定已经得了老师的真传,天天都是幸福的样子,内心很安静。
我当不负师恩,“老实做人,规矩练拳,精益求精”。
还有很多值得分享之处未能详述,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2023年10月10日 齐国强 于古城西安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学拳记之三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大青山学拳记之四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我的太极之路 (强烈推荐)
- 正行和前行 (强烈推荐)
去年的今天,老师还讲了一个关于太极拳的比较的话题。就是国内目前和实用拳法最相近的是某某的拳。当时不理解,现在理解了。今天理解了。孜孜以求,必有回响。当时有位驻马店来参加见面会的。
去年的今天,第一次在线下,我们在日照馆见到了陈中华老师。今年五一又要见面了。期待。
强哥:“去年28号,在日照馆,第一次与老师见面。”
我:“一周年了。”突然感觉过了这么才迎来新五一,成长的路好漫长,时间一直在考验人。
我:“我们三人的合影还在吗?”
强哥:“在啊。我还发了抖音。”
我们各自都宝藏着第一次和老师合影的照片,随时可以拿出来分享的那种,o(* ̄▽ ̄*)o
齐哥是一颗幸运星,有幸多次与老师搭手,每每都有不一样感受,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从心得里看到了你对太极的执着和热爱、细致入微、坚守初心,感受到了老师功夫的高深莫测,更坚定了笃定前行的步伐。
老师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用大爱的。
老师传的拳真是好,只要练就能得着无数好处阿:)强哥以后感受早点写,早看到您这个,我怎么也得请老师搓我一下子
上节课,辛亮同学分享心得时我也抢着发了言,说了当时的一些感受,觉得不能再拖了,我之前也给陈老师承诺过,我会写出来这些感受。我们作为递贴学生,每年不仅要学拳,还要写心得,也是作业。真的是很好的体系和方式。陈老师在国外研究生学的是教育学,不但太极拳理论和实践博大精深,教学传承育人也是非常的有经验和科学高效。我们应该紧紧地跟着老师的节奏学拳,不可中断。
第一张照片,是我拍的。记得那天早上赵景玉教练说6点会有晨练,我们几个到日照停留的学生可以一起参加。但到6点多了也不见教练来,来晨练的人都到了。突然听到教练的声音,“你们看我带谁来了?”。往门口赶过去一看,原来是老师!第一次见到老师真人,我激动说不会话了,“老师,您怎么来了?!”,说话间,眼睛湿润了,声音有些颤抖,老师微笑着说:“就这么来了。”老师也是第一次见到线下的我们,第一回听到这么不会打招呼的人的问候吧。
第3张截图,当时我就在附近,老师飞一般穿梭、风一般刮到强哥跟前,有没有2米不知道,反正很远,反正一般人做不到如此来势迅猛且刹停,还没“呀”出来,老师就在强哥面前“咔”停住了!!!
应该有个七、八米以上。两米就是两块一米的地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