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俊玲-郑州
郑州的风已经有点凉了,刮在脸上像细细密密的刀子;刚下过雨,地上都是湿的,空气也湿润而冰凉,夜幕已经降临——像极了此刻的心情,看到陈老师上车,心里面有很多不舍和留恋。两天的讲座转眼间就结束了。
这是第一次见到陈中华老师,特别激动,这种激动隔了几年的封控和最近身体的崩塌,似乎淡然了也更浓厚了。领着俩娃来到讲座现场,看到陈老师坐在桌子旁操作电脑,特别想上去抱一抱,但又感觉距离特别远,只能远远的望着。但是中间练基本功时,陈老师走到我跟前,握了握我的手,当时差点想落泪,那种熟悉感扑面而来,所有的愧疚一扫而光。愧疚什么呢?大概是因为这些年对拳法的荒废,无颜以对。
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所有的情感都被欣喜和惊叹所占领。第一次体验是关于正圈的,有那么一瞬间,体验到了用一个点引领了全身的劲;后来又真的感受到了“空“劲——无感却又通透。接下来一连串的体验,最震撼的就是我捏着他手掌的一个点和小臂的一个点,非常欣喜的感受到两点之间有了破土而出的”生命“。好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无形又无比真切,那里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陈老师中间在讲动作时,突然感受到膝下和肘下巨大的拉力,拉着我跪拜在他面前。但到拜师的时候,还是没有勇气,因为没有好好练拳,没有坚持练习——凭什么拜师,拜师做什么呢?整个仪式只是外在的形式,而敬畏和臣服是整个核心。我在旁边平静的看着,大家的跪拜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尤其是陈老师把每个人扶起来的时候,心潮涌动。那是一位师者的托举,一位长者的温厚。
当然,收获最大的还是拳法。陈老师讲了很多的理论。其中收肘练习的时候,儿子对我说:妈妈,你做的不对,陈老师不是说像传送带吗?均速的走不要停。当时很震惊,他听懂了也做到了。除了传送带过程中,不断加料;就是两个齿轮,用出来的力都是间接力,还有各种力的传导和使用,包括各种隐喻各种规矩。
这些在看陈老师和各位教练打拳的时候感触特别深。陈老师打拳的时候,全场肃穆: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其中讲的一点也很精彩:想把拳打得行云流水,就要有一拍“空“——这个空是停顿,控一下;还有劲道的自然流淌。
我不知道整个时代能有几位这样的大师,但是两个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见到这样的大家,无限幸运。所以报了一节私教课,想和这样的师者近距离的接触。一开始看到陈老师领着俩娃一点点的练十三式时特别感动,觉得孩子特别幸运,同时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小惭愧——这样基本的动作还得找陈老师亲自交,平时的功夫实在不够啊!
接下来是我的基本功。本来想纠正一下十三式,网站看了很多类似的视频,估计陈老师看我的架子太单薄太虚弱,就直接略过了。这次基本功讲的很透彻。陈老师用了很大的劲道帮我打开僵硬的关节,体会到了劲路——自己不该用劲的用劲了,却本能地使用,去不掉;该用劲的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关节太紧了分不出阴阳。
反正最后我是满头大汗,明白了什么是“体悟“,只有身体体会到了才是自己的。结束后同行的国际友人说:你的这个视频肯定会很好看,因为表情很丰富!可以想象那样的呲牙咧嘴,一方面痛苦,一方面还要思考面前的老师讲的是个什么东西——那个东西从来没有体验过。一方面自责,这么糟糕的功夫竟然敢被指教;另一方面又觉得很欣喜,欣喜地体验到了原来只能听说到的。
如果只是拳法只是功夫,陈老师可能还不会让人臣服地五体投地。还有一位长者的慈爱和悲悯,以及一位学者的严谨和丰厚,整个讲座,陈老师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自由,是因为规矩;比如有些人从不抱怨,他们只去想如何解决问题;比如狗的习性。还在中外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各种对比和批判地增益。特别喜欢陈老师,还因为他的幽默,他的故事讲述得绘声绘色,还因为他本身活成了一种精神一种功夫。这样的人,本来就无比珍贵。
两天的时间很快,弹指一挥间;又很慢很慢,慢到连绵进毕生的记忆。陈老师讲:拳里能说出来的都不是最核心的;文字也一样,能表达出来的都是浅表的——得意忘形,意在言外。这两天的光阴,和光阴中点点滴滴的感悟,是无法用文字描述出来的……
好久都没有写关于拳的文字了,因为没有深入的练习。这次赵青云教练离开的时候说:你一定要好好练,因为文章是你会的,而拳是你不擅长的;但这个拳可以支撑你的健康你的生命状态。他讲他的同龄人和自己的差距,我听到的是语重心长地赠送一个无价之宝。
我告诉他:“我会好好练的,因为,经历了一些后,才明白这些只与自己有关。“以前见了功夫会着急,现在没有了这份燥;有时,我们需要岁月打磨掉身上的”证明“和”浮躁“,因缘际会是很难讲的时机。
更多帖子
- 特殊时期爱上直播——郑丽霞 (强烈推荐)
- 2021.7.13陈老师直播课笔记 胳膊和躯干分离 ,一动不动 (强烈推荐)
- 上下分阴阳 胯缝开了2022.11.17.陈中华综合教学 (强烈推荐)
- 真不動 三字經-馮嘉傑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