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拜师杂谈(二)

一、书法与拳理漫谈
练习实用拳法的新老学员、拳友都知道,陈中华老师除了一身精湛的太极功夫,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对于陈中华老师的字曾经有很多同门做出过评和收藏笔者也曾对陈师的墨宝珍爱有加,每得之皆如获至宝,陈师曾戏谑我“得到的书法可以用一个大箱子装了”。

IMG_8998笔者文化水平所限,根本不懂什么书法,所以也不敢装成文化人对陈师的字妄加褒贬,但是每次看到陈师的字却是由衷的喜欢。陈师的字笔法生动,功力浑厚,如果一定要用某某体来比照的话可能有时很不靠谱,而陈中华老师对于各种对其字的评论也都是淡然一笑,用陈老师的话说就是:写字只是我练拳之余的一种乐趣,练拳是一件很枯燥的事,而通过写字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另一种放松。

IMG_9005不过仔细看过陈师的字后,笔者很多时候有一种发现秘诀的感觉,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看到一个个跳的字符沿着穴道跳动一样。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陈师的字里行间真的凝聚他自己的功力,是用心来写字;二是陈师的字多是实用拳法的经典拳理、秘诀,是洪均生师爷的东西。陈师不是为了写字而写字,而是通过写字向大家反复在阐述实用拳法的精要所在,同时写字也成为陈师修炼身心的一种方式。

IMG_9000陈师练功之余给学员们写了很多书法作品,其中以拳理方面为最多,开始每次笔者看到都以为自己很懂字的含义,譬如‘不动’、‘真不动’、‘合住’、‘守中’等等,时间久了,随着对实用拳法认识的不断改变,对于这些字的理解也又有了新的变化,这或许才是陈师写的字与众不同之处,亦或许是陈师写字的另一种深意所在……

二、听话与听懂话
前几天在实名学习群看到陈旭教练在分享澳洲讲课见闻,其中陈旭教练说了一段话可谓肺腑之言:
“我只是农村的普通孩子,认识了陈中华老师,去大青山工作(勤工俭学),练了实用拳法,听从了老师的话,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大恩不言谢,要做的是回报老师,听老师的话。”

陈旭佩斯16-1这一段很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陈旭教练的心声,也现了其本性的淳朴与真诚。然而从认识陈师,到相信陈师,再到听从陈师的话直至人生轨迹的改变这个过程和过程中历经的身体上的艰辛,心理上的纠结,恐怕也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的;难得的是随着自己人生轨迹的改变,陈旭教练自己能够想到并努力做到回报老师,仍然还坚持要‘听老师的话’这才是最难得的!

其实作为老师,传承技艺并不会要求你将来要如何感恩要如何回报,老师只不过是把传承当做自己应该做的一件事而已。作为弟子感恩、回报则是理所应该的;如果身为弟子不懂感恩,无回报恩师之心,更甚者背后说三道四、拆师父的台,吃着师父的饭,砸着师父的锅……那么相比之下像陈旭教练这么真诚的表现就更显得可贵!俗话说“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真正能做到的也只是一部分人罢了,因为从古至今历来不缺离经叛道,背叛师门,欺师灭祖之辈!

陈师教学讲究《规矩》,并出专著名曰《规矩》,足可见《规矩》在实用拳法里的重要性!国有国法,门有门规。在过去特别是武功传承可谓门规森严,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门规一说已不像以前,但是作为弟子或学生却也不能恣意妄为,最起码不能突破了自己做人的底线。在陈师的门下,对于门规陈师历来是宽以待人,相信见过陈师的人大都认可陈师的气量和胸襟。

萧智忠、萧剑文、陈旭2015年在澳洲帕斯“掩手肱捶。

萧智忠、萧剑文、陈旭2015年在澳洲帕斯“掩手肱捶。

在实际教学中,陈师对于重要的问题或作总是反复强调,让学员频繁试手感受,而很多时候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自以为明白,结果是根本就没明白。说白了就是根本没听懂陈师的话:陈师让看的时候我们在模仿,陈师让听的时候我们还是在模仿,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总想着一趟拳打下来就可以成为高手、成为大师,却忽视了成为高手要走的路,成为大师要具备的条件!像大青山陈旭、李晓辉、韩瑞凌子力等几位教练在短短几年时间能修成今天的功夫和名气,那也是一点点的积累,一滴滴的汗水,一遍遍周而复始的磨炼以及一场场的比赛打拼才有了今天的收获。而且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去患得患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放平了自己的心态,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听话,并且听懂了老师说的话……

更多帖子

统计: 851 总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