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之行
2023年5月,我第二次上山,也是第一次与陈老师近距离接触,老师比我想象的更瘦小,也看到了老师这两年白发多了很多。老师在讲座中对学员们基本是雨露均沾,争取让大家都不虚此行,我也不例外,很珍惜每一次触碰老师的机会,争取每次都能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摸到并练上身。但我没想到的是,我觉得我什么都没摸着,我本来以为老师应该是很有力量,甚至想过尝试能不能顶住老师两秒钟。但根本就没有顶,我什么都不知道,就倒了。这是今年的第一次否定自己的认知,也是最大的收获。

我没想到我摸到的最明显的,就是“什么都没摸着”,我当时还在想,这怎么练,什么都摸不着啊,下山后我思路突然反过来了,老师已经很直接了,就是练让别人什么都摸不着啊!于是我和小伙伴就反复试这个。也让我的拳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我练的不是金刚拳,是太极拳。
西安之行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讲提水的上下折叠,这是我第二次否定,也是第一次感到绝望。躯干和腿完全不动,就靠胯缝,使身体和腿产生折叠,我以为很简单,后来找刘、黄二位教练帮我看的时候才体会到有多难,找了四个人固定我的肢体都固定不住,只要一想做,躯干和腿里面的肌群乱七八糟全在使劲,做了不下十次才有一次摸着点门,上半身和腿不要了,就集中精力关注胯缝,可能连五厘米都走不出来就又乱动了。
让我明白了“不动”,不是靠使劲固定住,不动就是不动,我们身上太活了,得练“死”,让我想到一句成语:置之死地而后生。太活就都走死了,练死了才真活了。之前看过老师写功在缝里,体会不到但一直记着,当时练完我突然意识到,难在这个缝,根本不在身上,我感受不到这个东西。
好比两个杯子挨着,中间夹张纸,两个杯子同时旋转,中间的纸就会前后移动,反过来去抽纸的同时,两杯子会被带动旋转,两杯子就可以分别代表躯干和腿,纸就是链接间的缝,纸是有形的,可我们身上没有这张纸,就难在这个关节,在套路和推手里就是动作与动作间的衔接,丢了就是外家拳,狗熊掰棒子,老师讲的“不回头”也是讲的这个,掤劲。
北京晨练
11月陈老师来北京看望孙老师,百忙中抽出时间给我们上了一堂晨课。老师笼统的把实用拳法的重点讲了一下,其中收获最大的是自转加公转。就是自转和公转的比例要协调一致,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看着老师明明在动,一摸哪都没动,就是老师的比例配的太好了,太协调了。好比一个齿轮箱,齿轮都啮合上后,随便拨哪个齿轮,其它齿轮都会同步转,就是一动而无有不动。

最后总结老师其实一直在围绕一句话,变着花样给大家讲,就是:太极是掤劲,动作走螺旋。我们身上的皮肤、筋肌、血管,都是有弹性的,像一整张橡皮网,要全部拉开,拉开不丢劲的同时,动作要有目的,有方向,收肘出手是一个例子,每一个动作都有既定的轨迹,不能脱轨,在既定的线路上就是顺,就不较劲。轨道铺好了,活开关节,自转加公转,这些条件都满足了,再让这一切比例协调。归根结底,是对身体的控制,让身体听话,了解身体,开发身体,应用身体。
更多帖子
- 掤劲-周光和20230412 (强烈推荐)
- 沉浸式学习 (强烈推荐)
- 传承是什么? (强烈推荐)
- 我心目中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 (强烈推荐)
切身体会,朴实中有深度!
否定自己才会不断进步!
控制身体,了解身体,开发身体,应用身体。
对实用拳法的理解太棒了!
周而复始,否之又否。
辅路设轨,在轨道上运行,
保证线路通畅,不能脱轨。
了解身体,开发身体,
控制身体,让身体听话。
深度感悟,受益匪浅。
谢谢分享,向天缘学习!
天缘同学写的太好了!周而复始,否之又否。学中悟,悟中练。改变了思维模式,练到了身体结构力。
周而复始,否之又否赞赞赞
天缘是真学进去了!
学拳时间短,在实用拳法理论上、思维模式、身体结构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缘同学写得深刻、透彻,我也有同样的感觉,而有一些,我还没体会到天缘同学的程度,基本上和天缘同学学习进度一致,看到天缘同学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如飞一般的进步,身体不断的在发生质的飞跃,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和天缘交流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他支吾半天只说出了几个字:就是听话,我也感觉,除了听话,好像真没有什么可以表达的。突然间明白了佛陀的:拈花一笑,真正的学问,好像不是我怎么理解老师的话,怎么去拆解,论述,而是简单的照做,到最后得了功夫,别人问你怎么进步的,好像什么也说不出来,就是两个词,听话、照做就对了。感谢天缘同学分享。向天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