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老师说,到了三级得开始自主学习,再也不是三岁小孩、小学生了。虽有些茫然,但已将此话牢记在心里。
老师是在培养我们的学习能力,哪怕将来5级毕业,没有人能一辈子在老师的庇护下学拳。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自我加压,自我管理。一方面跟随老师的教练员课程系统地学拳理,懂得我们这个拳的规矩,另一方面在习练的过程中找自身和拳理、规矩的差距。老师说最大的是“时间”,时间不可欺,只要每积一硅步,都是在前进的路上。
老师经常用最直接、现实中看得到的例子,解释拳的道理、机理,从不空洞,而且总是滔滔不绝。和学员试手,看似无招,其实老师只要一打眼就知道对方弱点在哪,“化、拿、打”是信手拈来,谁也逃不出老师的如来神掌。老师的传拳模式,即得了洪师爷的真传,也是自己40年学拳、教拳模式的输出,如果我们能够在思维上和老师对上,进步将是飞快的,因为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要是个用心人就能少走弯路。
一、学习方法。学拳的步骤、方法是第一位的,套路打得是否好看不重要。步骤指的是顺序,顺序就是时间-“同时不同步”,身体部位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任何时候身体的支撑结构都是三维的,如坐凳般稳定,如拉弓般满,最终得到掤劲。数数练套路是打拳的方法,要求动作分解清晰,为将来加内容打好基础,也是练身的基本功。
二,动与不动。总体来说,拳里就是怎么使用杠杆的事,方式无外乎“定住两头走中间”,“定住中间走两头”两大类。定住两头走中间,两臂合住对方,走/动中间,意味着中间是活的,动肩、胯、腿,调到正好的位置,延长省力杠杆,缩短费力杠杆。定住中间走两头,躯干定得如铜墙铁壁,手臂是活的,肩不僵,手臂可以如剥皮、脱衣服一般随意拨拉对方,让对方混淆力源。所以,不动是关键,如同老师说的“大多数人是不会在全脸不动的状态下动鼻子”,既需要身体部位分开,还需要关节拉开。不动从膝盖做起,没有膝盖的固定,一切不动都无根基。
三,无法破的圆形运动。会做圆形运动就是会了旋转,旋转中一定有一个不动点负责转,一个动点负责划出道。如圆规,中间的不动点把着,外面的爪才能有位移的转,出一个。这个不动点就是丹田,丹田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洪师爷的丹田大到两腋下。
四,脚下活是我们的推手原则。洪师爷不允许交手时定步、站着不动。与对方顺步有利于相互粘住,对方稍动便可察觉,有利于相互制约。六封四闭,我们的母式(即是我们的守势)决定了我们的套路设计(重心略靠前,所有动作都是后发制人),而且我们是基于此练习攻防技能的。定步无异于丢失了自己的原则。脚下活是头顶悬,是贴皮走,如顺水流,目的就是为了进去。
以上学习心得如有谬误,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导。
更多帖子
- 真不動 三字經-馮嘉傑 (强烈推荐)
- 过关 (强烈推荐)
- 公园推手有感 (强烈推荐)
- 意大利餐厅趣事—20230327记于日维茨机场 (强烈推荐)
真好,向红姐学习!:)
写的很好!读后受益匪浅!
红姐总结的很到位,很有条理,特别是剥皮,脱衣服的比喻,我第一次听到,很受益,还有洪师爷的丹田大到腋下,很形象,谢谢红姐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