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和动作两方面学拳——2024年09月12日辛亮私课详解

2024年09月12日,我跟老师预约了一堂私课(私课链接暂时还没有,可以先配合这节聊太极课去看
        首先,这次课给与去年10月份,老师第一次给我正架子最大的不同是,这次全是细节。我的感觉是信息量很大,一就错、一无是处。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不知道每个作的含义和用法。老师在纠正我的架子的时候一直在说外形不错,但里都是“空”的,什么也没有!所以这次老师更加注重的都是一些细节的调整
我打算从两方来分析这次私课的收获,分别是思维篇和作篇。需要说明一下:老师说的话,我尽量还原当时的场景,我个人的想法我写在括号里,以示区别。第一遍看的时候,不要看括号内橘色的字,之所以要这么区分是因为,括号里已经不是老师讲的东西了,是我练对的感受的描述,这个感受是我个人的独特验,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里加入了我的思考,加入了我的翻译,有可能会曲解老师的意思。第一遍如果看了括号里的内容,就会代入我的思维模式!为此,我只能先写一篇思维篇来详细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希望大家在看完文章之后,第二遍再决定要不要看括号里的字。这篇文章会很长,我要详细记录下当时的所有细节,会很啰嗦:
一、思维篇
学拳的步骤:听话、照做、重复。
虽然我学拳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上的话。但是现在三年过去了,还是很难做到。私课的中间,老师停了一下录相,说了以下内容,所以下的内容录相里都没有
        1.老师说:“你们总是在用自己的话翻译老师的内容,老师说的一句没听进去。”
例如,金刚捣碓提膝的作,是后背的一下去,我当时说:“哦,明白了,就是……”省略号的内容,就是我自己理解后,翻译了一下又讲了一遍。老师说你看,我说的后这一下去了,你给翻译了。我立马意识到了,所以我赶紧不断的重复老师的话,现在已经忘了当时我翻译的是什么了。这里我用了刻意重复老师的话,去把自己的翻译给替换掉了。
        2. 老师说:“你们回答问题不要去想,要张口而出。你明白了吗?”(你明白了吗?你懂了吗,我忘了当时老师最后那句问句问的是什么了,大概意思就是问我听没听懂老师的话。)我当时默默的听着,心里开始回味老师的话。老师停了一会儿说:“你看,你又想了,我再问一遍你明白了吗?”我赶紧说:“我没明白。”老师说:“好一,再试一次,你明白了吗?”我说:“我没明白”,老师说:“再换种回答,你明白了吗?”我又在脑子里有半秒种的思考,然后说:“老师你能给我再讲讲吗?”老师说:“这么说也行!”(但是我读出老师的微表情貌似对我的表现,并不是很意。以上这段情节,有像表演时,两人对戏,但是老师已经进入自己的角色了,台词都是脱口而出的,我虽然三次和老师对上了话,但是我还是在背台词,生硬的思考台词的意思,因为我总是过于去猜测老师每句话背后的意思。我应该学会把脑袋变成一个管道,空空的,老师问什么,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老师说回答必须不加思索,只有你不假思索的回答的时候,你才能调你的潜意识,才是你最真实的反应。而老师只有根据你最真实的反应才能知道你真正的想法,并帮你解决你的问题。
        3. 老师给我讲六封四闭的时候,讲了很多细节,我因为知道自己有走神的毛病,所以我当时强迫自己用睛看着老师、嘴里也在重复老师的话,但当时我做这一切的时候,脑子里有另一个声音,那个声音在告诉我:“重复老师的话,别想别的!”但当这个声音出来的时候,它就已经打断了我的思路,所以我当时虽然在重复老师的话,但是实际上是走神,老师也看出我当时的情况,所以老师说:“你看,我一边讲,你一边在想你自己的事,我说的你一句没听进去”。整节课花了很多时间在解决这个问题。(我一方震惊于老师的“读心术”,另一方,我想也是:人的身神、作是不会骗人的,你的任何一细微的思想都会通过神、身传达出来。所以更重要的是如何“修心”,如何抛去杂念。我现在想到的办法,又回到了文章的开头——听话、照做、重复。第一步,虽然我走神了,但是我还是要坚持做到:老师每说一句话,我就重复、每个作盯着看,不知道该看哪不要紧,就是把当时的场景复制下来,像电影一样,像今天这篇文章一样,把能记住的所有细节、全部写下来。时间长了,慢慢或许就能练出来!)
二、作篇
        1. 前后对撑,金刚捣碓第一,起手之后,老师就说没对上了。我不明白,我就是站在那里,一,怎么就动了?这一个动作我感觉老师至少得给我调了十到十五分钟。老师用手轻轻推我的左手指尖,我下意识的去和他顶,他说不要顶,就是放在那,把注意力放在后背的一上,这位置大概是膻中的正后方。老师一碰我的左手指尖时,我的后背这一,要往后撑一下,大概有5mm。去年老师给我调拳的时候就说过这一,而且我也是按照老师说的方法去练的,可是一年之后的今天,我还是没有找到这一。虽然我每次练拳后背都往后顶一下,但是这一年来,我一直都没有对上过。(我的猜想是手指尖、膻中、后背的,三在一条线上,大约往后撑了5mm左右。这里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这都是我的猜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懂就问,我没有问,老师说完我听不懂,我就开始自己调整调整了半天,老师说不对,耽误了很多时间,正确做法,应该是第一时间请老师给我指出怎么对上,或者请老师演示)。最终,我后背后撑了一下之后,老师说可以了。虽然可以了,但是我自己的感觉是和我一开始做的一样,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就可以了。我想下2,大概能解释一下原因。
        2.金刚捣碓第一动和第二动过渡动作是,在指尖与膻中正后方保持不动的情况下,把肘收进来。但是我的胳膊撑得不对。无论我怎么收肘,老师都说不对,最后老师非常遗憾且无奈的说:“哎呀,你一直练的都不是实用拳法的东西,你是按照自己的想象练的,已经练坏了,改不回来了。”然后又无奈的对正在录相的罗浩楠说:“你看看,这就是按自己想法练的结果,已经纠正不回来了”。我当时也感到绝望了。当时左臂略微弯曲,大臂小臂成“〈”的开口三角形,老师最后用手指着我的肘内侧大约一寸多的位置说:“就是把肘(水平)走到这里来啊!”,我又试了几次,最后,老师说:“对了,这不是能做到吗?”,我又按老师说的对的方法做了几次,问老师是这样吗,老师说对了。然后我又演示了一下之前做的动作问老师,是不是我这样是错的?老师说是的!于是我明白了。课后我又问了问老师,如何才能做对这个动作,老师说,可以把整个手臂(大臂+小臂)放在水平手和肩固定住,肘往手与肩的连线上合就对了这个动作的要领是:手指尖、肘、肩三组成了一个类似“〈”的开口三角形,肘只是水平的贴到手与肩的连线上,而我之前做的动作,有旋转,有小动作。(即小臂是一个圆柱,肘尖是圆柱底边圆上的一,肘尖围绕着底边的圆心,做了逆时针的旋转。如果小臂和大臂都是圆柱,那么金刚捣碓第一动,手撑起来的时候,小臂和大臂是有夹角的,所以小臂在肘这一端的,与大臂在肘这一端的,是有夹角的,这两个底都是圆的,靠近肘一侧是靠在一起的,肘尖一侧是打开的,(如左图上肘外侧,大臂小臂上,水平面外侧各有一个1、2)收肘是通过肘打开,把这两个面完全重合在一起,拼合过程就是水平拉进来,大臂小臂没有做旋转,如右图所示,1和2完全重合,也即是大臂和小臂在肘方向上的两个圆面,以及圆上对应的都是完全重合的,我一开始做错的动作是,1和2没对上。)
 
(三张图分别对应:原始位置→对正位置、一般人的位置
        3. 金刚捣碓第二动,整个右胳膊要非常夸张的收进来,我根本做不到那个位置(我想这个动作,如果做对了,左肘尖应该在膻中的位置,可以通过把手臂缠在棍子上,用棍子把肘往里别来练习大概是如图的位置
        4. 金刚捣碓第三动接第四动的过渡动作,即左插脚的动作,老师想试试我的这个动作,他背正对着我的身左侧站立,背碰着我的肩胯、腰贴着我的胯,我的腿从他的胯下插过去。我要平移时,不是肩动了,就是胯动了。老师拿了一个纸板,让我一手着纸板上面,一手着纸板下面,老师示例拉着或者推着纸板中间一点,向我靠过来,我的两个手根本顶不住。我的两个手就是肩和胯,我又试了试,老师说做对了。(做对的时候,我的感觉是胯、肩没有碰到老师,或者说是我把意念放在了身平移上,没注意我的肩和胯是不是碰到老师了,我没有和老师发生对抗关系,只是身平移过去。)
        5金刚捣碓第五动,即左腿弓步的时候,转身开右手,左手收至胸前时。左手肘在左肋边,左手贴在左胸上,右手开出去的时候,与第一动一样,肘只有水平移动,没有旋转,快开的时候,开始原地一动不动的小臂自转顺缠,当转到肘冲前的时候,肘将过未过之际就不转了,保持不动,用右胯,把右半边带上来。带上来之后,正好手掌心向上,右手指尖冲着正前方。
        6. 金刚捣碓第六动,提膝收肘的动作。老师说膻中往上走、膻中正后方一点往下走,整个后背的劲路是,沿着脊椎,到尾椎,再从尾椎沿会阴反上来。又说膻中、胯、手这三个点的关系一动不动,整个身只是转,我做了几次,老师说:“对了,但是肘和胯没连上,没发生关系。”我不太理解,他说回去慢慢练,把它练出来,但是我理解不了这个关系是什么,又做了几次,老师说对了(我的想法是记住这种感觉,继续练,对错不去管,发没发生关系也不去管,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发生关系,我就按照这个感觉先练,以后再说。)课后我问老师,我是不是可以靠着墙,练这种不动的感觉,老师说可以,更好的办法是抱着大树练,抱着大树的意思是,把膻中和丹田贴在大树上,这样身就不动了,只要身不动了,手怎么做都对。
        7. 说到这里想起来一点,但是现在不记得是不是在这个动作时,老师说的。老师用了两个词,玄关和设(音译),玄关的意思是定住不动,上面像钩子一样挂住了,设是像绳子一样,在低下飘。
        8. 金刚捣碓,最后一动,落脚,我落的太宽了,应该与肩同宽,或者略宽一点。(我做对的时候,我的感觉是两脚内侧,与肩的外侧基本同宽。)
        9. 拦擦衣,第一动,我总是有准备动作,总想调整一下再出手,老师说直接出就行了。(我的理解是毫不犹豫,直接出手,动作难点在于每一动之前下意识的调整一下,不能有调整!而且我的力不匀,老师说定住,我总是定一下又放了,又定了又放了。)
        10拦擦衣第二动,接上式,右手一动不动,老师说:“身下去,肘下去,把手压起来,不是手拿起来”。换句话说,就是上一式右手在空间位置在哪里,这一动还在哪里,(我的感觉是在空中把右手劳宫锁死,身做漏沙运动,垂直旋转下落,带动肩、肘下落,一直到肘落到手以下。);
        11六封四闭第一动,收的时候,右手中指尖不动,像被钉子定死在空中,除了中指尖其他地方要像面条一样放松。为了验证,老师推我,我要做的是垂直下落,中指尖还在空间原来的位置,小臂、大臂、肘要橡皮筋一样兜住老师,但是我因为里面没拉开,一做动作,右手指尖就跑了。老师让浩南师兄来拉住我的指尖,但是在巨大的冲击力下,根本定不住。(我后来回到家,想到一个练习的方法,最好用绳子因为没有弹性,或者用手拉住空中的把手、例如把窗户锁死的情况下,拉住窗户把手,或者是找一根柱子,用右手手指勾住柱子,然后用左手去拉右肘,使劲拉,意念里,要把右手指关节、肘关节都拉开,找这种感觉。)
        12. 第二动出手的时候,老师一手点在我的手背上,一手点在我小臂大约是外关位置上,让我转,我无论怎么动都不对,最后老师在中指尖前大约5~10cm的位置说,围绕这点转,我又做了做,老师说对了。(我回想当时的感觉是,我围绕外关到中指指尖的连线延长线,在指尖外大约5~10cm的空间找一点定住,以这一点为顶点,点到外关的连线为边,做圆锥运动。)遗憾的是我当时是按照我括号里的想法去做的,老师说对了,所以我就没有再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问老师,我想如果我讲出来,老师一定会批评我,这些是我想的,我应该重复老师的话,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不要去理解,翻译老师的话,所以就没讲。估计老师也察觉到了,老师说:“你们之所以做不到,就是你一直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练,没听老师的话。老师说的一句没听进去,总是自己把老师的话翻译成自己的话,不要翻译。”(我想,老师真是神了,我一句话也没说,但是全被老师说中了,我确实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是脑子在开小差,想了上面一系列的事,所以难点在于如何“不过脑子”!)
        13. 拧毛巾动作,老师要求左脚踮起,越高越好,高了才能把力都压到右胯上。
        14. 单鞭:后插脚的时候,必须一步到位,我插脚脚的位置偏前了,(我做对的时候,我的脚跟大概和右脚扣脚后的足弓在一条直线上,当时一级的时候,说是左脚脚跟不要超过右脚脚尖),右脚扣脚使劲,脚尖冲前,左脚往回大概成45°,好之后把胯撑开。
        15. 左转身金刚捣碓,第一动,左手还是先水平收肘,和金刚捣碓第一动一样,后手劳宫不动,把肘放到手的后面,老师说做的还可以。此时,左手收肘回来之后,老师抱住我的左小臂说,左肘不动,膻中和左肘连成一条线,成为一个整。老师先让我把右手放在膻中上,用手出食指指着左手指尖,之后用膻中拉着肘走,这一步我做的还可以,然后老师说再不够,就后肘拉着膻中拉着左手往后走,这个时候结构不能破,即左肘+膻中+右肘,成为一个整一根棍。但是我的右肘没练开,我自己拉不动。,于是老师请浩南师兄来帮忙,拉着我的右肘往后一使劲,老师被带过来了
        16左转身金刚捣碓第二动,出手的时候,所有结构一动不动,右肘、膻中、左手尖,都在一个里面,像一根棍子一样捅出去。(顺便说一句,我所有的收肘,老师都说动作挺标准,就是里面没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我也问了,但是脑子走神总在想上一句话,结果没记住,等看回放的时候我再想一想。)
        17第三动,左臂还是和金刚捣碓第一动一样,先撑开,再顺缠收肘。
        18. 第四动,同第金刚捣碓第一动、第三动、这里的第三动第四动只是左右手不一样,可以归为一类动作,都是水平收肘、同时身正后方的位置后撑。
        19白鹤亮翅第一动,下叉手和后脚对开,手插多少脚多少,老师试了试说有了,但是我没感觉,我只能记住这种感觉。
        20白鹤亮翅第二动,先收肘,再打开,这个动作做的时候容易直接打开,但是手如果被对方控制住是打不开的,只能先收肘,这个动作老师也说做的还可以,我就只能记住这个感觉。
        21搂膝拗步第一动,出手还是动了,和前面一样。(我当时没有问,猜想是和金刚捣碓第一动、第三动同样的问题,凡是这一类的动作,老师都说我动了,里面没有东西,我最大的问题是没听懂也没问,所以这个动了的意思我不清楚,希望通过看回放或者以后有机会再与老师详细请教。)
        22. 搂膝拗步第三动,往前上步基本合格。
        23搂膝拗步结束定式时,双手再往后开一点,基本上双臂与身在一条直线,双肩下双手心向下。
        24. 初收第一动的问题,双手从身两侧合进来的时候,一定要等比例转多少合多少。也就是一边合一边转,正好合到左胸前,正好双掌变成斜45°冲上。手一前一后合好,右手在左手肘部。(我观摩别人私课时,大概应该是左手抱住住对方的肘或膝,右手住对方的手或脚)
        25斜行拗步第一动,转的时候,一定是全身在一个筒子里。我转的时候,老师站在我身左侧,双手环抱着我,不让我出他的圈。第一次做,虽然在圈里,但是老师说动了,歪了。第二次做,我稍微往老师身方向靠了靠,老师说对了。(我自己的感觉,做对的时候,脚底下有点站不住,第一次站住了是因为以前脚为轴心转的,第二次站不住是因为以两脚中心的点为轴心转的,因为点在两脚之间,所以两脚转起来后,前脚尖、后脚跟都翘起来了,所以站不住。但是我以为自己是对的时候老师说是错的,我以为歪了自己觉得别扭的时候,老师说站不住别扭就对了,我只能记住这种感觉。)
        26第二动,身原封不动,盘步的右脚从左脚空隙里拿过去,记住!全身一动不动(一般人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身体会跟着往前走,我对自己比较清晰的是这一类的动作,我都知道“原封不动”是什么意思,但是仅限于套路,如何在实际推手中保持,就只能有待多多训练了。)
        27第三动,右脚放好后,身体平移过去,准备做双下挤,此时手不能打开,我一般都是上步的同时手打开了,这个地方必须分出节奏,先上步,上好会后,全身一动不动,就是小臂,以肘为圆心,打开,难点在于自己做的时候这个动作看上去很简单,但是一旦有人站在你小臂与大腿之间的夹里,你能不能做到身体不动,只是小臂打开,能!对方就到了,做不到,自己就妥协了,这个动作就没用。
        28再收之前提水这个动作,老师说:我根本没听,练得也不是实用拳法里的动作,这个动作应该是手朝里,我做成了掌心冲外,应该是掌心冲里,一边逆缠一边往下走,转多少开多少,要等比例。我做的时候,老师再一次说,我知道咋做了,但是没有东西(我再次强调,而且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我整个十三式,所有出手的动作,老师都说我形有了,里面没有东西,我也不知道到底是缺什么东西,即使老师给我演示,即使我也问老师了,但我依然不知道是缺什么东西,先练吧。)
        29前蹚拗步第二动——收肘,老师强调要收到丹田上。
        30掩手肱捶,转腰拳放在手上,出拳时候全身是一个动作。我做的时候老师没有说什么,给我演示了一遍,我只能记住。
        31. 转身金刚捣碓,第三动,我看到右肩要有一个很大的下,我所有的动作都是有,但是不够突出
        32. 课后额外补充,视频里没有的几个点
                (1) 试验了前一天聊太极的几个动作,例如双手合在对方身上,肘贴着对方,膝盖把对方腿顶开,臀部左右旋转下落,对方便站不住了。
                (2) 与对方手,推的那只手不用力,把身体打开,中轴不懂通过后往后打,把劲通过中轴传导到前手上。
                (3) 分阴阳练习,虎口卡住对方胯,拇指定住不动,食指往胯里面压,压进一点之后,食指不动,拇指继续压,两指分开使劲,对方有感觉,但是我做的不好,原因是没有劲,分不开阴阳。老师说:分不开阴阳是因为没有合住
                (4) 左手拉住对方腕部,右肘抵住对方小臂,左手与右肘卡住对方,我总也卡不住,没找到感觉,卡住之后,围绕左手与右肘连线的中点为轴,用胯旋转,对方会大喊倒地。
                (5) 老师课前问我,最近练得怎么样,我说没时间练,所以光练开胯了,老师说,不行,得练套路。
                (6) 老师说太极拳是“T”字结构,即横中有竖,竖中有横。对方用竖,我们用横来给出掉
                (7) 老师让我用手指指着他的掌心,然后他改变掌心的方向,我一开始以为是手指要与他的掌心垂直,于是我也跟着改变,老师说不对,我不能动,于是老师重新调整掌心的方向,我的手指一直指着他掌心,无论他怎么改变手掌方向,我都不动,老师说这叫对上(我经过这两天的思考,我想对上了应该是我身上有一点和我手指老师的那一点无论位置、距离、力度都保持不变,无论老师如何改变掌心方向,我都要保持原来那种感觉,就叫对上了,这是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统计: 558 总浏览,

从思维和动作两方面学拳——2024年09月12日辛亮私课详解》上有 4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