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构力(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将纯粹的太极拳劲理解为一种结构力。说太极拳劲是结构力,与用其他术语(例如整体劲螺旋劲、杠杆力间接力、手脚相连、周身一家、节节贯穿一动无有不动,等等)描述太极拳劲并不矛盾,而是用一种不同的视角观察和定义太极拳。这种视角有助于把握太极拳的核心,并可较好地解释太极拳的神奇之处。甚至可以说,结构力是太极拳的统一场论,可以统摄关于太极拳劲的其他理论。当然,本文所说的结构力必须经过严格的定义。

作者林克彤先生

 
一、         什么是结构力

 
(一)     结构力

 
1、 先说结构。结构是指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整。广义的结构包括了一切有形之物,但就本文的讨论而言,结构是指由可以拆解的部分构成的整。例如椅子是由椅背、椅腿、椅等组成的整,汽车是由底盘、力系统、车轮、座椅、外壳等组成的整
 
2、 所谓结构力是指基于结构而产生的力。
 
3、 结构力可以分为静态结构力和态结构力。
 
(二)    静态结构力
 
1 我们所说的静态结构力在物理学上称为重力位能(也称势能)。静态结构力不产生向外的力,但是依其结构的形态和质量的大小,可以承受一定的外力而不改变其形态或位置

 
2、 任何静止不动的结构物都有静态结构力,例如桌椅、汽车、房屋、建筑等。椅子可以很好地说明静态结构力。椅子放在地上,未被移时,完全不会给人以有力的感觉。但是当你坐在椅子上时,你就可以会到它可以给你提供有效的支撑,这就是静态结构力的现。房子也是一例。房子立在那里,你从它旁边走过,不会觉得它有力作用于你。可是当你去推它时,你用尽洪荒之力,也休想撼它半分。这同样是静态结构力的现。
 
(二)      态结构力

 
1  态结构力是物理上的能,是结构物因移产生的能量(力)。
 
2  这个力的大小和结构物的质量及移速度有关。质量越大、移速度越快,能就越大。
 
3  汽车是态结构力的典型。汽车在移时是一个整在移,其各个部分的关系不发生变化,只是引擎转产生能通过复杂的传系统传导到车轮,驱车轮转,而带着整个汽车移。汽车的移速度可以非常快,因而可以产生很大的态结构力。
 
(三)      复杂态结构力
 
1    除了上述的静态结构力和态结构力外,还有一种特殊态结构力,它既不同于一般的静态结构力,又不同于一般的态结构力,而是同时具有静态结构力和态结构力的特征,我称之为复杂态结构力。
 
2    说它具有静态结构力的特征是因为它具有分稳定的受力结构,说它具有态结构力的特征是因为它的结构会在一定条件下(如与与对方接手时)发生位移和一定的变化,但是这种位移和变化不会破坏该结构本来具有的静态结构力。
 
3    复杂态结构力是动态结构力和静态结构力的结合,兼有这两种结构力的优,在保持自身平衡和破坏对方平衡方优于大多数人力量的使用方式。
 
二、        太极拳中的结构力
 
1、   太极拳使用的是复杂动态结构力。太极拳则甚少大幅移动自身结构的中心,主要通过结构的微小变化破坏对方的平衡。由于这种结构力的使用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少见,人们对此缺乏直接经验,故此初次接触太极拳会感到十分神奇。
 
2、   太极拳之所以会以复杂动态结构力为力的主要使用方式,是因为复杂动态结构力最为符合人力学原理。太极拳在与对方接手时,是以自己的结构来接对方的来力,务求通过自身结构的调整1)使自身结构大于对方结构,(2)将对方结构调为二维结构,而自身却保持为三维结构,这样就很容易破坏对方的平衡。
 
3、   复杂动态结构力可以较好的抵受来力,又可以高效地发力。所谓高效,是指在最小位移的情况下发出最大的力,而此力恰好作用到对方的结构平衡上,因此对方感受到的力比实际的大很多。
 
4、   太极拳要利用结构力,首先要在身结构上根据需要的功能,模拟能够实现该功能的最佳物理形态。太极拳是平衡的艺术,是在保持自身平衡的情况下,破坏对方的平衡。因此谋求自身的平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被破坏便成了太极拳的首要目标。这种在受到外力冲击的情况下保持自身平衡的方法,太极拳称之为随遇平衡。
 
5、   随遇平衡的最佳物理形态是球。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平衡的。它处于平上是平衡的,处于斜以至凸凹不平的表上其自身仍然是平衡的。换句话说,球不存在跌倒的问题。
 
6  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的中心是不变的。一个圆球,无论大小,无论如何滚动,其中心和圆球表任何一的距离都是相同的、恒定的。
 
7  还是很好的受力结构:
 
(1) 受到的荷载会均匀向整个球扩散;
(2) 如果球可以转动,则除非来力对准球心,否则部分乃至大部分来力会从球上滑过去,或者说被球体的转动卸掉。
 
8  此外,球体的另一个特征对太极拳极具参考价值。球体的一通过旋转一定的幅度(例如90度)将针对它的来力卸掉的同时,另一侧相应的就会转到原来受力位置向来力的方向施加一个与来力相等的力。在太极拳里就体现为化即是发,即化即发。
 
9、   太极拳对球形的模拟是通过掤劲旋转而实现的。当然这种模拟只是球形的一个片段,可能是一个,更多的是一条弧线。尽管如此,这种模拟却具有球形引进落空发放的功能。
 
10、  但是球体的下盘是不稳固的,一推就会移动。况且人体不是球形的。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结构来获得下盘的稳定呢?在我们周遭的物理环境中,在质量和高度相同的物体中,哪种形态的下盘最为稳固?这种形态就是三角体。
 
11三角体是指六边四的形态,四个都是等腰三角形。
 
1 三角体底积大,故此和地之间的摩擦力大,不易推动;
2)三角体的重心处于从其四个角引出的中线相交之处,处于其顶尖的垂线上。欲破坏三角体的平衡,必须将其重心推到其底边外缘或某一角(依推动的方向而定)垂直线之外,能较好地抵抗侧向荷载;
(3) 此外,三角体的斜还有很好的卸力作用。
 
12、 人体两脚分开站立时,和三角体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中文的字就像是一个平的三角形,人要在车船上站稳时会很自然地将两脚分开。当然,两脚和三脚还是不同的,那么如何才能使两只脚具有三只脚的功能呢?首先,除了正马步外,我们站立时两脚通常形成一定的角度(最常见的是45度,如侧马步),并且骨盆的两端也会一高一低、一前一后,形成一股较别劲,其次在受力时通过脚步的移动和两胯的转换调整自己和来力的夹角以取得更好的支撑。另外对方的来力也可以成为那第三只脚,不过在利用来力时要注意不要反过来被来力利用。
 
13 太极拳的结构主要模拟上述两种形态。三角体更多静态结构力的支撑作用,球形则更多动态结构力的成分。不过这二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操作中这二者是重叠嵌套的,更像是一个三角体外套着一个大的圆球。
 
14、 身上除了整体的三角形和球形外,还有很多局部的三角和圆。身上的各级三节,都是一种三角结构,例如单鞭定式,两腿的脚前掌、踝、膝是三角形,踝、膝、胯是三角形,膝、胯、丹田是三角形,膝、胯、肩也是三角形,两脚和裆是三角形,两胯和丹田也是三角形,胯、肩、肘是三角形,肩、肘、手是三角形,肘、腕、手指也是三角形。这些三角形互成犄角之势,相互支撑,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稳固。而每一个和对方的接触,都可以成为一个圆心。例如对方将手按在我的小臂中段,此即可成圆心。我即可通过小臂的自转(顺缠或逆缠)来化解对方的按劲,又可通过收肘出手来化解和反击。对方力大时,我便可将圆心设在丹田,通过开胯和手臂的自转公转卸去对方来力并将其发出。
 
15、 有了三角形结构和球形结构,防守时就可以较好地利用静态结构力(掤劲)来抵御对方的攻击,进攻时通过结构的变动而产生较大的动态结构力来走化(化)和发放(发)。可以视太极拳中的静态结构力为体、为阴,动态结构力为用、为阳。因此太极拳的结构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的。

 

更多帖子

统计: 517 总浏览,

浅谈结构力(上)》上有 9 条评论

  1. 读 林先生此文的第一段后,我某些既有迷思变得豁然开朗。懂劲者们,说太极拳理时的差异,原来是由于有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定义。感谢。

    『说太极拳劲是结构力,与用其他术语描述太极拳劲并不矛盾(。。。。),而是用一种不同的视角观察和定义太极拳。』

    文无第一。和而不同。

  2. 感覺對古人
    “方能始圓,方圓復始之理”
    “中土為樞機之軸,懷藏八卦,腳跐五行,手步八五”
    又有另一層理解。
    学习了。

  3. 结构力就像个神奇的椅子.神奇之处有三.一是这个椅子可以同比例放大和缩小.二是组成这个椅子的各个联接处是活的,使得任何两个联接之间的”棍”可以自转.三是这个椅子的四个腿下还各有一个轮子,可以任意平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