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拳法学习中的因果关系

手指不直,是因为手腕没拉开;手腕拉不开,是因为肘的力没顶到手上去;肘不会顶,是因为肩没有开;肩没有开,是因为胸太紧憋劲;胸太紧憋劲,是因为腰不会转;腰不会转,是因为胯没有开;胯没有开,是因为膝盖没有定住;膝盖定不住,是因为踝关节没有竖起来;踝关节没有竖起来,是因为脚的位置不对。

推手作的时候,合不住对方,是因为肩没有开,手肘关系分不出来;顶不住对方,是因为胯没有开,对方施加到我身上的力无法通过腰胯传导到脚形成棍。使用推手作的时候,做的作对对方没有效果,是因为腰管不了腿和脚。种种以上的原因就是基础没有打好,脑子转得快,但是身跟不上,但是在真正的实践当中,要做到身比脑子快才行。

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我们在平时学习之后,可以做单人练习,也有做双人配合练习。单人练习自己的作外形与劲路,双人练习作的劲路与模拟实践。双人练习提高劲路要快一些,更接近实践,双人练习需要双方的配合才有效。陈老师教过很多种双人练习的方法,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双人开肩练习。两人站好基本功正圈的马步,甲抓住乙的手和肘,用正圈收肘出手的方法来给乙开肩,乙要保持躯干不动,要顺着给自己拿手肘做功的甲劲路走,不要较劲。也可以用反圈作来练习,目的是把肩活开。

肩活开了之后,再练习双人收肘式。甲用两只手抓住乙的一只手不,乙通过转腰收肘把甲拉进来。甲只是给乙喂劲,给一个整的劲就可以,在练习的过程当中不要变招,手和脚身要保持不,只是转腰收肘,把这个作完成即可。

这两个作经过多练练到位的话,肩膀活开了,然后又练收肘式,手上会有捧劲,在推手的时候也能合住对方。

腰启练习。腰是身的主宰,我们做的每一个作的力都需要经过丹田,但是自己初练很难练到腰,所以双人配合练习能做到好一些。

首先两个人基本功动作步骤站好,甲用双手去推乙的腰部,乙在感受到甲推过来的劲之后,腰与甲双手接触的地方原地膨胀,身不要动。乙反复地推,被推的甲在感觉腰部膨胀的同时,把乙的力分别传到后脚、前脚 、头、双手,做到五点外争。这是一个静态的练习方法。

这个作练到位之后,腰部能顶住对方的同时,可以再加上上步练习,就是对方在推你的时候被推着,通过上步跟步把对方一步一步的挤出去。刚开始步子要小,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蹭,把对方撬出去,整个过程只是腰部以下、前脚后脚有作,上不能有作;在对方推过来的时候,腰部的力不丢,可以通过铲出蹬后脚,前脚把后脚吸上去的作来完成。

也可以让对方推着自己的胸部练上步,推的地方接触不要动,也不要去顶对方,对方一推的时候身略微45度倾斜,同时往前进步。左脚右脚都可以练习,肩胯合上,胸部可以随着腰左右45度转换,然后上身在转换的同时,两个脚可以上步跟步把对方挤出去。其中一人只是给对方一个推的力就可以,不要变劲变招。

拉的作。你用双手分别抓住对方的两只胳膊不,与对方较上劲,双手不的时候撤一只脚,然后后脚定住,用后脚把对方拉过来,对方需要给你一个整体劲下去不即可。

当然老师教的双人练习动作有很多很多种,我只是简单说了几种。这些动作的数量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练习,可以一节课这样练,也可以每天都这样练,也可以长时间把他加入到自己的练习课程当中,当然这个过程是很苦的。

从自己单独练习,再到双人配合练习,再到模拟实践练习,最后到实践,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漫长,每一个阶段学习的过程不一样,但是都很重要,要这样练才能把每一个动作的劲路都具体到自己身上,在实践当中才能运用得当、有效果。

要有身体的接触,增加身体的强度,提高身体的耐操性,才能在实操当中游刃有余。

没有速成,没有绝招,也没有什么秘密,只有学习过程与方法,只要把最基本的东西做好就可以。双人配合练习的过程比较苦,也比较累,一般学员不大喜欢这样练习!

不要练肌肉。肌肉练多了会显得整个人的身体很笨拙、僵硬,这和胖瘦年龄大小没有关系。只有练到了筋骨关节才能看到身体的轻灵,劲路的运用自如,才能在实践当中把身法步法手法运用得当,具备瞬间移动的能力,才能做到功法合一

所以每节课听完就要去练,把听到的东西经过各种练习方法练到自己身上,才算是得到自己想要的。

文字只能提供参考与经验,只是理论信息。要想真正得到功法,还需要现场学习、交流、训练与实践。

文章只是个人学习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再次感谢!

关于 陈中华太极馆五莲总教练、青山教练韩瑞

韩瑞,山东泰安人,1987年出生,大青山国际太极学校教练。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海外掌门人陈中华入室弟子。曾在中国香港、北京、广东潮汕、广西桂林 、柳州、东营、潍坊、青岛、莒县、日照、五莲、安徽马鞍山、福建古田、泉州、印尼、新加坡等地教拳。韩瑞2012年8月到大青山勤工俭学。2016年8月开始成为教练。 2013年5月参加大青山国际太极拳比赛,获得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套路A组冠军。 2014年8月参加中国潍坊第二届武术文化节,获得男子推手80公斤冠军。 2015年3月参加北京首届功夫冠军推手邀请赛,获得男子80公斤冠军。 2015年6月参加山东省太极推手锦标赛,获得男子推手80公斤冠军。 2016年7月参加中国潍坊第三届武术文化节获得男子推手80公斤级别冠军。 2017年12月参加新加坡国际武术交流赛_尚穆根杯,获得男子推手85公斤级冠军,在最后冠军决赛当中,获得冠中冠。
统计: 787 总浏览,

实用拳法学习中的因果关系》上有 19 条评论

  1. 因果论是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包含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因果联系就是其中的一对基本范畴。
    它揭示了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是对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这一唯物辩证法基本特征的具现。

    手指不直,是因为手腕没拉开;手腕拉不开,是因为肘的力没顶到手上去;肘不会顶,是因为肩没有开;肩没有开,是因为胸太紧憋劲;胸太紧憋劲,是因为腰不会转;腰不会转,是因为胯没有开;胯没有开,是因为膝盖没有定住;膝盖定不住,是因为踝关节没有竖起来;踝关节没有竖起来,是因为脚的位置不对。
    韩瑞教练讲的就是一场精彩的课。学习了。谢谢。

  2. 拜读了韩瑞师兄的的练功悟和练功时做不到位出现错误的原因,简明扼要,循序渐进让人茅塞顿开。特别是正确的练功方法更是受益匪浅!通过正确刻苦的基础练习才能“只有练到了筋骨关节才能看到身的轻灵,劲路的运用自如,才能在实践当中把身法步法手法运用得当,具备瞬间移的能力,才能做到功法合一”。

  3. 韩瑞师兄学的感悟,就像练功一层一层的境界,就像师父说的少林36房,你不从第1关过去永远不知道第2关,你不从第2关过去永远不知道第3关是什么样的,真正的实践当中,要做到身比脑子快才行,这句话真的有所顿悟。没有速成没有绝招,也没有什么秘密,只有学习过程与方法。感谢师兄的文章。看到这篇文章就看到了韩瑞师兄的学前经历和每一个练拳层次的感悟。

  4. 感谢韩教练的又一干货分享,从单人练习到双人练习,步骤明晰、层层递进。从开肩、腰启到拉的作,强调基础扎实、循序渐进,摒弃肌肉训练求身的轻灵。虽过程艰苦漫长,但按此练习,必能让功夫上身,受益匪浅。期待韩教练的下一大作

  5. 很高兴看到韩瑞教练2025新年刚过就连续有大作问世。前一篇主要谈了个人练功会,这篇就与之呼应,谈了很多练功方法。特别喜欢下的两段话:

    “种种以上的原因就是基础没有打好,才导致的脑子转的快,但是身跟不上,但是在真正的实践当中,要做到身比脑子快才行。”

    “没有速成,没有绝招,也没有什么秘密,只有学习过程与方法,只要把最基本的东西做好就可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