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迷”不悟

  越来越觉得这句话得反着说,不执“迷”永不能“悟”。对于任何人、事、物,如不能日日、夜夜、年年浸其中,想之、念之、执之、迷之,则永无知其理、明其道之日。
  没有有心栽花之恒心,绝无无心插柳之所获,执着于迷,才有可能悟,所谓——不迷不悟。推而广之,不成魔不成佛,不至色不真空,做不到大公无私就绝不能精致利己。
我们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别具一格,至刚至柔之拳,阴阳法理的完美结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而练拳就是练功,功就是时间,用恒心和诚心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的“迷于”其中,才有可能明理、知“道”。
  反者、道之。很多的人的解释是事物总是向它的相反方向运,事物的发展都是周期性循环反复运。我认为,道发生作用的前提是“反”,什么是反,世界上一切我们人主观上认为不好的、危险的、痛苦的一切就是反。拿人生来说,就是你的至暗时刻,拿练拳来说就是你不想练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重病、伤痛、枯燥等等。在每一个“反”出现的时候就是在考验你的时候,就是道之的时候。顺境人人能行、逆境筛选强人。其实,每次的“反”就是你要过的“关”,逆境才是成就人的不二法门,凡让人感觉舒服的、高兴的、有获得感、成就感的都不是关,真正的关是“视死如归”才能过的。执迷不悟,就是在每个“反”出现的时侯,不为所、不改初心,执迷不悔,才能练好拳、练成拳,才能无愧于陈中华老师的传授与传承。只有在人道出现“反”,才能使天道为之“”。
  示弱,是我从陈中华老师身上看到的和学到的,身负绝学,至强武力,但在生活中,在每次讲座中待人接物皆是和善谦让、微笑风趣。示人以“弱”,无论是对友还是对敌,皆是妙手亦是阴阳。另外,练习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必须“弱”其心志,不能武断要求自己一定要练成,一定要上身,一定要怎么样,要在“规矩”的范围内以无知之心练拳,不以结果为导向练拳,当我们里只有结果的时侯我们则永远得不到结果,要用时间在自己的空间里磨练自己,“弱”化各种主观心志,天道自然发生作用,所谓道不远人。
  任何高价值的东西都是有深刻内涵的,任何表千变万化的东西其内在都是极其简单明确的,任何珍贵的东西也都不是随随便便轻易可以得到的。想得到的任何东西都是拿自己拥有的东西去交换的,“舍得”,不舍不可能得,舍了也可能不得,交换就是阴阳。
  练习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不执迷则不悟,不舍永不会得。
  篇后语:中华传统文化都内涵深刻哲理,都是依“道”而行,知道他,难;认识他,又难;拥有他,更难;传承他,让其不断,难上加难。我们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也是如此,为什么?因为他是反人性的。人性是自私,是少付出要多回报,短付出要长回报,现付出要现回报,让我一直付出但可能没回报,我是傻子才行。
  燃自己才行!
  顺祝陈老师教练们新的一年康乐如意,各位拳友功法精进!

更多帖子

统计: 211 总浏览,

执“迷”不悟》上有 4 条评论

  1. 佛家有顿悟渐悟之争,其实就如同唯物主义量变引起质变,有的人思维活,脑子灵,一看就会,一说就懂,一练就对,这是顿悟,但顿悟是少数,大部分是渐悟,但渐悟又是有一个悟不悟,有的人很能坚持,但不去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我们既要有坚持,又要不断去思考,才能真正悟到

    • 学习如何一项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 没有一种非常执着的劲头是不可能达到非常深入 非常出色的成就的 “执迷不悟”反着说这个想法很新颖 用在广大太极拳爱好者身上很贴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