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前文“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初步介紹了球撐開和旋轉兩個重要概念, 本文將更仔細闡述身體運作怎麼體現球撐開和旋轉的運作,不過由於模擬球的撐開和旋轉運動的運作實在千變萬化,本文只選一部分運作闡述,讓讀者腦海能作出圖像化的理解。
伸撥勁:
陳中華老師和孫中華老師合著的“規矩”裏面說道,太極的勁就是“伸撥勁”。按書中描述我們可以用兩支相連的長棍(如雙截棍)作例子,它可以由一個由兩條實線一條虚線組成的開口三角形模擬,如果我們在兩條實線相連的中點向虛線頂過去,開口三角形的兩頭就會向外撐開,如下圖所示:

以手為俱體例子,上臂和小臂就是開口三角形的實線,肩和手的連線是虚線,肘往這虚線一頂,肩和手這兩頭就會向外撐開。所以對方推我小臂,我肩不動肘向虚線一頂,就可以掤住對方。
掤得住對方,我的身形沒有過大的變形,即我的結構未變,亦即我的結構力抵受住了對方的來力。
由此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伸撥勁的一些重點:
- 1. 力方向的垂直轉換
- 2. 間接力
- 3. 掤勁的基礎
- 4. 結構力的基礎
圓內三角:
在伸撥勁開口三角形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選虚線為圓的直徑,以此直徑畫出來的圓,剛好包裹住開口三角形,如下圖所示:

所以我們的手可以以下運動模式模擬三圍立體的球撐開和旋轉運動:
1. 伸撥撐開,更大的球
2. 肩點自轉,手萬向旋轉 (雙箭咀表示旋轉方向)


3. 小臂自轉,球中有球


4. 肩與胯合,身帶手轉,身手升降



以上手的運作可分成兩大類:
- 手範圍內與身分開的獨立運作
- 手被動由身帶動產生的運作
這裏也體現了“開肩”的重要性,開了肩,手可以運作的模式的選擇就多了。
手腳相連:
如果我們以攔擦衣的定式動作為例,如下圖。
我們以俯瞰視角觀察

我們正面觀察

如果我們想將手的開口三角形和腳的開三角形連上,我們可以將身合好,讓身整個體積形同成一點的等效運作。讓身合好的方法有:
- 身豎直如鐵板一樣,令身接近物理中的理想剛體,任何一點受力,都不會變形即時反映在其他點上。頭發頂勁,下盤下塌外碾,肩胯關節能夠以林克彤林先生的“定住與活開”方式運作,最大化加強身的直度剛度,最小化關節和四肢的牽連。 陳長興宗師“牌位大王”的身法大概就是這個方法的終極體現。
- 壓肩填胯
- 裹臀
- 肘和腳跟對上丹田
- 涵胸拔背
因為筆者還在探索身法階段,對以上方法沒辦法進一步闡述,以上方法的細節,留待讀者自己仔細研究。
總而言之,身體能合好,等效形同前手後腳連在一點上運作,身體就好用了。


補充:
閱讀上文後,讀者可能會產生以下疑問:
- 以等效方式推論出的結論不夠嚴謹
- 筆者立論未經自身功夫驗證
筆者提議讀者以“伸撥勁”和旋轉兩個重點,依據身體的客觀運作結構,自行在練習時感受領悟。
筆者試給以下範例模型供讀者參考:


總結:
伸撥勁引伸出開口三角形和圓形,旋轉模擬球的運動模式。全身可以以一個簡單的開口三角形模擬手到腳的宏觀結構,全身可以宏觀整體旋轉模擬一個球的旋轉。另外也可以如上文所述,將身體拆件,形成複合的三角形結構和執行複合球形旋轉。
後記:
以上是2018年陳中華老師香港的講座,2018年至今跟林先生的學習陳式太極實用拳法的感受,感想,心得的其中一部分,中間可能有理解上的錯誤,所有理論知識僅供拳友參考。我會繼續將這幾年累積下來的想法分享出來。
更多帖子
- 真不動 三字經-馮嘉傑 (强烈推荐)
- 过关 (强烈推荐)
- 公园推手有感 (强烈推荐)
- 意大利餐厅趣事—20230327记于日维茨机场 (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