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拳法 -> 太極 -> 宇宙 -> 真不動

這篇文章是一個思考的旅程。
開始學習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一條問題是 “什麼是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
問: 什麼是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
答: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是太極拳。

問: 那什麼是太極拳?
答: 太極拳是依照中國思想哲學核心 “太極” 造的拳法。
問: 那什麼是太極?
答: 太極是陰陽。

問: 太極和陰陽為什麼能夠成為中國千年歷史中的思想哲學核心?
答: 要理解太極,大概可以先由理解太極的相反 “無極” 開始,然後就理解到什麼是太極。

那什麼是無極?
極是極限的意思,也有界線的意思。
比如說,九龍半島向南走到極處是什麼,是維多利亞港。
再由維多利亞港向南走到極處是什麼,是香港島。

人體的極處,腳板底,手指尖,百會
人體一直往下走,走到極處是腳板底,然後多數情況下,越過這條界線就到了大地。
人體一直往手走,走到極處是手指尖,當我們拿著東西,再越過這條界線就是和我們接觸的異物。
人體一直往上走,走到極處是百會,然後多數情況下,越過這條界線就到了天空。

所以”無極”,就是”無界線”,宇宙中所有的界線全部被消除。
你我之間身體的界線被消除,
你我之間意識的界線被消除,
生命體和死物的界線被消除,
天地的界線被消除,
空間和物質的界線被消除。
宇宙中所有東西都是一樣,任何地方都是一樣,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這個無極的宇宙,可說是一片虚無,又一片完滿,全為黑色,
又全為白色,
也可以說全部紅色,也可以說全部都不是紅色。
有和無,黑色白色,紅燈黃綠青藍紫,本來就是基於客觀有分別有界線的宇宙事實,我們才為不同界線劃分出來的宇宙部分,分別命名。
在無極的宇宙裏,一切命名其實都沒有意義,亦沒有客觀的宇宙事實說我們衍生出相關的命名。
“無名,天地之始。”

無極中強加觀察者
如果整個宇宙沒有你我,沒有分別,那麼就沒有觀察者和被觀察的事物的分別,也就根本不能有觀察者來觀察這個無極宇宙。但我們仍在這個無極宇宙中強加一個觀察者試圖觀察無極是什麼。

這個觀察者會看見什麼?上下左右前後,全部都是一樣的。
如果我們賦予這個觀察者移動的能力,讓他在這個無極宇宙中自由移動觀察,無論他怎麼移動,看到的都是一樣。甚至他根本感覺不到自己在移動。當我們坐在移動中的磁浮火車上,如果看不到窗外的景色一直往後跑,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高速移動。
無極中生出一條界線
如果這無極宇宙中有一條垂直線將無極宇宙劃開成兩邊,左手邊是白色,右手邊是黑色。

那麼,若果不動的觀察者身處在這個宇宙中的左邊,觀察到的仍然是無止境的白色。
不動的觀察者身處在這個宇宙中的右邊,觀察到的仍然無止境的黑色。
雖然宇宙有了第一界線的分別,有了第一個極,而觀察者卻因為不會移動同時這個宇宙由始至終不會變化移動,觀察者無辦法觀測到黑白間之極,這宇宙中的極,這個”極”仍是相當於沒有意義。

第一條界線和動靜
如果我們賦予觀察者移動能力,並讓左邊的觀察者不斷右移,讓右邊的觀察者不斷左移,兩邊的觀察者最終都會觀察到這個宇宙中的 “極”,宇宙中的分界線,宇宙中的分別。

而我們以這個分界線立極作為量度基準,那麼我們就可以量度出左右觀察者初始相對於這宇宙分界線的距離。
我們生成了長度距離的空間概念。

而基於觀察者初始位置和移動速度,又會決定出左右觀察者是否同時或是有先有後的觀察到這分界線,由此我們又生成了時間先後的概念。

相反,如果觀察者不動,而宇宙在”動”。
例如宇宙的分界線會自己移動,
或者宇宙的分界線會間竭消失出現,
又或者宇宙的分界線會不停地變形。
直到分界線接觸到觀察者,觀察者就會觀察到宇宙中的分別。
同樣地,長度距離空間時間的概念亦會衍生出來。
太極
宇宙的時間回流到最初的盡頭,宇宙初始的模樣是我們時間盡頭最初的極,”太極”。
宇宙最初的客觀事實中存在的分別,成為我們最初的極,”太極”。
宇宙客觀事實中存在的變化,我們量度其變化的動靜,亦為最根本之極,”太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宇宙最初最根本的分別,有形和無形,空間和物質。
空間和物質生成了太空和星球。
太空和星球有形與無形的分界線就是天和地。
天和地中間生出有生命的生物和無生命的死物。
有生命的生物中再分成男分成女。
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公轉的軌跡生出地球和太陽距離的變化,生出地球上的春夏秋冬。
地球的自轉又生出地球的一點有時會向太陽,有時會不見太陽。
公轉一圈,春夏秋冬一個循環為年。
自轉一圈,一個白晝,一個黑夜,一個循環為日。
所以地球和太陽在宇宙中的空間運動,和地球上客觀的氣候變化又生成時間觀念。
而總結包攬宇宙所有變化運動,最大最無所不包的概念,就是”陰陽”,”太極”。
立極
回到我們現在的地球,我們知道我們身處的地球有千萬種分別,有千萬種常時運行的變化。要量度學習認知這千萬種分別和變化,我們必須要分類和製定量度的標準,這就是”立極”。
每天我們都會外出上學上班然後回到家裏休息,我們的家的位置就是我們量度的基準,那個不動的極點,有這不動的極點,我們才可以量度出我們每天所需要移動的距離,基於該距離我們可得出每天需要最少花費多少時間在移動上,然後我們就可以制訂我們每天的活動日程安排。
我們又以水結為冰,水蒸發為氣的溫度作為量度溫度的基準,有了這兩個不動的極點,我們又能量化和衡量何為冷熱。
我們又以太陽日間的室外亮度和相應光的能量為基準,我們又能量化和衡量我們晚上用的照明系統的亮度。
我們又以地心吸力的加速率為基準,我們能量化和衡量我們人體所能承受的加速程度。

當宇宙有變化有運動有分別,我們就有需要立極,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什麼量什麼不量,立極變得有意義。
當宇宙無變化無運動無分別,完全的無極,立極變得無意義。
正因為我們身處的宇宙是前者,立極,立太極,太極,這些行為和概念就有深刻,實際和實用的意義。

真不動

經歷了以上的思考旅程,由現在迅速倒帶回到宇宙之初,然後快速經歷一次宇宙的演變生成,再回到我們的現在。大概能細味到陳中華陳老師總結的 “真不動” 三個字。
“真不動”,高度而且深刻總結了中國千百年來的文化哲學思想核心,陰陽,太極及其如何體現在武術之上。

武術的本質是變化和運動,而要量化,量度,衡量,比較,我們要先立極。
而我們要立的極必要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少的重點同時是影響所有最多的,
那個就是 “真不動”的點,在有形的物質上,也可以在無形的空間中。
這個 “真不動” 既為中,因為是中,又演出兩頭,兩頭即一陰一陽。
空間的兩頭,身體的兩頭,動與不動,快與慢。
“一陰一陽之謂道”
真不動,太極,陰陽,道。
我們要把 “真不動”練出來,練上身,我們身上就能體現”太極”。 
统计: 81 总浏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