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8陈中华老师在上海讲拳体会

aa1_9394听了但是还没有明白道理的地方: 六封四闭的动作,要点是一个中轴,两个转盘,一个大,一个小前面的手不能是使力往外伸,而是身(腰胯)转多少,手就出去多少。这个环节部分,我听到了体会到了这么些,但实际上还不是很明白 。暂记录下且记在心里,一有机会,要慢慢搞明白这个道理。

陈中华老师2008年和他的恩师冯志强宗师在北京。

陈中华老师2008年和他的恩师冯志强宗师在北京。

*分阴阳(阴阳分离但绝对不仅仅是分开、处处有阴阳,阴阳是同时存在的,却又是分离的,阴就是阴阳就是阳,同为一,也同时作用;为阳,静为阴,定住的一不动为阴,上步、发力为阳,即为一却是分离亦是同为作用):

莒县学生们在练习拧毛巾

莒县学生们在练习拧毛巾

毛巾为例,手出去的同时,头往后顶,形成对拉。 ·以正圈收肘为例,收肘的时候,手同时有外放的劲。 ·以交手为例,搭手的一定住,也就是“合上”,上步及发力定住“点”为根,定住以上步发力为用。 这是我所能理解的阴阳互为根本,互为用在使用拳法里的道理。

陈中华和洪均生

陈中华和洪均生

*我是一个初学者,也是机缘深厚,在学习初期能在老师身边受教,能反复多次的在老师亲手调教之下感受劲力的变化,实在是万分难得。

18名学员成为陈中华老师的入室弟子

18名学员2016.08.22成为陈中华老师的入室弟子

每一次在老师对我的身体作角度方位作出了调整之后,说:“好 、有了”的时候,而我的感觉却恰恰是什么感觉都没有了。在我自己有感觉(有用力的感觉)的时候,老师会告诉我“肘出去了、肩往下、胯填起来、头顶住、胸进去…” 这种感觉告诉我,作为一名初学者,当我觉得有了的时候,当我觉得对的时候,当我觉得顺的时候,我肯定是错的,而那一点有了、对了”,是需要我无数次的去寻找,去体会,去练习。 这种感觉也告诉我,当“有了、对了”的一的时候,我是不知道的,或者说是很轻松的,这种轻松,是需要在非常的难受去磨练出来的。

IMG_2813*看过很多遍关于扳手腕的视频,是陈老师英语版的,因为听不懂,所以无法明白其中的道理。正好机会难得,便请教了陈老师关于扳手腕的用力的方法。在老是的演示下,算是基本上明白了在掰手腕的时候,我的力是需要延出去,在对方的后面绕回来,劲要延伸出去,又要绕过去绕回来。奇妙之处,言辞难以形容。

2016年8月大青山云海

2016年8月大青山云海

就这个道理,再次讲到了往回拉的时候同时又有往外出的劲。还有关于地球引力的故事,所以我们在这个拳法中练习往回拉的力肯定是要比练习往外放的力要容易一些。

IMG_2024

陈中华老师在美国纽约。

*不传之秘-袖里锦(劲) 陈老师说,陈公发科和洪公均生时刻练习的一种功法“袖里锦”,以瓦楞掌为基础,左旋和右旋的时候,时刻注意,要让自己的小臂有一种内在的膨胀,也就是那么一,但是我们常人时常练习膨胀那么一,就会变成不同寻常的人。

只比常人多一 我们练的是什么?练的就是手出去的时候,就是多了那么一;是与对方合上的时候,垫步、也是那么一,脚跟和脚尖之间的一,能够让对方防不胜防,脚尖落地的一刹那,就能将对方发力打出。当然,前提是练对了。因为我个人的悟性有限,只能记住这么些。不明白的,就记在脑子里,要找机会弄明白。

陈中华老师与和式太极拳名家和有禄老师合影

陈中华老师与和式太极拳名家和有禄老师合影

*陈老师有第三只手,第四只手… 陈老师说:“你推,使劲推”,每一次我使劲推陈老师的时候,感觉要么就是推在墙上,要么就是推在有“油”的墙上,要么推不,要么就被滑开。每次在失去重心要倒的时候,总感觉是在另外一个方向,或是后,或是前,或上或下,感觉陈老师在用第三只手轻轻一碰,我就倒了。这个时候,陈老师会说:“感觉到了吧,在你脚下、在你后、在你腰上…”等等。在陈老师讲解和示范的时候,总是想拼命的记住,把说的话说的道理记住,把在我身上示范的感觉记住。可是我天生就是一个愚钝的人,在结束的时候,总觉得脑子里和身体上都已经忘的干净了,使劲回想,也想不起来多少。 说来也怪,但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在深度睡眠下,这些道理和身体的感觉会隐隐约约的再过一遍,或许是好几遍。

更多帖子

统计: 2247 总浏览,

2016.09.08陈中华老师在上海讲拳体会》上有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