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照推手班讲座上,师父为学员多次讲到杠杆力。所有动作都是杠出来的,这是实用拳法一个大的原则。也是“机器人”练法,把整个身体练成“齿轮箱”的要则。
杠杆原理,依据支点位置的不同,有二种表现形式。一是支点固定于两端之间某点,如跷跷板。二是支点固定于一端,被撬对象在下方;如铡刀。再则是支点固定于一端,被撬对象在上方;如弹琴弦,蹦蹦床类。
在人体制造出这三类杠杆,要素第一是支点。包括支点的位置,固定。二者都很重要,位置并可随时变换。推手过程中,师父经常讲,胯进去抢占位置,胯、脚等部位是常用的支点。能占位,能固定,都需要功力。第二要素是上身能和对方合住,能捆住对方。捆得住,才能撬得起。第三要素身体内各个关节要开。这是杠杆力的来源。
杠杆力是质量和力臂的乘积。关节的内开是力臂的延长,这是一个很大的变量。 师父演示了自起式开始,上半身动作通过杠杆作用运动,然后调整,再杠杆作用,如此类推。并以跷跷板为例,讲述跷跷板和速度;二者不在一个维里,没有关系。跷跷板本身的结构是超越速度之上的。
两端作用力的方向相反,是同时进行,没有时间上的延迟。速度是两点之间的距离,以时间来度量,有快慢。跷跷板结构可以看做一个整体;两端是同一个动作,在同一时间内方向相反的运动。为什么练拳要把我们练成“机器人”?就是把这个跷跷板在身上练固定了,这边一动,另一边打。里面有个点不动。直至全身练成横的,竖的,斜的,全纬度的杠杆。
杠杆原理是从技术上要求,作为练拳,思想上还需要定性。师父讲,凡是引导离开练拳这个轨道的一切人事,都是魔障。它无时不在。正确的做法是不和它搭界。每每聆听师父教诲,往往有醍醐灌顶之感,感通于斯,足之蹈之,逐日递进,乐趣其中。
好文章!学习了。
师兄写的文章就是好,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