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动

 

真不动

我在“大青山学拳记之四上大青山”一文中述及陈老师关于“不动”的教言,认为提出“不”的概念是陈老师对太极拳理论的一大贡献。

文章在陈老师网站发表后,陈老师将他写的几幅书法作为文章的插图,其中一幅写的是“真不动”。我一见即心生欢喜,遂向陈老师求该幅书法,陈老师欣然允诺。今年3月底参加北京第二期实用拳法短训班,甫见,陈老师即递给我一个卷起的纸筒,展开一看,正是那幅已经裱好的“真不”。

林克彤先生

据陈老师自己讲,前人确实不曾提及“不”的概念。但是不的原则则是自太极拳创立之始即已存在了,因为没有不,就不可能有我们所知的太极拳。不过当年陈老师从学于洪公时,洪公经常说的是:“你什么?”。就是陈老师,也是4、5年前才开始频繁地使用这个概念。陈老师的贡献,在于从科学的角度将不抽取出来,说明其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扫除流行于世间的神秘主义,为学者练习真太极拳提供了指南。

林克彤先生拳照

那么,不的真意到底是什么?陈老师在北京短训班上再次对此作出了阐发。陈老师说:“不有几个作用:首先,不把你和大地连在一起,对方推你,就像推大地、推一堵墙,不能你分毫。其次,有了再有,就分出了阴阳。第三、不有了不动点旋转才有可能,才能出螺旋缠丝劲。第四、当你用拳头打人时,好像是用一块小石子扔人,如果你的上半身不,通过腰部旋转发出力,小石子就变成了大榔头,如果全身不,通过脚蹬地发力,大榔头就变成了汽锤,打击的力量大大地加强”。

不过,明白不的作用,不等于可以做到。看陈老师演示推手,真是神乎其技,手微微一转,便能将人发出,自己一试,全不管用,除了时间的拿捏、力量的大小、发劲的角度不到家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总是在。在北京短训班上和吴绍志师兄练习推手时,使出的招式不灵,绍志兄指出,我的腿在,我低头一看,小腿确实在,再试,依然在。虽然主观意识上在尽力控制它不,但就是做不到。

林克彤先生和陈旭教练

我对此进行了深思,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关节的活幅度不够,无法将身的结构调整到理想的状态,一受力不免晃动。第二,太极拳使用的肌肉和筋腱与日常活不同,有关的肌肉和筋腱缺乏锻炼、不够强壮,不能固定住骨骼结构。

那么,怎么才能练出真不动的功夫?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一想法,供同好参考。

1、关于力量的锻炼:在练拳的过程中,膝盖疼是很常见的。最近就有同好对此心有疑虑,私下向我咨询膝盖疼的问题。其实很多时所谓的膝盖疼只是肌腱受力后的正常反应,与骨骼无关,只要姿势正确,膝关节不会受伤,当然也要防止肌腱劳损,但一般在劳损之前,通常已经会疼到无法练习。因此,如果膝盖很疼,就要适当降低锻炼的强度。孙中华老师曾在他博客上写过一篇关于练拳时膝盖痛怎么办的文章,值得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95a3d69f0101611l.html)。当时我打三趟拳已经疼得无法坚持,如今连续打10趟也没有问题,因此膝盖疼无须害怕,慢慢会过去的。补充一句,我是膝盖外侧疼,所以知道和骨骼关系不大。如果疼得部位不同,可能需要咨询专业人士。

林克彤先生六封四闭

至于肌肉,只要是认真练的,几乎都会经历周身酸痛的阶段。我有一段时间脚踝很疼,夜里经常被疼醒,这大约是劲开始到脚下的反应。曾有拳友问陈老师,如果练拳疲倦怎么办,陈老师答曰“多练”。我个人的验“多练”同样适用于肌肉酸痛。人有很大的潜能,我们应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千锤百炼才能脱胎换骨,但应注意不要过分透支(出虚汗、心慌、长时间乏力等),同时应注意营养。

2、先练习中轴不动: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练到浑身任何地方都是轴,都能不动,但开始时最好先把定住中轴作为目标。要定住中轴,我认为有两要特别注意:第一是裆劲一定要下去。方法就是陈发科公所说的“打拳时始终如坐凳上。”发科公此言实为其几十年练拳的心得,称得上是练拳的诀,不应让其轻轻滑过。找到“如坐凳上”的感觉,裆劲自然到脚底,架子便稳固不易动摇。第二是头顶要定住不动,所谓“虚领顶劲”是也。练习的方法,可以先对着镜子练单式,如庇身捶。在镜子中自己头顶的地方用签字笔一个,然后在往返转折时,尽管两胯来回转换,两膝一上一落,头顶却始终不离那一点拦擦衣六封四闭也是很好的练习头顶不动的单式。

陈中华老师给林克彤先生改拳

需要注意的头顶虽然不动,但不是死的。要有“虚”的意思。虚领顶劲的“虚领”是说似乎在百会的上方有绳子将头向上轻轻吊起,是为”领”。说它”虚”,是因为并非实有一根绳子在”领”。“虚领”和”顶劲”相对,虚领从上提,顶劲从下顶,都是为了“立身中正”、”中定”,就是陈老师讲的中轴不动。

那么光有顶劲不够吗?为什么还要加个虚领呢?这难道不是头上安头,多此一举吗?其实不然。意念中百会上方有一线虚领,脊椎自然会拉开,下颌会微微内收,”含胸拔背”就变得容易了。有人顶劲十足,但下巴总是微翘,这样就很难做到含胸拔背,即使勉强做到,劲路也容易在脖子这儿断成两截。

陈中华老师给林克彤先生讲拳

我想虚领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中间这根棍儿不能用死劲,要有一虚的意思。虚才能灵,所以说“身轻利顶头”,“顶头悬”即“虚领顶劲”,虚领顶劲才能满身轻利也。

这样头顶定住不动,裆劲下,中间这根棍就立起来了。但这根棍不是铁棍,而是白蜡杆,是有弹性、可以缩的。只要顶劲、裆劲不丢,中间怎么动都可以,这样含胸拔背才有可能,而含胸拔背往往是劲路从脚通手的必要一环。

3、 练拳时,除了不动不能完成动作的,其他部分定住不动,这样慢慢就练出了分离。我曾试着定住肩肘而将小臂里缠,却发现无法在肩部不动的情况下完成旋转小臂的动作,除非用力将大臂进行反方向运动(外缠)。这样练习一会儿之后,肩部的肌肉就变得酸痛。可知为了定住不动,不动的部分要有向与动的部分相反方向对拉意念。如正手圈的前半圈,右腿里缠,但右膝一定要外撑;左腿外缠,左膝则要内。这样练是非常累的,但经过反复练习,相关的肌肉变得强壮,脑神经元之间形成稳定的新联结,身各部分才学会即可以各自独立、又可以协同运动的新模式,真不动才成为可能。

更多帖子

统计: 5834 总浏览,

真不动》上有 8 条评论

  1. 好文章,拳理剖析深刻透彻 ,为初学实用拳法者提供了努力的方向,拜读了,将在今后习练实用拳法中深刻领会。谢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