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的人无不对“笔力”津津乐道、孜孜以求。观摹浩如烟海的古代的法书碑帖,那种“外示安逸、内固精神”的气韵似力透纸背,让人心摹手追、赞叹不已。中国的学术,至精微处总是相通的,书法的笔力与拳法的劲路即是如此。如陈中华老师的这十二个字,乍看笔画粗重,细看看出内里的筋骨,随意轻灵,欲飞欲动,入木三分又跃然纸上,与老师的拳异曲同工。
刚开始学字的青年人觉得《兰亭序》也不过如此,颜真卿的字太肥欧阳询的字太瘦,王羲之写的太潦草,得出结论是自己也能写的来。学过几年后眼界提高,觉得那是种几乎穷尽一生精力都无法企及的境界,就像没有见过实用拳法的同学看陈老师打拳一样。老师的拳法初看觉得朴实无华,精研便觉得内蕴丰厚,劲力含蓄充沛,法度严谨,拙朴厚重,气韵沉雄。
东方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拙朴”而不是华美,区别在于一个含蓄一个张扬,拙朴更契合东方传统文化的思维定势。书法的笔锋张扬、锋芒毕露,笔力未必雄强。反而一些看起来“不动声色”的作品,钩挑的笔画很节制,但阳刚在中。看陈先生演练的套路,即使在二路中频频蹿蹦跳跃和发力,也是轻灵稳健的,转关处有狮虎缩身欲扑的蓄势,没有那些花枝招展,形之于外的唬人把戏。
把外形姿势做得让一般人觉得好看,专业演员通过短时的针对性训练就能做到;要内行人觉得“好看”就是功夫了,不是什么人学个三招两式就能蒙混过关的。内家拳法素有“重意不重形”之说,外表看似平常,里面有东西,这也是内家拳法的共同特点。不是说外形不重要,而是内里的劲路更重要。在修炼方法上“劝尔从里往外练”,里面有了,外形必然好看(对会看的人而言),只追求外形的美观舒展,方向错了。而现在追求的方向,决定了日后成就的高低。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学拳记之三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很累,但要坚持 (强烈推荐)
- 学拳不难 (强烈推荐)
- 功夫的“效益”与“成本” (强烈推荐)
东方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拙朴”而不是华美。也可称之为“内敛”。
我喜欢这种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