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7年7月接触太极拳以来,到现在已经12年了;练武之人都有“三年一小成、六年是中成、九年就大成”,还有近几年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粗略匡算一下每天早晚各锻炼1小时,一年就是700多小时,12年也接近9000小时;按理说论年头也应该有点收获了。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量变到某一程度也不是一定就发生质变;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练法,年轻身体素质好、精力旺盛、一天可以练几十遍一路拳法;中年人、老年人也各有各的练法,就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时间和节奏。违背了自然规律,为追求功夫快上身、早上身,一味蛮干的多练快练,“欲速则不达”,不但不一定得到功夫,反而可能练伤身体。
很多事情往往是经历过才有感受,当然这些经历也与年龄、身体素质变化有关系,就拿自己的练拳经历来说,2007~2014的这些年,自己那时也还算年轻(43~49岁),前后学过老架一路、忽雷架、陈式太极拳42式、56式等、武当剑、陀螺鞭(棍法),每天也是早晨一个多小时、晚上有时也去练1个多小时,寒来暑往,乐此不疲。过后回想一下,这一段时间练得有点多、有点杂,不如把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练好一件事。
2014年七月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和一番思想斗争,决定放弃这七年多的努力,改学名师陈中华老师的陈氏太极实用拳法,因为从开始接触实用拳法就从师兄们的言传身教、打拳前先练基本功的程序、套路的每个动作的演练、方向、位置、重心转换等等都很讲究《规矩》,而2015年8月初参加的大青山培训班,更让自己在感受师父的谆谆教诲和亲自示范下对学拳、练拳有了新的认识,师父把很多以前业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用现代科学解释的更加清楚生动,如支座、杠杆力、转轴、轨道,“旋转、开胯、不动”的六字真言,“收肘不收手、出手不出肘”的主动从动关系以及出力方向的界面限定等;自己更加深了对实用拳法的热爱,在自己的坚持习练和拜师递贴后,也非常荣幸地在2017年5月底被陈中华老师收为徒弟。
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看,就拜师这件事看,自己一开始就认为一是自己练得不够好,不一定能得到师父认可;二是自己单位公务事情较多,拜师后自己有时再不积极主动就说不过去。而师兄们劝说,你不积极主动的递交拜师贴,师父也无从知道你想加入师门的真实想法,毕竟自己也看到了师父是真正的名师,拜师后可以有一个正宗门派的传承;再者拜师后自己就会给自己一些动力或压力,既要在练拳上多下功夫,更要主动向组织靠拢,很多时候条件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拜师前后的半年,自己的表现应该还算可圈可点。
问题是自从2017年9月以后,小女儿来日照金海岸小学上学,孩子妈妈还在青岛上班,照顾生活放学接送的姑姑也只是照管生活方面,每天的作业辅导基本是我的任务,而小孩子的贪玩是必然的,如何养成抓紧时间做作业真是耗费了自己不少的精力。而“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以及没有给老大创造更好的条件的一种补偿心理,更是让自己给自己不断施压,只要孩子不反感,她有兴趣的课外班又参加了不少;除了周一至周五的下午放学后、晚上,还有就是周末的课外班,搞得整天就跟打仗冲锋一样,疲于奔波。每天除了早晨早起的1个多小时的晨练是自己的,别的总感觉时间不够用。
而晨练的1个多小时,虽然住在金海学府,与师父的太极馆也就隔了一条青岛路,“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太近了也就不值得开车,骑车或步行又要过青岛路与山东路城市主干道红绿灯,来回路上的时间就不止半小时,而早饭后7.20还要送小女去学校,所以早起的晨练只能在小区内楼下自己练。其实很多事情不要纠结于形式,自己一个人练是缺少了师兄弟之间的互相切磋、共同探讨,但独自练也有独自练的好处,一个人可以心平气和、沉下心来仔细琢磨、反复演练,可以逐个动作对着师父演练的套路与自己所做的动作比较,方向、位置、脚的铲出、移动,重心的转换,手的“划圈”伸出与回收,主动从动,“动与不动”,上动下不动,下动上不动,都可以在一招一式的慢慢修炼中不断提升。
其实真正的功夫来自于基本功。一、基本功的“提水”,左右手在下沉、后拉的同时的自旋(或叫自转)这本身就是太极的螺旋缠丝,而配合左右手的动作而进行的是下肢(左右腿)的“旋转、开胯”;二、基本功的“正反圈”,本身就是师父反复强调的“收肘不收手、出手不出肘”,前句“收肘不收手”是说虽然也是在收手,但是先有的“收肘”而后带动的“收手”,要分清主动被动(从动)关系;后一句“出手不出肘”,出手的方向不要超出手与肘所在的45度界面,也即不要偏离师父强调的“轨道”;三、“拧毛巾”;首先讲究的是两手要尽量往肋间靠、向里靠,肘要向下(贴在肋上),出左手要压左肩从中线向前挤出同时右脚脚后跟用力向后蹬,当然要结合左胯的填满与右胯的回收(下落);出右手与上述相反。打套路也离不开这些基本功,如开与合都离不开左右手的正反圈。
上年纪的人一般都比较注重养生,就拿晚上早休息来说,人的五脏六腑、经络都与时辰有关系,到某个时辰某脏器、经络值班就要进入休息状态,得不到及时的休息,过了相应的时辰是不能很好弥补回来的,偶尔为之尚可、长年累月违背自然规律,如很多年轻人喜欢加班熬夜、追求夜生活,长期的不良习惯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谈到练太极拳的好处,自己在这里谈几点,纯属个人观点,就算是“抛砖引玉”,或者与太极爱好者同行共勉吧。
第一,养成好习惯。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早已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尽量早睡早起,这也与自己的养生理念有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且要结合四季变化、昼夜时间长短而调整,而长时间的坚持甚至达到“风雨无阻”的程度,就会在人脑子里养成习惯,到点就起“条件反射”般从不懒散,这种高度自律的行为甚至会成为一种“信念”;坚持锻炼也能使人身心愉悦,对减缓紧张工作造成的压力也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第二、“修身养性”。虽然接触太极拳多年,自己一直本着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并没有急于求成地想得到功夫;只是在有缘认识陈中华老师并荣幸得以拜师后,自己更加深信只要按照师父的指导、包括仔细研究基本功、套路的光盘动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的练下去,日积月累,总会有所收获。练功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功夫——是从量变到质变上的身”,“太极功夫,离不开积累”,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不要想着有什么捷径,慢慢来、功到自然成,这也是“修身养性”要求我们习武之人必须做到的。
第三、强身健体。人都说,人老先老腿,网上流传每天暴走几万步,这可能也只适合年轻人,对上年纪的人从医学角度讲并不科学。搞不好还会造成腿、膝盖等软骨组织的损伤;而太极拳练得对路的话,基本功、套路的反复练习,既能通过手与脚的“开与合”来舒筋活血,又能通过五脏六腑运转来调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基本功练得越扎实,感觉脚上有劲,走路也轻快,上身传至脚底的力能传到地下,下盘就稳固,还能把对手进攻来力卸掉。
就谈这些吧,引用革命先驱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2019年7月10日 许爱华
更多帖子
- 感恩陈老师--实用拳法是我的人生转折点 (强烈推荐)
- 董雨亭2016年学习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总结! (强烈推荐)
- 实用拳法的魅力就是无声的召唤 (强烈推荐)
- 练拳体会 (强烈推荐)
拜读了,作者对练拳经历和感受,也让我这样的初学者,看清学习的路径,不急,贵在坚持,要“入戏”,老师和组织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