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华老师讲课。
讲解: 陈中华 片长: 2 分钟 语言:中文 年代: 2019 难度:3/5 地点:日照真不动太极馆
视频文字转换:天津葛明
不是,你也别往后。就是这个柱子在这的时候,他是不会往前也不会往后。你这个地方就在那就行了。你这我你就抓着我。你看你还在推我。知道不知道。你看,我给你试。你质疑只有这个东西。你看我就抓着你就完了。
唉,明白了。所以你看,你什么也别动。你没有反应。我推你是推不动的。因为你是个柱子。你要往前我就可以引你。你要往后,我就可以顺你。所以你一动不动,你还是往我身上来。你自己不知道。不是。你再试。我给你试就是了。你还是有这个东西。
有这个东西你就可以引我。但我就在这。我这个使劲但这它没有。这就是个柱子。明白了吧。这个时候你看,是不是和你没有关系。就在这个时候。我再转的时候。我就有力了。我没推你。是这几个动作造出来劲儿。并且把我还觉着我有距离。那个距离也是造出来的。
王凯:没推啊。
陈老师:你看。这就是我带着推的劲儿。这个你能够感觉到。你这么一撤,就能引我。这就是。唉,你能引我。你现在你是。我哪也没有。我自己站在这。它这你看,它是硬的。但是他没往前。也没往后。但是力怎么来的。这个是不对的。是怎么样呢。你看我做了个。这个。然后我再转的时候他就有力了。你试。
嗯?就是把那个杠杆啊。我把那个棍放在这吧。我没使劲我就往前插了插。这个地方我就转了一下。我也没使劲。就是在几个没有劲的动作,合在一起。他那个劲儿就出来。并且那也没有劲儿。就是造出来的。这是一个关键。
就是整个他就没推过你看。你试你看推。我推你了么。他没推吧。但是你看我一做这个。还没推吧。这个时候我手一动不是,你就觉着他在打你了。也没往前也没往后。听懂这个东西了吧。
那个大吊车。从来没推你。那个大吊车是个墩子。然后伸出个胳膊。明白吧。你把它挂上之后。向往那边走。往这走。但往这的时候,他也不拉你。是怎么,那个大吊车自己手收回来了。大吊车里面有个钢索自己收回来了,没对着那个重物拉。听明白了吧。这个转。和那个来回那个走。那个墩儿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你们就是那个墩儿和它产生了关系。
更多帖子
- 何家伟进步伸手练习 (强烈推荐)
- “苏州2015-双胯关系”在线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 “金刚捣碓1-北京2014”在线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 “金刚捣碓2-北京2014”在线视频购买 (强烈推荐)
“真不动”才能不偏不倚,才能造出距离,才能造出力量。
接触点不动,把身体调到最佳位置,再转小臂,力不是推出来的,是通过身体一节一节造出来的。
阶梯性动作做出来的,动作本身没用力
老师用最简单,最明了的语言,解释了何为不动。自己身体明白还有很长的路,学习再学习。
位置,距离是造出来的,力是造出来的
做到真不动,真的很难!
陈老师把手臂固定下来,身体向前调了一下,手臂再次旋转,把对方挤出去。我个人浅显认为:手臂固定下来不动是真不动,既没有主动向前的力,也没有向后的动作,这就是掤力,太极的静力,结构力。老师说他没有用力,的确是没有用力,如果用力,胳膊就会不平衡。“不动”听起来轻松简单,其实最难做到。要求身体结构高度协调,对准对齐,承受外力冲击。练结构力,静力,真不动的力才是太极拳的力。老师说没有用力,可你推不动老师,你能说老师没有力吗?如果没有手臂的棚力,接下来的动作就无从谈起。接下来老师利用杠杠原理向前调了一下身子,占有了两人之间的缝隙,加大了动力臂,把对方旋出。
不与对方顶,不动,调整后再动。
力量是造出来的……真不动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接触的地方不能动,棚住,改变身体的结构,杠杆力作用在对方接触的点产生的力量?
是的。
谢谢师父
实用拳法的用力和我们平常的习惯差距很大,但是要涨功夫就要按规矩练。
好像是
1.真不动
2.上步
3.结构力
不知理解的说的对不对
往我这里就能随,往你那里就顺,不动了和你没关系了。
调己不调人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必须亲身去体会。每次和老师搭手,老师总说我在推他,不让我推。我想我没有推啊。但换成陈老师来做同样的动作,我就感受到了我的动作哪里出问题了。所以现在我脑子里总有三个字:“不要推”。
练习必须按照规矩一步步去练习。我认为,整个过程就是杠杆支点的变化,但关键是你得有这个杠杆。除了这根棍还要练出一根绳、一块石头。
看了3遍。听见了,看见了,但是并不懂。是肩膀开了?固定这条手臂后上步再做动作?
是的。上步后再做动作和之前做动作效果大不一样!
间接力,支点就是真不动的这个接触点
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
既有不动,又有真不动,要想做到这一点很难,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听、多看、多练。
每天都看视频,受益。一次梦到陈老师肚脐以下在地下走路,地面自动让开,醒后感觉奇怪。以后继续坚持学习。
杠杆本身是不动的,添加了一个支点,顶住对方;在另一端用力,用多个动作聚成一个合力,便可以将对方推出。身体这个中轴一定不能晃动。
不明白的话,反复的用心看,就会明白的!
距离是自己造的,劲是距离造出来的。
总结:
-和对方接触的地方不用动(无感觉),是硬的,没往前也没往后;
-几个没有劲儿动作和起来造出了一个力,是这个力移动了对方;
问题:
-柱子:哪个是柱子?整个身体么?如果是整个身体,那么陈老师在视频中移动了身体,说明这个柱子是一个移动的柱子,对么?
-杠杆:从哪儿到哪儿?支点在哪里?
-距离: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
1\中轴是柱子,两边从肩到胯是柱子,空间任何一点都可以当柱子.柱子移动是为了找更好的发力位置,找好后要发力就一动不能动.
2\支点是接触电.杠杆是接触点到后脚一根看不见的直棍.发然还有别外一个杠杆支着这个棍.
3距离有两个,一个是你与对方之间的距离.你的劲最有效发挥的距离.另一个是自己身体创造的距离,从而改变动身体结构产生力,就是太极力也是缠丝力,也是弹簧力.
看了三遍,明白了些。就是最后作用于对方的劲是由自身的几个合力而产生,与对方的接触点不用任何力,似一个固定的物体。当自身的合力通过距离和角度调节到位后,就能为所欲为了!关键是接触点固定不动。
是的。
我在现场,师父陈中华老师,我用手碰到师父的胳膊,就感觉里面向齿轮一样再转,我就出去了,不亲身体会是不会知道的!
不做推的动作,大吊车的道理是间接力的表现,我们要明白在做动作的过程是一个间接力的过程,不是直接发力
不用力,不抗,是动作造出来的力。
接触时没有动作,在平时训练时要注意
师父比喻的很形象,简练的语言,讲了一个很深的道理。
距离是自己造的,劲是距离造出来的。
师父比喻的很形象,简练的语言,讲了一个很深的道理。
距离是自己造的,劲是距离造出来的。
这是不是师父经常说的不动中换点?
跟对方的接触点合住不动,近身创造合适的距离,只有转。
1、接触点与对方合住,对手不会松开。2、合住之后保持不动,对手不会反应。3、调整身体的位置,让自身处于力臂更长的优势。4、在结构完整的情况下推手或者是转动,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不动,不推,不拉。
好!
师父形象的比喻,简练的语言,讲了一个很深的道理。
距离是自己造的,劲是距离造出来的。
动与不动转换了2次。
老师说:身体部位动的时候不能一起动要做独立的动,要动应该动的关节其它的不能跟着一起动,手动的时候身体不能动身体动的时候手不能动
接觸對方的手,在接上後就完全保持不動,只用身體去調整槓桿。
不是手上单独用力,不是手先动。否则对方就会“要什么就给什么”。
在视频一分十秒陈老师做的是前边手臂没动,后边胯步动了,再动手臂。把杠杆的支点调到一个位置,再撬杠杆。
自己不动,没有推也没有拉。只是自己做调整。
不和对方较劲,调整自己,改变自己。
哎真是开窍,都是自己想法太多了
不动,不推
定住不动很重要,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要千百次练习,感谢师父的视频。
不动,不推。
看了师父这个视频,老师说的太明白了,今天早上试了,做不到看来得使劲练那
接触点仅仅就是和对方沾在一起,本身没有任何推拉动作。然后靠改变自己身体其他部位的机构,造出一个力,作用到双方沾在一起那个部位。
同时做几个没有关系的动作。互不影响。但是都在自己的轨道上。
与对方接触的点保持不动,真不动!通过调整身体的其他部位造出力来作用到对方身上。
就是那个墩子,没有向外的力,也没有向里的力,向外用力则被随,向里用力则被伸,在不用力的状态下调整自己,进而造出一个力。
一动不动,别推,再转的时候就有力了,没推,是这几个动作造出来力。
真不动太难了,不切身与老师体会,不多实践是很难做到的
几个没有用力的动作造出来一个有力的劲,这种劲是否就是几个力的矢量。
几个没有劲的动作合在一起,劲就出来了,劲是造出来的――真不动
接触点不动,调整自己的身体,通过几个不用力的动作造出一个力。
不动才有间接力,要做到不动,就要做到分阴阳
合住—分离—再合住。通过这个组合产生了力。与对方接触点合住(不丢不顶),自己的身体与接触点分离达产生距离,再合住身体力就发到对方身上了。
接触点不动,不丢不顶,像直立的柱子一样不动!把身体前移上去,不动!只动了支点,增长了力臂,改变了距离!
力是造出来的.教我们明白力是怎么产生的?感恩师父!!!
力是几个动作连在一起造出来的。在接触点不动的情况下,改变力的支点,再动就有力了,力不是直接作用在对方身上,直接作用在对方身上就是”推”了。
几个不使劲的动作组合产生的劲,并且那也没有劲
立身中正分阴阳。
真正的不动
力是造出来的。不推,不顶,结构力。
力是这样造出来的:简短的2分钟视频里为了教我们明白力是怎么产生的用了几个例子;馆内柱子、杠杆、大吊车,同时身体做示范,通熟易懂,拳内圈外的看客都能明白!真名师真教东西真不动!
回大青山顺道在日照暂停,给有缘人随便看了看,讲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