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玲大青山十天学习总结 12.5

听过很多故事:默默地热爱、寂寂地坚持,十年磨一剑,突然大放异彩,璀璨人间。

但从没有想过,这等传奇发生在自己身边~~~

陈旭说内家拳是和自己对抗;外家拳是和外物对抗。就像“通的路”,是和心魔做斗争;不通的路,是和别人做斗争。

到最后,我们败给的,往往是自己。

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第一路81式—没有一个空作。

无人一定要似有人,因为有人时有效,才表示动作标准;但有人似无人,这样力量才“纯粹”!

无人时我的架子里,想象不出一个人;而陈旭走进时,觉得他力量“奇大无比”,一碰我,气势就败,心神就散~

是他的力量,奇大无比?还是我认为自己的力量,太过薄弱!

内家拳—陈式太极实用拳法,到底是什么?

陈中华老师说:这些年,离开实用拳法的人,都是有理由的;而留下的人,没理由。

这就像:不喜欢一个人,有各种原因;而真正爱一个人,不需要任何说法—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

留在实用拳法的人,是没有理由的。痴迷、醉其中—-是无尽的享受。

不需要任何理由而留下,才能不会因为任何理由离开。

一开始我觉得,人做一件事,都是因为有前途,有价值。

可是,因为有前途留下,遇到更有前途的就离开了~~~总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留下的,都是那些“爱上”实用拳法的人——当然,前期需要有人带领着,来认识实用拳法。

有了解它,爱上的才是真实的它。

了解,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比如看陈中华老师的视频——三个圈:头,肘膝,手脚。他说头和手脚发生关系是错的。

可我在想:头和手脚怎么发生关系呢?早晨练基本功时才明白一点:
手脚的时候,不要连着头也;头的时候,不要带着手脚也了!

来到大青山,是一探究竟的开始。第一天就听到了陈正安的故事,本想来个荡气回肠的长篇连载!

接着又遇到了美国友人Glag。陈旭打趣:刚来时还听见你说英语,这两天怎么不说了?!

是的,本来打算访的;甚至准备恶补一下,列出大串英语问题,照着问,问出本“小说”~

陈旭说Glag很有故事,2012年时一个人衣衫褴褛,独自从美国来到大青山

单从陈旭表述时的神和语气,就仿佛听到了一个曲折又热血的故事。

最后一天韦学青说:陈教练,你的拳打得太帅啦!我都看呆了~

陈旭的套路,在我脑子里像电影一样!可以回放:每一个出手,每个脚地,每一个转身—如何轻柔、如何刚劲~~

“夜里不曾入梦来”,原来真的可以是种遗憾—用心之至,就”活“在你的记忆中了,甚至不需要”梦“。

可记这么多动作—全息的,不仅招式,还有感觉。信息量太大,于是,就没功夫挖掘故事,记录故事了!
大青山的第二天,大上海的周渊达和周卉到来。

教授的作一多,周卉的整个脸都皱一起——娇嫩美好的年龄,演绎的愁苦,更人心弦。

天天晨练,上午的课,下午的课,晚上再练;还有每天1500+字的文字。

时间塞得的——第一次全力以赴!我全部的力量就这么多了~~~

 

昨天下午,韦学青和仲伟生下山时,捎着我去火车站;吃饭时我们三个还在讨论陈旭教练讲的剪刀

支点在哪,剪刀的两扇刀在哪,剪的东西在哪?如何固定那个支点,怎么旋转——人,怎么就“出去了”?

陈中华老师说,人是没有空间,自己出去的——太传神的说法了!

想象一下,三个人围着饭桌用身比划剪刀;还是学青提醒:别把俊玲的火车给误了!

 

学青说,这次陈教练“肩”讲得特别好–展的角度,方向;一作,让身到达平时没接触到的那个地方!

她看着我,又像望着远方—-我带的有团队,如果一个作教的不到位,会影响很多人!

她又讲了团队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收益,自己充了力量;当然,最兴奋的是,她老公答应学拳啦!!!!

 

陈旭这十天讲的不只“肩”,还有“腿”;不仅发力,还有源头,还有循环。

力源于何处?背靠一根大柱子!从脚后跟到尾闾要时刻记得:不要丢了这根柱子~~

脚上就是柱子盘来盘去;肩膀就是圈,绕来绕去。

秘笈啊!绝对的秘笈~~

支点不能丢!怎么做到不丢?胳膊向前的作,肩上的点要往后靠。总之,用相反的力来固定住——不动,才能更有效的

胯呢,和肩膀朝相反的方向“转圈”。不会转的时候,先做到——
膝盖为起点,绕大腿盘旋而上的力
至臀部,内收再穿过裆部向上,翻至喉咙
至此,就找到了胯往上顶的感觉了

当然,要努力让胯转。意念先到,等待身到。

打套路时,要琢磨每一个招式的“劲路”——力是如何循环的:
躯干如何不;四肢的力,如何”内“循环

前期要带着脑子练拳:
胳膊的剪刀在哪里
腿上的柱子在哪里

力量如何从胳膊外侧回到肩膀
如何从大腿后侧回胯部

这一个套路下来
力量是如何流转的——在身体如何流转,在“对手”身上如何流转

力量在体内循环的同时
怎么顺便——向外“缠住”对方或“绕住”对方的

陈旭的套路中
力量是柔韧不断的
快的时候,雷霆万均
慢的时候,缠绵悱恻
刚柔相济,回味无穷

但王刚的拳,整体是柔韧的;陈旭的拳,还是偏刚些。刚柔的五五分,的确是火候
一路走来,已跨上了三个台阶: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书本得来,见为实,以身试法

我已经被生活折磨地不太相信,还有真正传奇的好功夫!所以当王刚决定教我学拳时,先买了几本书看—理论上成立吗?

直到见了陈旭,才知道,还真有一些埋头苦干之人,一点一点的把功夫练上身;他示范的都是物理力学的内容,实实在在,没有讲任何玄妙的”气功,内功,心法。”

郑州两天的讲座,绝对物超所值!陈旭又教得实在,不惜力气。

 

大青山的这十天,最难最难的是:从床上走出宾馆门口。

一旦出门就精神抖擞,然而躺在床上,浑身酸痛,真的不想起。

一天四次的功课,每次开始必练基本功,真是咬牙切齿。

可练着练着,膝盖不疼了,因为胯能往上顶了;肩膀开始酸疼了,因为陈旭指导后,转圈作更到位了;背也终于找到了点,往后靠的感觉。

至此,从书本上看到的那些理论,基本已经忘光了。

 

我一直认为,人只会因为收益才会做一件事;几乎不会纯粹到只因为热爱,就学习、练习,就传承、传播。

公益的事情,最难坚持;因为人还是物,为了食物才会经年累月的奔跑。

但人除了物性,还有人性;甚至,还有“神明”。

更多帖子

统计: 1095 总浏览,

张俊玲大青山十天学习总结 12.5》上有 21 条评论

  1. 不要想练拳要天天,练拳只练两天,今天和明天。不要去管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只管秒针在一秒一秒不停的走。

  2. 闲闲散散,娓娓道来,
    文笔恬淡,拳法自然,
    美女作家,刚柔并济,
    以身试法,妙得真传,
    热爱痴迷,传承传播,
    写作学拳,天天精进!
    坚持!坚持!再坚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