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泉州回来,真累。参加讲座真是个体力活。好处是少了应酬,神清气爽。上课的视频拷回来了。认真一看,动作是看清楚了,但是有个关键问题没有办法拷回来——身上的感觉。那可是陈旭教练手把手给我掰的感觉。虽说做对是没有感觉的,但是那个做正确陌生的位置要找到。还是提水,感觉又不会做了。
现在理解了。为什么陈老师讲座示范的时候,不让拍视频,不让模仿。亲身体验比肉眼现场看要好,看视频又比现场看差一点,没有真正看懂,印在脑子里面。你就模仿不了,视频也看不懂。印在脑子里面比视频好,不要用电,随时播放,爱看哪里看那里,通过这两个周末陈旭教练讲十三式,金刚捣锥的动作是牢牢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了。但是洪老师在书中说的,当时他的师傅示范的神情,都能在脑子里面如电影般的映出来。相比我们学习的认真劲还是不够。
没有导航的时候,就会逼着你开车全凭记忆。有了视频你就要偷懒的理由了,最近太忙过两天看吧,过两天可能就是永远都不会看了。所以没有视频的时候心传口授出了很多高手。参加讲座也是一样,路上舟车劳顿,还花时间。但是见到陈老师和教练就靠近正道,在讲座现场就会逼的你一天练6—7个小时,精疲力尽。然后你就感觉又进步一点。
在家白天有各种事情让你停下来,除非早上比别人起的早无人打扰。
在泉州庄严把我拉进温州平阳县水头镇讲座群时间在12月14~15日。凡人俗事太多,一直不能确定能不能参加。14日早上心不在焉的晨练,有个挂碍未了,心如猫挠,浑身不自在。一个激灵提个包塞进运动鞋,裤。打车去高铁站,踩着点上车。换乘地铁,换乘动车,换客车,再换乘大青山老相识黄旭的马自达,终于到了讲座现场。见到陈旭教练熟悉的身影。
再说提水吧。这个是陈教练加料版。
右提水,左脚后跟垫起来,左脚根接尾闾,左脚尖大拇指的力传递到右肩和右胯连线上。用这条连线和对方反应。
右肩夹骨那一块的背上的劲要顺道右中指,右肩不要转过了,转到位再转右胯,右膝盖不能内扣。
最后一动胯往上,劲走上螺旋,手劲往下走螺旋。就像DNA的双螺旋结构,上下劲的方向正好相反,把对方旋转到这个双螺旋结构中,如果是瓶子,瓶盖就拧开了。如果是木棍,木棍就拧断了。手劲也是收到脊柱再出,收劲的过程就是把对方旋转剪刀口。
手出去,一定有劲向后收。这个矛盾(阴阳)怎么理解。收即是放。轧钢一对轮子向后转,钢就被扎成扁钢条向前。我们的手就是钢条,手的两边是两排轮子,轮子转动把手转出去了。这就是手劲也是收到脊柱再出。
收劲的过程就是把对方旋转剪刀口。填胯以后肩胯膝连成直线成为剪刀的一边刀。中指到肩就是剪刀的另外一边刀。不能把对方剪出去,就不能顶对方,要擦着对方皮肤伸手。把对方包进来,再把口袋扎好,对方就没有地方跑了,对方要不然摔倒,要不然跳出去。
又是一个精疲力尽的周末。
更多帖子
- 2011.7.17苏雷笔记 (强烈推荐)
- 理解:关于“不动”与“活” (强烈推荐)
- 菜鸟之大青山学拳记 (强烈推荐)
- 习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五个月之心得体会 (强烈推荐)
学到根了
重温“提水”,又学习新的理论,谢谢。
真想学,总能挤出时间来;不想坚持,总有合理的理由。我们的实用拳法,坚持下去,不需要理由。字里行间,能看到认真的坚持和满满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