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看祝勇的《最后的皇朝》,难得的清静与超脱。
有点像英国人蓝诗玲写的《鸦片战争》—–站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域,让我们跨出地域的限制,认真反思这场世界冲突的种种罪恶和矛盾。
我看到了一个和历史书中记录的完全不一样的鸦片战争;就像祝勇呈现的,完全不一样的袁世凯。
有时,只有走出中国,才能更好地看到中国。
以前喜欢唐诗宋词、古典文学;现在,却喜欢看这些走遍世界后的作家之作—–
我们脑海中,还有多少被植入的观念?如何破除!
“以往的英雄史,往往垂青于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而对推动时代变革的人,则保持沉默~~~~百病缠身的中国,需要彻底的改变,也需要点点滴滴稳健的进步。”
《最后的皇朝》中这样写道;就想到了用“物理力学”解释的太极拳—–第一次看《规矩》这本书,竟然完完全全读懂了。
当看陈中华老师的视频时,更是惊呆了:这个人,竟然用西方的理论,把中国玄妙的武术,讲解的明明白白。
还想到了林风眠、徐悲鸿~第一批走向世界,用西方技法呈现中国古典意境的画家。
上年和朋友吃饭,她德国的朋友谈老庄、谈孔孟,谈得我哑口无言;更有甚者,还把中国的武术,打得行云流水。
今年在大青山,美国人Glad一家三口来五莲,也不是狠富庶的家庭。当时我问Glad的妻子:为什么这么支持老公,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是狠疯狂滴!
她妻子笑笑:也许,他能成为一位武术教练。我非常不客气地回复:Maybe not!她双手一摊,笑得更灿烂了:So what ?it’s doesn’t matter。
那一刻我在想:
为什么?
为什么!
究竟为什么?!
包括我自己。从来都是“喜欢”,从来都没有绝对的投入。
以至于提起诸子百家,不如一个德国人;提起学习中华传统技艺,不如一个美国人。
个人的自信如何建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自信如何建立?!
张志伟先生在《中国古代艺术政治学与艺术形而上学》一书中讲:
只要我们能够向全世界提供——与西方精英艺术理论对等的——中国精英艺术理论,让世界充分认识和理解中国精英艺术的形而上之道。
今天的中国精英艺术家,也就完全没有理由自卑。
然而,我们还是狠自卑—-各个领域。
“卡夫卡对我说:拔根的事,我们都参加了!”
这话听来令人恐慌。什么是根?
根,是一种生命的基础。
拔掉的“根”和我们有关吗?无关吗?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何处去?
一朋友问我:你经常看书吗?我回答:没有时间。
作为两个孩子妈妈的我,像极了五行山下的“宅猴”—–
学校推过来的课业辅导,家庭必须承担的习惯培养,忽略孩子间歇性的游玩和头疼脑热;还有不断被商家侵蚀的精力与时间;遑论衣食住行和人情世故——
每天工作和家务之后,早已筋疲力尽—–我要再向上天借五百年。
好等待我的师父路过,揭下五行山的咒符,前往西天,经历那早已铺设好的九九八十一难。
这八十一难,怎么这么像“八十一式一路拳”啊!没有什么是容易的~
自从看了那个正反圈的“1,2,3”的视频,我总算明白陈旭做基本功时,扭啊扭啊,扭得到底是什么了——
原来正圈中,1就是只动胳膊;2呢,是肘和腰一起转;3,肘、腰、胯全身启动,劲直到脚尖。
神奇的是,今天做的拧毛巾,突然悟到了陈中华老师说的“合”—-就像汽车的控制杆,手握的是上端的,其实下面的部分一起动——
呵呵,这次的基本功,有点“跟随”的感觉了——镜子里看不到幅度,自己能感受到那一丝的牵连。
如果要写出好东西,还是要挤时间看书;如果要炼出好功夫,还是要琢磨、练习;如果要建立自信—–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讲:当我们寻求变得比现在更好时,我们周围的一切,也将变得更好。
不要着急——–真正的好粥,都是小火熬出来的—-煎熬最出功夫。
更多帖子
- 大青山学拳记之三上大青山 (强烈推荐)
- 很累,但要坚持 (强烈推荐)
- 学拳不难 (强烈推荐)
- 功夫的“效益”与“成本” (强烈推荐)
功夫就是付出的时间。
有点意思了,写出正反圈的重点了。你入门了 ,希望由此进入坚持的路径。
谢谢你的鼓励,支持和指引~